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遗产汉绣工艺的传承创新初探

2019-10-14王环环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

王环环

关键词:汉绣;非物质遗产;传承;创新

汉绣,在历史中起源不详。研究表明最可信的一种说法:汉绣是由战国的楚绣发展衍化而来的,在清末民初发展到巅峰。汉绣的风格多变,可以在清秀中融入炫彩的色调,飘逸中流露流畅的韵味。可谓雅俗结合,有浓厚的荆楚风采。汉绣在湖北地方十分流行,集中于荆门、武汉、潜江等城市,其作品多次展示于国际,有很高的知名度。

一、汉绣工艺的传承

()汉绣的传承价值

汉绣最早可以追溯于战国时期,以绣图华美、构思精致、风格大胆做为刺绣手工业的代表,在历史、科学、艺术等领域上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不仅代表了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写照,也表现了长久以来华夏民族的審美主流。对汉绣工艺的大力传承,既鼓励了湖北地域的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代表,汉绣也成为了湖北多个重要城市的标志。各种手工业者和历史学家在投入汉绣研究的同时,也对我国古代绚烂的历史文化进入了深层次的挖掘。所以,汉绣的传承不仅关系到地方的经济建设,也关系到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历史的探索。

(二)汉绣在历史上的传承

汉绣的风格与战国的楚绣十分相像,在汉绣的风格中蕴含着楚国绣品热情奔放的特色。战国初期,楚绣的水准就代表了当时丝织业的最高水平。作为汉绣的前身,发展到今日,更是结合了地域文化的不同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风格,比如苏绣、广绣、蜀绣等等。

当历史发展到清末民国初期,汉绣正式发展到了巅峰。汉绣中大量的民俗文化、戏曲服饰深深影响了民众的审美。他们钟情于汉绣的百变风采,并结合了地方文化对汉绣进行各种风俗的融合,让汉绣进入良性发展的时期。

八年抗战,武汉被战火笼罩,汉绣也在侵略者的荼毒中几近凋零,无数成熟的技艺灰飞烟灭。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汉绣保留的火种才逐渐恢复了元气,一点点绽放出原本的光华。此时的汉绣,已经不拘泥于原本的戏曲、祭祀、婚嫁等用途,在生活的各个民用领域也活跃了起来。无论是中堂迎客的家具用套,还是内室被卧的寝用物品。汉绣的技艺都蕴含在其中,让生活更富有情调。

2008年,汉绣申遗成功,汉绣工艺中的许多大师为这门文化奔走宣传,逐渐改善了这门事业的传承困境。在国家的支持下,汉绣有了人才和资金的支持,在刺绣的市场慢慢站稳了脚跟,开始展现出它独特的风采。

二、汉绣在现今的传承问题

(一)手工业织绣和工业化织绣的冲突

新世纪的时代在不停的进步,人们的生活也渐入佳境,对于美好事物的需求也在逐步上升。汉绣的作品由于制作步骤比较繁琐,又是手工织作,成品的时间较长,难以形成高速的产业链,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工业化的流水线织造作业,对这个古老的织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低成本的投资,高产量的回报,迅速占据了原属于汉绣的大部分市场。汉绣虽然在细节的精致方面要胜出于工业化的织品,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投入,利润也十分浅薄,从而在市场中走进了下坡路,只能在工艺品的领域坚守阵线。

(二)汉绣人才的缺乏

汉绣的绣艺人,需要很高的艺术素养。在古代,每一个汉绣艺人都有不俗的画作技巧和设计水准,也有一手精湛的织作手艺。而且,汉绣的成品时间长,绣艺人要有良好的耐心和心性才能坚持到绣品的成型,织绣期间也需要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因为一旦失败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一个合格的汉绣制作者需要长期的锻炼,如果想要发展成独当一面的大师更是需要大量的绣品实践。并且需要钻研本地的传统文化,时刻了解市场的需求,让绣品能够跟紧时代的变迁。这种高门槛无疑打消了很多学徒的积极性,使汉绣人才青黄不接。至2002年,从事汉绣行业的人才更是不到百人,可谓前景堪忧。

三、汉绣工艺的创新研究

想要汉绣工艺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就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在创新方面寻求突破。汉绣的弊端在于人才的缺乏、绣期的漫长和风格的不确定,本文针对这几个方面提出相关的改革意见,以期望为汉绣的创新提供思路。

(一)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虚拟视图

在汉绣的制作步骤中,视图是重要的一环。绣艺人通过绘图定制绣品的款型、样式,中间需要大量的修正和调整,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织作,这通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绣艺人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网络手段,在电脑上虚拟绣图。比较起手工绘图,电脑绘图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还能通过3D等视图模式,让绣图更具有立体感,这样远比平面图的展示要更加直观。电脑的绘图,也能更方便对绣图进行调整,防止手工绘图时出现难以修改而重新绘图的尴尬情景。

(二)分类培养汉绣人才

一个专业的汉绣人才,需要长期的锻炼。如果想提高汉绣的产量,不妨在汉绣的人才上选择多类型的培养。根据设计、绘图、织绣等不同的类型进行分工,分类教授学徒。让其中一部分绣艺人专司汉绣的设计,他们需要钻研历史,了解市场的需要,订制绣图的款型。绘图的绣艺人根据设计者对于细节的描述将视图绘制出来,再由织绣者将图形织作出来。这样分类培养人才,再通过团队配合的方式共同完成绣品,中间可以节约大量的培训时间,也能让绣艺人尽早的加入实践中积累经验,绣艺人也能在团队的配合中熟悉其他类型的汉绣技巧。当每个类型的绣艺人逐渐成手之后,再让其接手其他类型的汉绣工作,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汉绣工艺者。这样的培养方式,既可以保证汉绣艺品的产量,也能加强汉绣人才的培养速度,为汉绣工艺注入新的血液。

(三)深度挖掘历史,让汉绣融合历史的厚重感

现代的汉绣作品难免要受到新时代的影响,加入一些流行的元素。而汉绣作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地方就在于对历史文化的展现。汉绣工艺者不能舍本逐末,忽略汉绣中的历史因素。而是应该深度挖掘历史,将汉绣中的历史文化厚重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购买者感受到华夏文化的魅力。

结语

汉绣工艺是对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承载,也是对华夏艺术的展现。我们要注意保护汉绣的传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力求创新,让汉绣文化在国际的织绣文化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