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加强中职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2019-10-14黄海玲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中职生劳动教育必要性

黄海玲

关键词:中职生;劳动教育;必要性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劳动教育对于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1、劳动教育是个体赖以生存的基本前提。恩格斯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从原始社会开始就己经显现。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劳动几乎占据了人类的全部生活,甚至可以说劳动即生活。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社会,劳动教育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这种教育只是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需要而由年老一代向年轻一代传授劳动的基本方法。但无论是出于何种生产力状况的社会,个体要满足生存的需要,就必须学习劳动知识和技能。

2、劳动教育是个体谋求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般来说在个体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会谋求更高级别的需求,谋求更大的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关论述,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这三方面的全面发展无一不需要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而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是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与协调的过程。个体只有通过有目的的劳动教育,才能更好地将自身的体力与智力、能力等相结合,才能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劳动教育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1、劳动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恩格斯在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时指出,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一一这一很明显的事实在历史上应有的权威此时终于被承认了。由此可看出劳动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性,倘若没有人类的劳动,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另外,唯物主义历史观还指出,历史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力从来就是劳动生产力,是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表现和结果。因此,对年轻一代进行劳动教育,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的基础和动力。

2、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从十九大上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可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开启新时代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为解决这一主要的制约因素,对年轻一代进行劳动教育进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必不可少的。不畏艰难困苦的奋斗精、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全面决胜小康社会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因此,对年轻一代进行劳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启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二、加强中职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劳动教育,是成就中职生出彩人生的需要

中职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或是在中考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或是家庭经济困难又因年龄问题而无法较好实现就业的学生,或是初中阶段因学习成绩不好、习惯和行为不等问题而被“边缘化”的学生。因此,这也容易导致中职生被贴上“素质差”的标签。然而,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可得知中职生的人格发展和能力发展都处于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中职生也能成就出彩人生。因此,中职生的特殊性增强了其接受劳动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劳动教育,是使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具备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劳动教育,使得中职生能够尊重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才会让中职生有成就出彩人生的机会。

(二)加强劳动教育,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学教育质量的需要

中职生的特殊性是中职学校的教学教育质量获得提升的难以破解的难题,加强中职生的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职学校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懂得尊重和感恩教师的劳动成果,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投入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质量水平高低的最终体现,是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应是有才又有德的人,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上,既要育智,更要育人,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劳动教育,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能够辛勤劳动;加强劳动教育,让中职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习惯,从而能够诚实劳动;加强劳动教育,让中职生掌握专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从而能够创造性劳动。

(三)加强劳动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里社会上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各类型人才的加入,共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業的建设进程。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大量具有综合的职业能力,并从事第一线工作岗位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进程中,加强中职生劳动教育,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让中职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劳动锻炼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成为具备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而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中职生劳动教育必要性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