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诊断式”教学法在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14甘婧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改革

甘婧

关键词:诊断式教学法;思政课;教学改革

一、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思政课堂教学的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必修课,不仅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同时也肩负着医学人文教育的重任。面对当今迅猛发展的医疗技术和复杂的医患矛盾,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医学生澄清对思政课的认识误区,搞清医学专业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即使是同龄的大学生,所见所闻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思想觉悟仍然会有个体差异,传统的教学方法统一教授的多,个别指导的少,基于大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思想的复杂性,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看学生之所看,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教师看做医生,将学生的不同个体情况当成“病例”一样进行诊断,在诊断“病例”的过程中,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思政课学习,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思想与实际的碰撞。

研讨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法、讲授式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等,这些都是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大家所接受。在医学类院校的思政课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优点是系统性较强,可以把其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详细讲解,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思政教育的基本原理,但思政教育真正的“寓教于心、感同身受”还远远不够,导致了理论学习的空洞化,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身实际,学后则丢于脑后,缺乏应用理论知识应对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增加思政教育的“走心”性,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的人文作用,合理运用思政教学“诊断式”教学法,改进课堂教学很有必要。

二、“诊断式”教学法的理论启迪

1979年,美国学者朱迪斯·阿特和学者约瑟夫·杰肯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提出了诊断式教学的概念,意在通过医生为病人诊断的思路,提供一种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方法,也就是说,诊断式教学就是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矫正与解救,以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形式。诊断式教学将医学上的诊断引入到教学中来,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的理论范畴,它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最有益的观点,并通过一定形式了解学生认知基础,这在当前追求有效教学的背景下是值得尝试的。

三、“诊断式”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诊断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认识水平、情感体验、情绪变化为基础,以思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方法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环节,所有的设计都围绕教师诊断出来的问题来展开。

1.诊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时的心理,情感、态度、思维等活跃、积极、接纳、参与状态的综合。学习状态很多情况下是客观存在的,诊断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诊断的是学生有没有能力学的方面。高职高专的学生,刚经历过高考,大学思政课教学模式又不同于高中的思政课教学应试模式,老师如果忽视学生的基础,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按照传统的教学习惯,上来就开始根据自身的教学逻辑去实施教学,就会导致一些原有基础不扎实,学习状态不佳,或其他可能存在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降低,思政教学沦为单纯的灌输教学。

2.诊断学生的思想状况。思想状况通俗地讲就是指由一个人的想法和观念组成的对某一类事物的特定认知,进一步在语言和行动上能够表现出来的意识。高职高专的学生,成绩一般都不是很突出,在诊断他们有没有能力学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要诊断出他们愿不愿意学,这是一个从客观认识到主观认同的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怎么样?有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对课本基础知识及一些基本观点的思想认识程度怎么样?有没有主动看新闻阅读报纸的习惯?政治立场是否正确?看待问题的角度对否?观点认知是否明确?学习能力强不强?……这些都是老师应该在课前对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诊断的方面。只有真正了解了这些,才是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3.诊断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习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就不同。高职高专的学生,很多都存在这个问题:有足够的能力学,也都非常愿意学,可是就是不会学。光学习没效果,光汗水没成果,事倍功半是他们学习上最大的问题,学习方法的不对路、不会学也是最后导致学生的厌学怠学,导致他们在大学生涯中找不到自己的正确的方向的根本原因。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实施之前,一定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相应的了解和指导,找到他们存在的问题,指引他们找对方法,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们真正看到进步,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才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也是诊断式教学法的初衷。

四、“诊断式”教学法应用的效果分析

应用诊断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诊断式”教学法,能让老师和学生都真正的互相了解起来,让思政教育的课堂不再仅仅局限于課上的90分钟,而是延伸到学生的平常生活中去,让老师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教授者,而是人生导师。

每一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作为教师,我们决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学校,是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犯错误也是孩子的权利,而且,这些错误也是他们人生重要的一笔财富,是学生走向成熟的印记,是他们探求真理的标志,“错”是一个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诊断式”教学法,我们发现这个“错”,合理的巧妙的利用这个“错”,通过这个“错”我们能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指引学生,真正的走进学生,这才是“诊断式”教学法运用得当的最好效果。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改革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