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青年教师师德师风现状

2019-10-14刘慧芳马选宝

科技风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师师德教师

刘慧芳 马选宝

摘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需要一个成长的過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调整,将书本上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体会如何成为一名“人师”。

关键词:教师;人师;师德

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向教师岗位,带着憧憬、带着梦想、带着满腔热情、带着满腹经纶、带着昂扬的斗志、带着美好的设想、带着跃跃欲试的激动。

当踏入校园,走上讲台,真正成为一名教师后,每个新教师又会经历一段内心的矛盾、冲突、迷茫、怀疑、思考、调整、适应的过程。你会发现,书没那么好教,课堂没那么容易管理,学生或许也没那么听话,老师也没那么好当。当然,前提是你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思考“我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们?太严厉了学生们会不会不喜欢我?太宽松了学生们会不会松懈懒散?怎样做才能最有利于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如此这般纠结思考,学习参照,你才会慢慢开始找到做老师的感觉。

或许每个人选择教师行业都有自己的原因和动机,有人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人为了呆在校园这片净土,有人爱孩子,有人爱教育,有人擅长教育……不管是哪种原因和动机,我们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完成、把书教好。然而,很多人只满足于当一名“经师”,而忽视了“育人”的重任。不止一次听闻类似令人感到惋惜和遗憾的经历:老师的一句“她都会,你都不会?”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深深地烙印,多年过去,老师当时的语气和表情仍旧历历在目。学生自尊受到伤害,自此讨厌了这门课,讨厌学习。假如这位老师有足够的育人意识,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结果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故事。

正如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所体现的那样,教师的信任、赏识和期待,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鼓励、积极的暗示,这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相反,消极的暗示则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让本该昂扬向上的他们,内心多了一丝阴霾和顾虑。

像一名心理咨询师那样,教师也需要一种共情的能力,所谓共情就是指一种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试着从学生的视角,去体会学生的感受,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当你静下来去观察和体会时,你会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其实只是源于其内心那一点简单的需求和渴望,只不过是被包装和扭曲成了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样子。这时你会觉得学生都是可爱的。

教师这个职业是特殊的,它是最需要我们谨慎对待的,它也是需要智慧的。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给予我们启迪和明示。对于犯错的学生王友,陶行知用四块糖就达到了育人的目的。第一块糖奖励王友的按时到来,第二块糖奖励王友尊重老师,第三块糖奖励王友正直善良、敢于与坏人作斗争,第四块糖奖励王友能正确认识错误。这个故事充满着育人的智慧,遇事先了解清楚原因,用正强化代替批评和惩罚。当然,这种育人的智慧与教师自身的素养和经验的积累密不可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人师。作为一名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德性、有品格。德性是一个人得以站立起来的根基,这是人格的基石。因此教师要在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教学活动中的言传身教,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站在讲台上,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也传递着我们的思想、态度、品行和价值观,这些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品格的形成。一边教育学生“仁、义、礼、智、信”,一边为所欲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这样的教育是注定不会成功的,而且还会破坏师德形象,破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让之前的教育积淀功亏一篑。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但是由于经验和成熟的限制,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鉴别和判断能力,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受到社会不良之风的感染,形成一些不良的观念和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固定下来,进而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是急不来的。“经师们”往往追求当下的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使教育显得浮躁。而人师则是时刻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的需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争取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也源于对学生的爱,只有真正热爱学生,才能本能般的为学生着想,才能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最平凡的职业。“吃也清淡,穿也素雅,心怀淡泊,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正是教师的人生写照。学生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欣慰,驱散生活中的阴霾,激励着我们不断启程、向前。每位教师都应该努力追求成为一名真正的“人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为实现伟大而灿烂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陈亮.论经师与人师[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08,8(02):59-62.

[2]王凯.近年来我国师德观念发展的三大趋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3(01):49-52.

作者简介:刘慧芳(1990-),女,硕士,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人师师德教师
致良知与师德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加强师德建设,锻造“经师”兼“人师”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构建新视角探究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听于漪老师讲如何做“人师”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