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室内乐发展之所思

2019-10-14郑颖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

郑颖

关键词:乐器组合;作品创作;演奏能力;协作能力

室内乐属于一种音乐组合形式,民族室内乐是一种小型民乐队形式,少则十人以内,多则二十人左右,以中国民族乐器演奏为主。这种规模小、机动性与适应性强的乐队形式,在我国的城乡,学校、工厂、部队等基层文艺团体,乃至海外华人音乐团体中非常多见。由于乐队自身人数不多、编制不一的特点,使得小型民乐队需要有“量身打造”的演奏曲目,而当前我国音乐图谱市场中,所出版的曲谱为数不多,并且大多数为配置完整的大型民乐团的总谱缩写。因此导致的大段时间内的民族室内乐发展停滞不前。在近几年,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的欠缺,很多作曲家开始致力于民族室内乐的写作,得到了可喜的成果。

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潮州音乐、福建南音代表着民族室内乐的传统,而新型民族室内乐从乐器的组合、乐器的演奏技能的提高及作曲家的创作思维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与创新。

1、乐器的组合

在民族室内乐的演奏过程中,根据作曲家创作的意图,由不同的乐器组成,少则三四人,多则十数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借助于室内乐团完成音响效果,但是在排练及演出过程中,因为可替补性较差,某一成员的缺席就会严重导致排练与演出无法进行。并且由于某些乐器的规格较大,无法搬运等问题,会造成赴外地演出时极大地不方便,近些年的民族室内乐创作已经开始致力于改进这一困难。

例如姜莹的《丝绸之路》是一首大型民族乐团所演奏的作品,这一作品表达了丝绸古道的情怀,作品气势宏大,风格性明显,优美动听,感人心肺。而《敦煌新语》就是姜莹老师根据《丝绸之路》改编的缩小版,分为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为八重奏,由二胡、竹笛、古筝、琵琶、中阮、笙、扬琴、打击乐这八件乐器组成。同时姜莹老师又进行了六重奏版本的改动,由二胡、竹笛、琵琶、中阮、打击乐、古筝组成。这种创作手法值得推广,可以极大地调整演出规模,根据演出场所的需求进行乐器组成的调整。

2、作品的创作

民族室内乐作品大多短小精悍,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需要明确音乐风格,作品的创新需要作曲家结合实际,加强中西方音乐文化交流,融合历史产物,探索实践、探索创新。随着音乐创作理念的进步和创作技法的深入与发展,民族室内乐无论是在写作技术还是在音乐情感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使得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与创作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近些年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曲家所创作的作品,脍炙人口、感人至深。如姜莹的《敦煌新语》、《嘎老》、《龙图腾》;李博禅的《德音》、《茶马》、《独克宗》等等。作曲家以自己独特的思维为民族室内乐构筑和谐的音响,追求个性的群体化,要体现创作的个性与整体的协调,音响和音樂语言的丰富,发挥民族器乐在多样性组合下的音色魅力。

音色、音响的挖掘与组织、多元音乐素材的引入与处理,都需要作曲家深入探究,在一个不同于西方的音响载体中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体现西方音乐元素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兼容并蓄。

3、演奏能力

对于民族室内乐成员,新型的民族室内乐作品大量出现后,从演奏技术难点的提高到演奏技法的开拓,需要大力提高演奏的能力。民族器乐的演奏法具有多样性特点,不同的演奏方式组合在一起,带来了丰富的音响体验和音乐表现力,音准、节奏、音色的需求是首要的。

随着近现代的艺术发展,提高技术技巧的演奏能力是必须的。在提高技术技巧的基础上,对于音乐风格的把握至关重要。手指的灵活性,音色的完美、节奏音准的高要求,都是演奏好民族室内乐的关键。

4、协作能力

音色是声音的属性,主要由其协作的音响的多少与相对强弱来决定。各乐器之间的丰富多彩的音色组合出了千差万别的音响。民族室内乐这种多乐器组成的音乐形式,需要深入研究和把握音色的变化与音响的构建。这就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音乐风格能够达到极深的把握,强与弱的完美协作处理才能够更准确的再现音乐内涵、完美地展现细腻清晰的情感诉求与听觉震撼。各声部进行中纵向音响的饱满与变化、不同和弦之间的音响、色彩表达、配合的默契度要求极高。

不同乐器音色属性不同,在民族室内乐演奏中需要在相同的音乐情感表达中平衡而协调。音量的分配与力度的控制、甚至包括肢体的配合,演奏员之间的交流互动都需要大量的练习与融合,才能够达到演奏的默契与协调。团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是完成民族室内乐作品的灵魂,这就需要每一位演奏着的精准演奏,同时需要全部演奏声音的和谐统一。

结语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民族室内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曲家的尝试探索,创造出了一大批中西结合的室内乐作品,形式更加注重演奏技巧与旋律,音乐内容更加丰富,韵味更加富有特色。作曲家爱能够脱离模仿西方音乐思维模式,充分展现自我,更加注重演出效果,这对于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具有着积极的作用。

民族室内乐近些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创新意义,作曲家们新的创作理念与写作手法,对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具有了更加感性的认知,随着作曲家们及演奏家们的共同努力,中国民族室内乐的发展即将更加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