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

2019-10-14董玉武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两地所学距离

董玉武

要说数学,对我们日常生活联系的太紧密了,不可缺少,贯穿着我们生活的全部。因此,掌握数学非常实用,学好数学非常必要。比如:做买卖的人需要学会数学,不会数学就不会结算价钱;做家务也要懂数学,做饭要多少米,要加多少水,微波炉加热要定时多少,洗衣机洗各种衣物需要定多少时间比较合理等等,都需要有个数字概念。所以,学好数学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平时的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能使我们的生活安排的更科学、更准确,避免盲目性。下面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谈一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世界之大,處处存在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教师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调查”、“体验”、“操作”等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的应用题前,可布置学生做一回小小调查员,调查我们常吃的一些食品价格,并计算出卖物品后的总价。这样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减缓他们在学习上坡度,对他们深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

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感悟生活,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把地面图展示给学生:你能帮我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面积有多大吗?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呢?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生活中理论与实际往往有很大差距,要想使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要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到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学深了,学透了,自然会发现,其实数学很有用处。如教学比例尺知识时,教师首

先从生活入手进行导课激趣:“老师暑假要去北京旅游,你能帮助我测算一下黑河到北京的路程吗?”学生兴趣盎然,各自在备好的“中国地图”上认真地测算。为测两地的图上距离,有的同学用直线折测的方法沿公路线重叠或沿铁路线重叠,再将重叠过的线拉直,求出了图上距离;有的用直尺直接量两地的直线距离。讨论交流时,许多同学对直尺直接测量两地直线距离的方法提出疑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确定旅游路线应该按图上两地铁路或公路的长度作为图上距离,然后求出两地的实际路程。用线段比例尺可以这样求:每厘米所表示的千米数×图上距离=实际路程;用分数比例尺可以这样求:图上距离÷比例尺=两地路程。之后,老师让同学们设计一种最佳进京旅游方案。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处于轻松愉悦、兴致盎然的气氛中。使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发现了新知识,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猜你喜欢

两地所学距离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非所学
非所学
距离美
距离
床到马桶的距离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