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联避重字律界定兼指补王力瑕疵

2019-10-14高伯正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诗联避重字律界定;回文倒文修辞;叠字词;专用固定词组;议题词;反复强调词;特殊重字修辞;避重字有关字位

王力《汉语诗律学》讲诗律有避重字,笼统说是同一首律诗(包括绝句)中,不得有同字两次以上重复出现。因每首字少,若有重字,令生词汇贫乏之嫌厌。我不敢苟同。联律也避无序重字。避重字,修辞学上属避复,为尽量避,非一一必避,不能一概而论,甚反倡重,须作界定。

一、回文倒文修辞

此诗联中奇巧者,以重字为特长,自不避,古今明确无疑议。此格甚多。诗回文必重字者,词语型有回文式,分倒语,如“人吃人”;倒句,如“天连水,水连天”,“人游乐,乐游人,游人乐”;回环式,如“生香玉,玉生香”。章首型有连环式,可名十四字诗,十四字字成环,倍变七绝,七、十、十四、三字处句韵,第二句起重上句后三四字,末重首句前三字;卷帘式,又名十字诗,前七字一句,第二句重上句后四字,第三句倒后七字,第四句重上句后四字,成一首七绝。只有倒章整首倒序,和七律与《虞美人》诗词合璧整章倒序者,可无重字。联回文有倒转、倒顺、倒换、倒句、对应、局部、变序,倒文有倒字、倒语。详参见他书,从略。此为大幅度公开破律公认合法恣肆倡勉的重字。

二、叠字词

括连珠词、重叠词和叠音词。形式上都是两同字连用。重叠词如家家、户户、时时、处处、密密、迟迟、萋萋、惨惨、戚戚等,特征为字义发展扩大。叠音词如萧萧、辚辚、霍霍、铮铮、融融、历历等,特征为只取其声,无关字义。连珠词如“月光如水水如天”,详下。特点为上宾下主相连,虽连可分,句中顶针。重叠我名并蒂,叠音我名双珠。此种自然不作重字,古今明确无异议。

三、专用固定词组

括专用词组和固定词组。除外成语(括俗语、谚语、曲谣、歇后语),多为习惯口语,习用词组,专有名词。因其专用固定,人们积习成惯,语言约定俗成,词组固定,语义明畅。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己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中“乘某某去”“一去不复返”“空余”“空悠悠”,且后者宁容犯大忌三平尾,均口语。又如崔护《游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去年”“何处去”均口语。毛泽东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也用此口语。由此也知,诗须习词熟语,惯言常典,句畅义明。又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莺啭皇州春色阑····阳春一曲和更难”。“阳春曲”即《阳春白雪》曲名,“春色”,皆专用固定词组。“春色”又是贾至、杜甫、王维、岑参四人奉和吟咏的主题词和贾、杜、岑三诗通用词。又程颢《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是口语“想休便休”节短。又《秋月》:“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王驾《春晴》:“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诗中重处皆口语习用词组。又杜甫《秋兴》其一:“巫山巫峡气萧森”,两专用地名。又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两专用名词。仅成语前后半为联合词组者,为调平仄押韵可置换。如千山万水调万水千山,青山绿水调绿水青山,双音词舜尧、慨慷,如毛泽东诗。今者如毛泽东《长征》中“红军”、“三军”,“万水千山”、“水拍”、“岷山”、“千里”,《送瘟神》中“千村”、“一千”、“万户”、“八万”、“一样”,“天连”、“照天烧”。故专用固定词组是舍格律从词义从定型,无法避改,改则害义。

四、议题词

括主题词和辅议词,后者是前者对比陪衬词。议题词是诗联叙述核心,读者不厌其重,纵重任之。如《黄鹤楼》中“白云”、“黄鹤”,“黄鹤”是主题,“白云”是輔议。二词均重,但人不觉其重,反誉名篇,《唐诗排行榜》第一。且武昌因此被代称为“白云黄鹤之处”,如毛泽东致江青信。又如《游都城南庄》中“人面”“桃花”。“人面”是主题心上恋人少女。前“桃花”是陪衬,义桃花样面容的人。后“桃花”是对比,今年来游时人面出嫁已走,只剩无情桃花按时开放冷对,扫兴而归。“笑”不仅义花盛开怒放,还耻笑游客未大胆及时向恋人投爱求婚,被别人娶走,错失姻缘。实又桃花有情拟人。又杜甫《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诗中“江…村”为主题词,后“江村”为村名,前为村名来历。又邵雍《插花吟》:“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酒涵花影红光照,争忍花前不醉归。”“花”“花枝”是主题词,“酒”“酒卮”是辅议词,合为议题词。又欧阳修《戏答元珍》:“二月山城未见花····曾是洛阳花下客”。“花”是主题词。又杨仆《七夕》:“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己多”。“人间巧”是主题词。又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主题词兼专用词。又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雪”“梅”“诗”皆主题词。因议题词会多次复述和对比分述,作者需要,读者不厌。

五、反复强调词

括反复词、强调词和两兼词。反复词如韦应物《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诗中“花”“年”。又崔涂《春夕旅怀》:“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诗中“归”,反复叙述仕途不顺想归隐而又不舍官位不能轻归的矛盾复杂心情。又杜甫《曲江》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前“花”是实景,触景生情,叹人生短暂。后“花”是喻体,喻人生像落花样过眼即逝。强调词如杜苟鹤《山中寡妇》:“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将“深”假设至极点。反复强调词如杜甫《曲江》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日日”重叠词义经常,“每日”强调每次。后“日”虽可改“次”,但当时口语习惯是“每日”。又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虽主题词是“梦”,但题目中反复怨恶的是“啼”。故反复强调词虽次于议题词,但为叙事或强调目标程度的造语需要,纵重可容。

六、特殊重字修辞

分两类:非对仗联和对仗联。后者又分两种:本句边同边重字和对句边对调换位。

(一)非对仗联

实为排偶词语在句边中自对,因排偶词语中有同字而重字。

重字单音词者。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句实为两个有同字的排偶语“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承前省而成。又苏《春宵》:“花有清香月有阴”:杜牧《秦淮夜泊》:“烟笼寒水月笼沙”;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刘翰《立秋》:“一枕新凉一扇风”;戴敏《初夏游张园》:“东园载酒西园醉”;杨万里《伤春》:“不是愁中即病中”;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李白《清平调词》:“云想衣裳花想容”,此类甚多。李诗“想”借“像”,主宾语倒置,实言杨贵妃衣裳像虹霞,面容像牡丹花。另有仅是句中排偶词。如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顾山光接水光”;王禹偶《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须另提者,如赵嘏《城楼感旧》:“月光如水水如天”,不仅是排偶语在句中自对,“水”又为句中单音词顶针修辞,或言连珠。更须特提者,如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山外青山”“楼外楼”是倒语回文,又是句中不等长前半重言与后半重言各语中自对,又“外”字排偶语在句中自对,技巧极高。二州又是地名。

重字复音词者。如白居易《紫薇花》:“紫薇花对紫薇郎”;赵嘏《闻笛》:“断续声随断续风”;无名氏《题壁》:“蓦地烧天蓦地空”。

(二)对仗联

1、对句边对调换位。世论对联修辞书中皆仅叫换位,高伯正补名术语对调换位。形式为对仗联中的同边自对词,一对者为出句边中甲乙二词,对句边中同位是乙甲二词,对调换位。两对者当甲乙丙丁四词,对边同位是乙甲丁丙、丙丁甲乙、丁丙乙甲三式。只见丙丁甲乙、乙甲丁丙各一例,余缺联例。另有单双者。

①单音词一对者。诗如卢梅坡《雪梅》其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联如高伯正题洛阳千唐志斋:邙北黄山,葬三百年唐官周吏洛西青石,移千余块周史唐书。联中“周”“唐”。又题子女考学:千锤百炼初锋试百计千方一梦求。题子女外地求学:万水千山越南北千辛万苦走东西。兼明嵌女“越”暗叠嵌子“迁”名。

②复音词一对者。诗如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联如高伯正题牡丹园观花亭:国色无边亭有限足跟有限眼无边。

⑧单音词单重叠词双者。联如高伯正题山区交通:村村通路,村村致富,家家光景好路路连村,路路进财,处处运输忙。下联中二“路路”一“村”,乙甲乙式。此必重叠词。双者为同词异位,相当于一对者,才能对调。由此知此必是两两成对的对调词,而不是次位,更非任位,故仅名换位不确,但可仅名对调,故必补“对调”。

④单音词两对者。高伯正题湖南湘潭县纪念彭德怀诞辰百年:一县生二杰,毛统帅,彭元帅,雄哉伟哉,开国固国,韩国美国联合国二人反一山,彭犯颜,毛怒颜,壮矣悲矣,爱民怜民,利民为民削当民。联中“一”“二”“毛”“彭”。乙甲丁丙式。

⑤复音词单双者。唐海民题税务:群众纳税交国家,办国家大事l l国家收金为群众,排群众忧烦。双兼同边重字。乙甲甲式。

⑥复音词两对者。喻斯美对福建莆田吴玉海先生金婚:五秩庆双飞,佳偶百年欣半度百年刚半度,良缘五秩乐双飞。联中两对四词,丙丁甲乙式。似合掌。

2、本句边同边重字。他对联修辞书有名重言,有名复词,不明不确,高伯正术语同边重字。形式为对仗联出句边中某字自重,要求对句边同位异字自重相应。对联有时稍宽,可异位相应,但重次相同。异位如高伯正题子十六岁生日中秋节:来年更比今年好十六猶过十五圆。最宽为若成同边异字自对时,也可不重。如陈宝裕黄鹤楼末句: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高伯正题《桃花庵》剧:桃花庵内桃花艳苏府堂前张府郎。又题袁崇焕:崇祯不容崇焕,自毁长城,杀人即杀己忠贤不是忠臣,暗谗误国,外侮充内奸。联中“外”“内”。这种同边重字,是排偶排比词语组语造句,高伯正术语同边排对重字。这种重字修辞,在对联中重次越多,技巧越高,不但不为重复,反成为技巧,而且是对联修辞第一技巧。

①单音词重一次者。诗如咏除夕名句: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杜甫《江村》: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苏轼《中秋月》: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前“明”借义对。白玉蟾《早春》: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高伯正句:毋名毋利眼宜广益世益人心不移。此种联例太多,不举。

②单音词重多次者。诗如陈嘉栋句:美月美波流美韵名士名园有名篇。李人青句:何欲何私何怨悔立天立地立昆仑。联如某题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高伯正题《中华百家姓氏诗选·高氏卷》:善武善文还善政高人高士集高门。题鑫艺轩首饰珠宝店:金钗金玉金珠宝艺苑艺林艺殿堂。

③单音词重多个者。A、近排明重,如高伯正题化肥厂:肥似银,粮似金,喜看银浪催金浪l l煤如墨,铵如雪,笑指墨山化雪山。B、远散隐重,如高伯正题计生:为国策,为家计,生育焉能无计划要脱贫,要小康,少优才会有康庄。c、总分重,如高伯正题新安县土古洞村迎春征联:新安城,新无旧颜,安无贫貌,城呈壮景土古洞,土而先进,古而文明,洞有奇观。括分总重。音同近暗重者不计。

④单音词重多次多个者。如高伯正题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大半国解渴解饥,解困解贫,南北调多济少西气东输,千万家同炉同灶,同炊同暖,西东输有补无。

⑤复音词重一次者。诗如高伯正《六十自寿抒怀》:十年浩劫十年苦五载从农五载兵。联如高伯正题创建园林城:全城林蔽全城秀满苑花开满苑香。

⑥复音词重多次者。佚名河南内乡县衙: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另括单边者。如高伯正题洛阳十四中学五十年校庆:十四中学,五十周年,千辛奉献,万苦艰难,独树帜旗,十佳名校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精神,一流环境,一流业绩,一流人才。

⑦复音词重多个者。高伯正题新安县艺术高中庆五一歌咏比赛获头奖一五班画展:歌咏赛咏歌,高艺数艺高,口口声声,异口同声,赞不绝口一五庆五一,画展示展画,欢欢喜喜,欢天喜地,兴而狂欢。兼倒文。

⑧复音词重多次多个者。如李吉玉对成都望江楼古绝单边句: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⑨单音词复音词两兼者。如高伯正纪念杜甫惊今怪象:广厦万千非寒士,常矣,当惊不惊,万千寒士朱门酒肉出病人,怪哉,福也祸也?酒肉杀人。

⑩排偶排比词致重者。词指二三字短词。联例己见上单音词多次中。又高伯正题洛阳荆紫山老君殿:紫气东来荆紫惠青牛西去竹青垂。兼倒文。题新安县运输交通;运输发,旅游发,工农发,发发发,百业齐发路畅通,物流通,心沟通,通通通,万事亨通。

排偶排比语致重者。语指四字以上长词语句。A、一组等长者。高伯正对某出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尽忠于国,尽能于世,尽责于家。题新安县林业十叠嵌名:封山育林,围湖建林,植树造林,沿路扩林,退耕还林,依法治林。总总林林,蔚蔚成林成大业保护旧业,发展新业,经营本业,支援他业,领导创业,人民乐业。兢兢业业,煌煌绩业绩如林。B、一组不等长者。高伯正庆中共八十年:八十年屈辱,八十年斗争,百六年翻天覆地第一代光明,第二代富裕,第三代大业小康。c、多组等长者。长指组内或组间。高伯正纪念彭德怀元帅诞辰百年:平江举旗,清江挥旗,华北大战,陕北转战,建国建军,赫赫丰功昭日月为党直谏,为民奋谏,视公如山,视官如尘,立言立德,铮铮正气震乾坤。D、多组不等长者。高伯正贺湖南涟源市建制双庆:设县立治五十年,撤县变市十五年。文明双创,精物双丰,迎来建置双庆翻天覆地旧时代,惊天动地新时代。跃起三中,富雄三楚,赢得誉盖三湘。首兼局部回文。贺中国女足夺获第三届世界杯亚军:十八年前建队,近八年前强队,连胜亚洲,决胜美洲,正场平局,加时平局,点球五球失一球,中华儿女好球艺国人不逊洋人,女人不逊男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春雨湿衣,秋露湿衣,铁足千足逾万足,巾帼英雄振足威。

排偶排比重者强调同边自对,不拘对边重位。各组内相数可异。相为陆伟廉创自对组中并列每幅的术语,有单句复句,可不等长。如王力桂林联,前组八相八句,后组四相四句,皆单句。孙髯大观楼联,单句组两组各四相,复句组两相。

这几种因修辞而重字,是积极重字,不属病态,不在避重之列。故特殊重字修辞是舍格律从技巧,不许避改。

七、避重字有关字位

对联绝对不许上下联间无规律重字,无论异位同位。唯偶尔文言联有虚助词和否定副词“不”同位重字。只许数词任位,甚同位。如联史名联宋·吴垌《五总志》载唐李商隐出温庭筠对联:远比邵(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四·温庭筠》作召)公,三十六年宰辅近同郭令,二十四考中书。因作者认为,同边重字为对联全部修辞法第一,数量词为对联词法第一,仅次之。故宽至任位,且比同边重字还不拘平仄,对联中最自由尽量用。律诗中字位,从严到宽作者命名为:末字为显位,二四六字为严位,倒第三字为调位,仄平尾倒第五字为慎位,七言一三字为宽位,两特式从特式。因诗律声韵最严处在句末显位,强调句中大节奏感位置,若吟诵须较长停顿,若吟唱须拖长音。非句内二四六音节点处,更非句内宽位,故不得重字。如毛泽东《长征》中“浪”改“水”,纵又重“水”。人提议改,毛服气,尊称一字师。即因“浪”在显位,改宽位重字。它位者尽量避。而金昌绪诗“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因急转接续原因,反复强调目标,又顶针修辞,自另当别论。另独韵体,一韵字始终者,奇巧特长修辞,比次韵更难,也自另当别论。

八、综述界定

按严宽破分三大类。附对联特例。

(一)严,合律且技巧发扬者。章法者如回文,句法语法者如回文、倒文、重字修辞,词法者如倒文、叠词、重字修辞。

(二)宽,视合律从习惯作法者。从习惯者如专用固定词组。从作法者如议题词、反复强调词。

(三)破,无意重复而又能避改的字,尤句末显位必避改的字。避改者不作病态。不避改者作破律病态。

(四)对联重字特例。数词任位,且不拘平仄。因数词对仗美,连数词领头主附词组也不拘平仄。另否定副词“不”,和非句末语气助词的结构助词“之”时态助词“了”等,可同位重字。句末最严。助词轻声无平仄。

九、典故“周公吐哺”之“哺”新释正名补缺

著名典故“周公吐哺”,出自《史记·鲁世家》周公语:“我一沐三握(借绾,皆影纽。扭股盘曲插簪。有作捉者,明纽,非)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才也。”举世解此段:礼贤下士,求才心切。洗头时,多次把正洗湿发绾起;进食时,多次吐出已进食物,皆暂停急于迎客。曹操《短歌行》用典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说周公勤政,善于听取民声。举例即使正在进餐,也要中途停止,即时立刻接见求见进言的人民。礼貌接见,细心倾听。由此赢得民心拥护,使政权稳固。其中吐哺之哺,自唐颜师古注《汉书·高帝纪》“汉王辍饭吐哺”为“口中所含食也”后,历来皆照颜语不走样,解释为己进入口中之饭食。如《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近如著名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女士在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2017年8月某期特邀专家指导发言。此释,本人早觉不安。己进口饭食,非病态吐出,不合情理。纵使未咽之少量口食,也不宜吐出经嚼含唾涎碎物,如同吐痰,污染餐具,失雅恶习,给本人及同餐者侍餐者皆以恶性刺激。2016年9月,本人数日昼夜细思,哺应释为漱口水。吐哺是停止进餐,吐出漱口水,清洁口腔,礼貌接客。如同正冠束发。哺动词义为漱口,名词义为漱口水。据周公生年,可见哺的饭后漱口,注重追求口腔卫生,是西周前古代早有的社会普遍卫生习慣,文明礼仪。最早实例记载为《史记·鲁世家》。鲁为周公首封地,但未到任,子伯禽首任,故入《鲁世家》。哺此二义项,应为古今辞书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