APP下载

闽南沿海银杏引种栽培技术初探

2019-10-15黄树军许淮江徐小燕陈文玉叶秀素陈清海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闽南基肥银杏

黄树军,许淮江,陈 奇,徐小燕,陈文玉,叶秀素,陈清海

(泉州森林公园管理处,福建 泉州 362000)

银杏(GinkgobilobaL.)又称白果、公孙树,为银杏纲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与其同纲的其他物种皆已灭绝。故银杏有“活化石”、“植物界熊猫”的美称。银杏雌雄异株,生长较慢,寿命极长,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树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粗糙;幼年及壮年树冠圆锥形,老则广卵形;枝近轮生,斜上伸展;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有细长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无毛,秋叶金黄色;二歧状分叉叶脉。银杏树形美观,具有观赏、经济、药用等价值;且适应能力强,是丰产林、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岸林、护滩林、护村林、林粮间作及“四旁”绿化的理想树种;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叶子和种子,同时还具有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治虫害、调节气温、调节心理等作用,是良好的造林、绿化和观赏树种。

银杏主要种植区有山东、江苏、安徽等地,闽南沿海地区种植较少。银杏栽培历史约有3000余年[1],目前银杏栽培技术研究报道较多,但主要研究地点为山东、江苏、安徽等地[2-4],福建建瓯也有见报道[5],闽南沿海地区银杏栽培相关研究则少见。朱玉球等[6]通过统计分析1989—1995年间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银杏研究文献,栽培技术的研究占有比重较大,其认为文献水平大多较浮浅、缺乏深度。张茂林等[1]统计分析1988—2007年间出版的银杏图书(专著),其中山东、江苏出版的银杏图书(专著)占50%,这与其是全国银杏生产强省、大省有关,在所有统计的图书(专著)中有44.1%为栽培学科方向。笔者从中国知网论文库中检索关键字“银杏”与“栽培”,共得出了665篇文献,其中核心期刊的文献较少,这一结果证实了朱玉球等[6]学者的看法。银杏栽培技术相关研究较多而有深度的少,是当前的研究现状。本文从江苏邳州引种银杏,研究其在闽南沿海地区的栽培技术,以期为今后在闽南沿海地区实践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福建省泉州森林公园市里景观绿化用地(林班号000-03-061),面积0.2 hm2,西坡向,坡度5%。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宝山社区,东经118°38′—118°40′、北纬24°53′—24°54′,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湿润多雨,久未下雨则旱情较重,四季长春,夏长而无酷暑,冬短而无严寒。年均气温19~20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2.5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 ℃,年均降水量1000~1500 mm,年均日照时间1900~2000 h,年无霜期360 d,盛行东南风,冬季以东北风居多,每年受台风、热带风暴影响约5~6次。试验地最高海拔137 m,土壤类型为砖红壤性红壤,土层较厚,心土层呈棱块状,表层散,沙质,心土层极紧,腐殖质少,有机质及氮素水平不高。山地植被属闽东戴云山东部暖温亚热带雨林小区,由于人类活动,原有乔木树种种类比较单一,主要有台湾相思树、马尾松、木麻黄、龙眼果树等。

1.2 材料

所选苗木规格为米径8~11 cm(分为3种:8~9 cm(矮壮苗)、9~10 cm(普通苗)、10~11 cm(普通苗),矮壮苗平均树高5.2 m,普通苗平均树高8.4 m),树干通直、树形优美、自然高、全冠、无病虫害的健壮绿化大苗,所带土球规格为米径的6倍以上。苗木于江苏省邳州市引种调运,运输时土球用草绳绑扎,苗木运输24 h到达,第2天随即种植。

1.3 栽植方法

于2018年3月2日种植。栽植前,先平整林地,并挖好穴(穴规格80 cm×70 cm×70 cm),株行距3 m×3 m,成品字形排列。栽植前一天,穴中先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栽植时,先回填表土,再施基肥(每穴有机肥1 kg、钙磷肥0.5 kg),其中8穴未施基肥作试验对照。将苗木根系自然舒展,与前后左右苗木对齐,然后边填表土边踏实,并在树干基部用木棍将土壤夯实。栽植深度以培土到苗木原土印上5~10 cm为宜,不要将苗木埋得过深。定植好后及时支撑加固,以防被风吹倒。栽植7 d后再进行第1次浇水,避免银杏刚种植就开始发芽长叶,起到缓苗的作用。

1.4 苗木管护

在苗木栽植后,及时做好管护工作(如:浇水、除草、追肥、松培土、扶直等)。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水,如无特殊情况,每周五进行人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采用三脚架支撑,做好苗木支撑加固,以防风雨倒伏,如发现倒伏立即重新栽植、加固。加强预测预报,随时监测,注意观测是否有根腐病、茎腐病、叶枯病、银杏大蚕蛾、樟蚕、地老虎、金龟子等病虫害发生,若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除治。同时,为了改善土壤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绿化美化森林景观,在银杏试验区种植了酢酱草作为绿肥植物。

1.5 统计分析

2018年12月初统计银杏的成活株数、出现病虫害株数、出现倒伏的株次数,计算成活率、无病虫害率、抗倒伏率。2018年12月—2019年1月期间,在树下铺塑料薄膜,收集8株未下基肥和周围8株有下基肥的落叶量。数据采用Excel、SPSS、DPS等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银杏物候期观察

通过观察,闽南沿海(泉州市区),银杏3月初—中旬开始萌芽;3月下旬已展叶,叶子呈淡绿色;4月底、5月初叶子已基本长出,叶子呈深绿色;7月、8月叶子变得茂密,呈深绿色;9月下旬,部分叶子开始变为淡黄;11月叶子基本变为淡黄色、黄绿色;12月中旬,有的叶子开始掉落,有的已落光,基本表现为迎风树叶子落得早;1月中旬叶子基本落光,剩少部分枯黄叶未掉落,1月下旬所有银杏叶子全部落光。

2.2 米径规格对银杏成活的影响

不同米径规格对银杏成活的影响见表1。通过整年观察,银杏种植后通过上述一系列管护措施,其成活率可达100%,说明闽南沿海地区适宜银杏引种栽植。对不同米径规格银杏的无病虫害率和抗倒伏率进行方差分析表明,米径8~9 cm的银杏无病虫害率为100%,与米径9~10 cm的银杏无病虫害率95.7%差异不显著,与米径10~11 cm的银杏无病虫害率95%差异显著;米径9~10 cm的银杏无病虫害率与米径10~11 cm的银杏无病虫害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试验中主要出现的病虫害为蚁害。米径8~9 cm的银杏抗倒伏率为100%,与米径9~10 cm的银杏抗倒伏率91.4%、米径10~11 cm的银杏抗倒伏率90%均存在显著差异;米径9~10 cm的银杏抗倒伏率与米径10~11 cm的银杏抗倒伏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此次的引种栽培试验中,米径8~9 cm的银杏(矮壮苗)较其它2种规格更适宜引种,成活率、无病虫害发生情况以及防风抗倒伏等方面均表现较优。而普通苗中,米径9~10 cm的银杏也比米径10~11 cm的银杏表现较优。

表1 不同米径规格对银杏成活的影响

2.3 施肥对银杏生长的影响

试验地栽植银杏时有8株未下基肥,12月—翌年1月收集这8株的落叶量,同时收集周围8株有下基肥(每穴有机肥1 kg、钙磷肥0.5 kg)的落叶量,收集后风干称重,结果见图1。施基肥处理的落叶量比未施基肥的大40.1%,说明在银杏引种栽培时,有施基肥叶子较多较茂盛,未施基肥叶子较为稀疏,具体可采用定量试验进一步分析。

图1 不同处理对银杏落叶量的影响

2.4 浇水对银杏生长的影响

因试验地降水量较少,如无遇下雨,则所栽植的银杏每7 d浇水1次,浇水时浇至土壤湿透。其中9月因事15 d未浇水,且正值高温干燥,银杏叶子稍呈现萎焉下垂状,浇水后3~5 d则症状消失。因此,闽南沿海地区景观栽培银杏时,应充分保障银杏的水分需求。其水分对银杏生长的影响,可进一步研究银杏水分胁迫的响应。

3 结论与讨论

3.1 银杏物候期

银杏的物候期因分布的地理位置而异,杭州地区3月下旬—4月初萌芽;广东梅州萌芽期在2月上旬—下旬,展叶期在3月上旬—下旬,落叶期在12月中旬—下旬[7]。江苏、山东地区3月底或4月初发芽展叶[8]。本试验地引种的银杏其休眠期较北方栽植地的休眠期短,萌芽展叶早;较广东的休眠期长,萌芽展叶晚。这可能与温度有关,闽南沿海冬季气温不够低,且低温时间短。同时有文献指出,当气温达到37 ℃时,银杏叶片的光合速率为最低点[7],因此夏季气温高可能也会对银杏生长产生影响。闽南沿海栽培的银杏未观察到金黄色叶子,以淡黄色为主,而后直接转为枯黄,且枯黄叶很快就掉落了。这可能与闽南沿海冬季气温骤降、海风较大有关,也可能与栽培时间有关,栽培时间久,则冠幅大,枝繁叶茂,成片景观变化更加明显。

3.2 闽南沿海银杏引种栽培要点

银杏引种栽培苗木选择尤为重要,虽闽南沿海引种成活率高、适宜栽培,但矮壮苗比普通苗生长表现更好,其引种栽培成活率应继续观测2~3 a为宜。因闽南沿海风大,刚种植的苗木易被风吹倒,特别是树高较高的苗木易倒伏。且银杏生长缓慢,建议闽南沿海在引种栽培时,要根据实际选择苗木的径高比,径高比大则抗风性强。栽植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苗。因银杏有“假死”和“假活”现象,要注意区分假活苗和假死苗。所谓的“假死”现象:银杏移植后需要0.5~2 a的缓和期,在这个阶段有的银杏第1年不发叶,甚至第2年也不发叶,像枯死一样,但皮新鲜,枝条也不干缩,这种情况下有可能第3年就发出叶子。所谓的“假活”现象:有些银杏移植后,第2、第3年依然可以发出新芽,但没有生根,且根系逐渐腐烂,发出的新芽和叶子生长的比较小,待树体养分耗尽,便会枯死。故在选苗时,应选择新鲜的苗木,即木质部发白,根皮略呈红色且与木质部紧贴[9],根系如果发黑,则为假活苗。新鲜的苗木枝条柔软,内部水分充沛,指甲轻轻拨开韧皮部,呈绿色。

2)移植。应挖大穴、施基肥。栽植前应将挖好的穴浇透水,栽植后可缓苗几天再浇第1次水。闽南沿海地区可选在2月底未萌芽时栽植。定植后,应视苗木大小,采用三脚架固定,以防风抗倒伏。

3)管护。沿海沙性土壤易跑水跑肥,生长期可适当增施肥料,应注意浇水,确保银杏生长所需,同时也要防止水分过多,导致根腐病。银杏速生丰产中常有“以种代抚”间种花生、大豆等农作物[10],在闽南沿海引种栽培的景观林中,可种植绿肥植物代替。银杏病虫害较少,闽南沿海常见的病虫害主要为蚁害,应经常巡查,发现后立即防治。因银杏生长缓慢,修剪则主要以病虫枝、枯枝为主,不宜过多修剪。

3.3 叶籽银杏现象

张茂林等[1]报道阐述了“叶籽银杏”这一现象。叶籽银杏不是指全树的叶子都能结籽,而是只有部分或少数叶子上能结籽,最多能占全树20%的叶片,且不一定每年都能结籽。现除山东外,我国陕西、广西、湖南、湖北、甘肃、福建等地均有发现叶籽银杏树,总数达20株以上,此外,日本、意大利也有发现。自然出现叶籽银杏的概率较小,试验地引种的银杏尚未开花,也未发现有叶籽现象。目前,对于叶籽银杏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变种,而另一种则认为是银杏返祖现象。也因此有人提出叶籽银杏的“衰老学说”、“环境诱变学说”、“嵌合体学说”等。而叶籽银杏这种奇特现象,可成为更具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在今后可重点培育研究,将有较高的景观价值。

猜你喜欢

闽南基肥银杏
活化石——银杏
不同基肥对湿加松生长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银杏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闽南,闽南
论银杏的栽植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
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