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多文本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2019-10-14张素丽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高中

张素丽

关键词:高中;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

多文本阅读教学,是借助多个文本(一组文章),围绕某个人物、事件、主题等进行纵横比较,从而达到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拓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种全新阅读教学模式的要义是立足于课内,帮助学生理解、探索、概括、思维,使学生的课内阅读实现向课外多向度的有效迁移、品味、鉴赏、整合,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整合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并达到提升思想认识和人生境界的目的。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多文本阅读,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昵?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具体实施策略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利用课堂主阵地,促进读写结合

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节选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开展读写教学最好的资源。可通过让学生朗读、默读、精读等方式品味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进而唤起自己的心灵共振。读书时笔不离手,情之所至,笔之所动;感之所切,笔之所涌。养成这样的读写习惯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就能提升,写作能力自然也能加强了。笔者在推行读写结合教学的实验研究过程中,利用课堂主阵地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比如教学《窦娥冤》一文时,我就这样设计: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然后布置任务,让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师生互为补充;然后让学生以书面表达的形式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悲剧的典型意义,并抽三位学生代表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答案;再由师生共同讨论。两节课中有读有写,读写结合,学生们通过“读”走进文本,感受文本,通过“写”来概括自己对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性格特点以及其悲剧意义的理解,加深了对元代杂剧这种文体的感性理解。

(二)利用课外阅读阵地,促使读写结合

高中语文除了必修课程外,还有选修课程,而且选修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典范之作。我在有计划教学必修课程外,每周还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要求学生每读一文均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一年下来,我教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读写结合了,而且写出的文章文笔优美,见解独到,可读性较强,学生们每每拿同学写的读后感来看,都忍不住彼此赞赏。

(三)利用写作阵地,促使写读结合

(1)写前读,读有所取,读有所悟

每当写作文时,只要不是考试作文,学生都可以在写之前,翻阅手头的资料,比如阅读类似题材的优秀作文,或相关的精美文章,或撷取可入文的典型材料等等,让学生才思泉涌,灵感萌发。写促进了读。比如有一次,我把一个学生的作文作范文来品读时,同学们一致认为文章除了富有文采,结构严密外,最突出的亮点是材料丰富,时代性强。我叫那位学生起来谈谈她是如何积累材料的,她说是平时阅读课外书注意积累的。

(2)写后读,读出亮点,读出不足

写完文章之后,可让学生找类似文章读一读,对比分析,发现不足,修改提高。或讲评课后,让学生再细读自己的作文,或拿比自己写得好的同学的作文来读读,根据所得,再加以修改,自己作文自然能升一格了。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新材料作文《自立者强》的文章。写完后,她借了班上写作能力较强的同学作文来看,再结合评讲课听了师生对同学作文的评点后,她一看自己的文章,最大的缺点就是以叙代议,缺乏分析论证,于是她压缩例子,多加阐述分析,修改后的文章马上光彩夺人。

(四)利用读写结合教学的改革理念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是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的前提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必然会给语文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挑战,因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习惯让我们老师和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以应付考试的思想来对待语文学习,“教”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一言堂”,“学”的方面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只管听讲和记录,下课之后则是一头钻进各种各样的题海中。读写结合实验研究则改变了这一切,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师为主”为“师生双主体互动”,在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能力意识和合作意识,旨在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对当前学习考试有用而且终生管用的语文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觉得语文花时间学习与不花时间学习,结果差不多,所以课堂上言者谆谆,昕者邈邈。而读写结合引发的语文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阅读、写作、讨论,都成了学生自己内在的需要,变为主动参与课堂内外的语文学习活动,主动去读书,主动去写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越来越浓了,学生自然就越能感受得到读写结合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因此而产生的学习效应也就不同,师生也就能达到教与学的双赢了。

(3)创新活动方式是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途径。

要有效地实现读写结合,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就要注意创新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又更充实更有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语文活动,比如文学社、书协,名著欣赏活动、高分作文讨论会、作文竞赛、知识竞赛、朗读比赛、写字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等,让学生真正在这些活动中树立起大语文观,感受到语文对涵养自身,丰盈心灵,提升素质的作用,进而自觉地把阅读与写作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为未来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多文本阅读教学的實施为高中学生的“读”与“写”能力提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多文本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创设读写结合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和写作,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提升读写能力,让“读写结合的能力在多文本阅读中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多文本阅读读写结合高中
小学多文本阅读之古诗教学策略浅谈
让多文本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