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保护与传承

2019-10-14刘兴旭

西部论丛 2019年20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与传承城市设计

刘兴旭

摘 要: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不断遭到破坏,究其本源是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显性价值和潜在价值认识不足。历史街区是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保护以及传承进行相关的分析,以此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设计 历史街区 保护与传承

引 言

在深化改革发展势头正紧的现阶段,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文化旅游环境和高品质的市民生活环境,这些与文化街区的改造与提升工作息息相关。城市文化对城市街区改造的重要支撑作用,是杜绝城市“千城一面”乏味的单向度的扩充与机械式的新老更迭的发展契机。传承保护历史街区,对恢复城市发展活力,增强城市记忆和再现历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历史街区保护意义

“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记录簿”。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价值观是指人们就遗产的存在现状对于人们是否需要、是否有用以及是否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一种评判标志体系。遗产保护价值观就是人们对历史遗产总的看法和行为方式,决定着人们对待历史遗产的根本态度。城市历史遗产是城市居民和全人类的资源,不仅承载着城市的记忆,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与人类的文化感情、群体认知密切联系的。其本身沉淀着时间信息,有其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性,一旦销毁便不可再生。有关历史遗产保护的价值观潜存于社会群体心理之中,它不单影响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引导我们的社会行为。社会群体的历史遗产保护价值观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文化生活、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转变需要政府的引导,努力让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种心理自觉,使之与历史街区的正确保护和改造形成配合,带来长远的综合。

2、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及传承遇到的困境

2.1破坏比较严重。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程度,一般都较为严重。根据相关街区的调研分析,大体可总结出以下几点因素:①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大多数历史街区从建成至今,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从材料到结构工艺等,都历经自然雨雪气候的侵蚀,年久失修,导致破坏更为严重;②人为生活造成的破坏。在街区的常年使用中,基于现代生活需求,使用便捷性、多功能性考虑,导致很多私搭私建,改造破坏的情况出现,对修复工作带来较大阻碍。

2.2缺乏完善的保护制度。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中,一方面,除了依靠宣传,让人们意识到其中价值与重要性,自觉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法律上的约束。但就现阶段开展的保护工作来看,并没有完善的保护制度,作为有力的保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也无法对一些破坏行为进行处理,使得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2.3保护工作开展力度不足。对于保护工作来说,不仅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保护,更需要全民参与到这项保护工作中。尤其是居住在街区里的群众,对于保护工作可以做出巨大的贡献。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保护人员并没有对工作进行有力的宣传,一些群众也没有了解到这项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说,工作开展比较困难,也无法让全民参与到这项工作中。

3、城市历史街区的空间保护与传承路径

3.1环境保护及传承。历史街区的环境要素多表现于“水”、“山石”、“植物”、“地貌”等,其赋予空间更丰富的情感表达张力,形成极具地方性的标志符号,给予人们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为了激发空间的活力和灵性,设计师往往會引入“水”,让空间收放自如、富有特色;“山石”元素的运用,不仅丰富了空间景观层次,也极易形成视觉焦点,烘托叙事主题;实体性“植物”在加大景深之余,为参观者提供舒适的游览进程体验;因地制宜的“地貌”设计,使得历史街区空间场所感愈发凸显。四种环境要素综合运用,融合文化和主题,进而达到叙事目的。

3.2空间保护及传承。空间要素是历史街区中极易被参观者感知,也最能反映空间特点的要素类型,“建筑、广场、道路”是历史街区最典型的三种实体要素,对故事主题的叙事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筑是历史街区叙事性设计的重要元素,可以有效组织街巷的空间环境,功能、性质、体量的差异性,对历史街区空间的形态、风貌和景象有着不同的影响。尤其是朝向街道的建筑界面,往往会直接参与空间叙事,对事件的主题叙事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宜尺度的广场空间在历史街区中不同位置有着非凡的意义:入口处的广场空间,给予参观者强烈的心理暗示,传达出叙事主题信息;节点处的过渡性广场,通过植入标志性元素,以其强大的空间场所感,将人流聚集起来,形成高潮性空间。道路作为联系建筑、广场等空间场所的重要纽带,也是历史街区空间的主体骨架,将各个分散的空间节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叙事流线,决定着参观者游览的叙事进程。

3.3场景保护及传承。历史街区中场景要素是构成空间关系的基础组件,以三维空间进行情节展现,可以很好地反映事件的故事性和参观者多视角的参与性,以“场景式还原、再现式事件、动态式民俗”最具代表。①场景式还原:场景式还原的手法不仅可以很好地表达叙事主题,还可以烘托出一定的场景氛围。在长沙都正街历史街区中,设计师在其中引入了老长沙的生活场景,以此来勾起参观者对长沙街头传统生活场景的回忆,更加直观地传递市井文化、讲述历史故事,呼应了都正街传达老长沙生活气息的叙事主题。②再现式事件:再现式事件一般是指发生在过去的事件再次出现,历史街区积累了多重事件叠加,会让参观者可以极具体验感地参与到其中。在书圣故里历史街区题扇桥的修复设计中,设计师用雕塑再现了题扇桥事件的整个场景,广场上再现的休息场景、王羲之为老婆婆题字的雕塑画面、题有字画的墙壁等,既表达了叙事主题,也给予了参观者对历史追忆的直接载体。③动态式民俗:动态式民俗主要是对传统生活技艺传承的表达演绎,历史街区中的业态类型和范围涉及较广泛,设计师往往会将带有传统民俗技艺和生活化习俗的业态植入其中:一方面丰富了街区业态类别;另一方面则主要是通过展示传统的生活技艺来为参观者提供了解优秀文化的媒介。

3.4空间感知氛围保护及传承。在叙事性设计中,人与历史街区是主客体的关系,参观者只有通过感官去捕获有效的信息,才可以去体验和感受到空间所营造出的氛围。参观者对历史街区空间的感知主要借助视觉、听觉、触觉三个层面来实现。①视觉感知:视觉属性所控制的平视、俯视、仰视会让参观者对空间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设计师也会利用视觉的这种特性来对空间做巧妙的设计。通过针对不同高差的街区竖向设计、历史街区灯光照明系统设计等,渲染出更具叙事气氛的视觉环境,给予参观者更丰富的视觉体验;②听觉触动:仅次于视觉敏感层次的听觉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声音来辨别空间,还可以感知空间距离,历史街区中的听觉系统包括自然之声与人工之声的塑造。自然之声的合理运用,参观者可以充分感受自然,触动心灵;人工之声的感染力更强,设计师可以借助一定的媒介,围绕叙事主题做定向的氛围营造;③触觉体验:触觉感知是人类感知方式中最接近身体尺度的体验方式。在历史街区中对触觉感知的运用不仅局限于建筑面层的处理,也会延伸到建筑细部的设计,激发参观者强烈的触觉感知,形成深刻记忆的映射。总之,在历史街区空间的叙事性保护体系建构中,应当从叙事主题研究出发,采取有效的管控设计手段,对叙事要素、叙事路径、叙事氛围进行系统的整合优化,凸显历史街区的原真性、特色性和可识别性。

结束语

城市历史街区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空间,是城市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诚然,历史街区作为一个复杂的空间体,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系统性的更新与保护,也需要相关领域扮演相应的角色。

参考文献

[1] 刘贺楠.基于城市文化的历史街区交通规划设计[J].智库时代,2019(23):288+294.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保护与传承城市设计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