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46例临床观察

2019-10-1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7期
关键词:颈型督脉电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椎间关节退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头、颈、肩、上肢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手机等的应用,颈椎病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其中,颈型颈椎病发病率约占40%[2],主要临床表现为枕颈部疼痛、颈部肌肉僵硬不适、颈部活动受限等,一般不合并肢体麻木、头晕等症状,查体可扪及局部肌肉紧张、僵硬、条索状,局部压痛明显,是其他类型颈椎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严重时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早期治疗与干预对控制颈椎病向其他类型发展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过程发现,放血疗法对颈型颈椎病有较满意疗效。笔者运用常规电针、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4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门诊就诊的颈型颈椎病的9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20~59岁, 平均(38.26±9.94)岁。对照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年龄21~60岁, 平均(37.86±9.47)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关于颈椎病中颈型的诊断标准: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排除其他类型的颈椎病患者以及因精神、身体状况等其他因素不能配合完成研究的颈椎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取穴:风池、颈夹脊、百劳、大椎、肩中腧、肩井、外关、后溪、阿是穴,每次选取12穴。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暴露颈肩部,常规消毒后,用(30×25)mm或(30×40)mm环球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指切进针法进针,刺入皮下,达到适当深度,行平补平泻手法,使之得气,风池、颈夹脊、百劳穴接入英迪牌电针治疗仪,参数设定:连续波、100 Hz,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 min。

1.3.2 治疗组 先予上述常规电针治疗,加予局部放血疗法。取穴:百劳、大椎、肩井、阿是穴。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暴露颈肩部,常规消毒后,一手提捏局部皮肤,另一手以注射针头快速点刺,深度约(2~3)mm,散刺大约5~6针后,对散刺部位局部拔罐,帮助吸附出血,留罐约10 min,以血不再出为度,拔除罐后再次消毒皮肤,保持皮肤干洁。

1.3.3 疗程 电针隔日1次;放血每周两次,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数据与疗效。

1.4 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VAS)[4]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0分为无痛,10分为极端疼痛,共10个分段;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疼痛评分情况。②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5]采用NPQ颈痛量表了解颈椎病症状情况,对治疗前、治疗后患者NPQ评分情况作记录。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NP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N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VAS评分、NP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2 两组NPQ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颈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早期,髓核与纤维环脱水变性,椎体不稳,颈肌防御性痉挛,刺激后纵韧带和椎体神经末梢引起[1]。中医认为,该病属于项痹、筋痹、颈筋急等范畴,病因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或者感受外邪,客于经脉,或者久坐脱气、劳损筋肉,或者扭挫损伤、气血瘀滞,经脉痹阻不通所致[6]。不通则痛、气血不足则痛。而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人年六十,其病脉大者,痹挟背行……皆因劳得之”。“劳”,长时间低头,颈椎劳损,是颈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

针灸治疗颈椎病是一种简、便、效、廉的方法。孙云廷等[7]认为,针刺能通过祛风除湿、疏通经络,消除颈部软组织以及椎周炎性反应,缓解肌肉痉挛,恢复颈椎力学平衡。从经络而言,颈椎病与督脉以及手、足太阳经关系密切。风池、颈夹脊、百劳、肩中腧、肩井等穴能祛风疏通局部气血而止痛,治疗颈肩疼痛、颈项僵硬;阿是穴最能疏通局部气血瘀滞不通;大椎是诸阳之会,为督脉穴,针刺既能振发诸阳经阳气,又能疏通督脉,通督脉之气血以缓解颈部疼痛僵硬症状;外关、后溪为远端取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二者一为手少阳经穴,通阳维脉,一为太阳经穴,通督脉,二者均能疏通多条脉络,以行通络止痛之功。放血疗法,又称刺血疗法。《素问》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强调“血实宜决之,菀陈则除之”。与针刺相比,放血疗法最大的特点是活血祛瘀,使风、寒、湿、热、瘀等一同随血祛出,体内邪气去除则正自安,气血得以通畅,新血自生。气血壅滞之僵硬、结节等随之变软、甚至消失。因而放血疗法能缓解颈椎病之颈肌僵硬疼痛症状。张争昌[8]结合历代医家及现代研究,认为刺血疗法的治病机理是泄热解毒、消肿散结、疏通经络、消瘀去滞、调和气血、调整阴阳、醒脑开窍、镇静止痛等。方琼[9]等认为,刺络放血可以改善颈椎病的微循环,可以降低外周疼痛介质NE、DA、5-HT的含量,对颈椎周围神经-肌肉有调节作用,对血管和血液的特异性有双重刺激。笔者采用百劳、大椎、肩井、阿是穴穴位放血,可决颈肩之血实,除颈肩之菀陈,起疏通颈肩气血,通络止痛之效。研究显示,治疗组经放血治疗后颈椎病症状得到更大程度的缓解。因此,根据研究结果,可见电针治疗能改善颈型颈椎病,但电针治疗基础上配合放血治疗疗效明显更佳。电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颈型督脉电针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脑-肾-督脉轴理论初探及临床应用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中医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最方便的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