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创新创业驱动助力高校研究生教学

2019-10-14柴广成梁小丽韦典龙王楚琦谢德聪鲍兴莉

文教资料 2019年19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创新创业研究生

柴广成 梁小丽 韦典龙 王楚琦 谢德聪 鲍兴莉

摘 要: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国家将“创新创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重点的新常态背景下,探讨以创新创业驱动促进高校研究生教学的实践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我国目前研究生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研究生教学授课中,设计构建出适应本校研究生课程实际的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环节中进行创新性改革,开拓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起点。

关键词:研究生 创新创业 教育改革

一、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我国许多高校相继推出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一些是独立课程,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与企业需求不相适应,呈现出一些问题和缺陷。本文主要针对高校研究生进行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协同发展为原则,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国家发展输送更多高知识储备、高学历、高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第一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并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就业中的战略地位。教科文组织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创新创业素养,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人格健全,培养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1945年哈佛大学在《自由社会中的普通教育》一书中指出衡量知识与能力协同发展的指标之一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盖博教授曾探讨出创业教育体系的两种典型模式,即传统商业院校的组织模式和创业型大学的组织模式。美国教育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把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各大高校教育目标,并从此开展教育教学。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坚持不断探索和挖掘学生内在潜力的原则的基础上自行设立学校的规章和教学理念,目的在于不断鼓励学生保持创新精神,坚持探索。20世纪末,法国根据国家创新综合能力发展的新需求开始教育教学改革道路。

国外创业教育至今已走过近70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系列较为系统的规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因此我国教育改革之初大多是借鉴国外体系,国内众多学者有许多关于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章著作。彭迪云(2010)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创新,核心内涵是激发创业者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其创业能力,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张素香、李淑- (2015)指出应该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从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师资建设、实践平台、技能教学改革等方面阐述对策,立足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专业认知技能,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就业能力。杜永红(2015)指出通过“创业项目——研究和分析——体验创业项目——实践创业项目”的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杨玉洪(2015)不断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探索和归纳,确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业型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确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理论学习——学科渗透——实践体验”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借鉴国内外实施创新创业的典型教育模式,结合国内教学实际,反思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时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设计构建出适应本校研究生课程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研究生对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使研究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创新创业知识和熟练的“双创”实践技巧,为国家创新创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三、目前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

国家一直把“双创”作为大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国策,“双创”问题已经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热点话题。研究生教育更应该积极调整战略,主动加入“双创”浪潮。然而,现阶段研究生教育改革急需完善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和优化培养方案。通过文献阅读及实际考察,我们发现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课堂教育实践中面临如下问题:

1.创新创业意识较薄弱。

现在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资源相对研究生较少,真正实际落实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更少。部分创新创业赛事研究生并未涉及,在实践环节中没有与相关专业知识结合,且教学内容多是理论授课。因此,研究生专业课程并没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其次,由于以往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研究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参与度较低,课后大多数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更多的是学术产出而实践教学专利成果较少。虽然我国的专利制度自1985年实施至今已经有30余年,但是很多高校直到研究生也没有开设与创新专利或者其他相关课程,即使部分高校开设,并不作为专业学习,不能受到学生的重视,没有学习热情。因此,某些研究生对其认知停留在浅显的层面,只知道零散的创业知识而没有系统的创新知识,没有强烈的意识将实践成果专利化、具体化,给创新创业蒙上神秘的面纱。

2.创新创业人才缺失,专利产出少。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非专业教师做专业的事,教授创新课程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忽视创新的素质教育。与此同时,学校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研究生教师队伍的提高培训,没有从未来角度进行思考,目光较为短浅。一定程度上致使研究生更喜欢闷声读书,對创新赛事参与度低,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研究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学习知识内容,课程内容里面的精髓部分往往被忽略。即使部分研究生有了创新想法也更多认为专利、制造等是工科学生的专属,勇于自主创新的人很少,学生不具备自主申请专利保护自己的脑力成果、创新成果的能力。

3.研究生创新管理机制不健全,维权意识薄弱。

在国家大力倡导高校创新改革的大浪潮下,学生申请专利时只是为一个纸质的证明,就像完成学业任务,而没有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国家没有对专利申请成功的后续进行调查,没有真正达到实际运用与生产的目的,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管理很薄弱。由于创新具有独占性、敏感性,当保护意识薄弱时,很快就会流失。在研究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无须掌握,学生认为用不到知识产权的知识而忽略对其的保护意识。现阶段中国到2019年1月1日才正式揭牌成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对于创新的维护才算最正式的开始,管理制度更是有待完善。

4.激励制度不健全。

由于以往的教学模式,研究生在校期间一般都会发表论文作为学术产出。高校更多的是以学术文章作为获得奖学金的部分凭证。研究生导师习惯论文教学,在没有强有力的政策与激励下不愿冒着风险改变。国家对研究生的专利鼓励更多的是在奖学金上,但是很少有创新比赛和专利研究补贴,并且专利等创新成果的申请周期长,需要很多申请费与维护费,在研究过程中自己要承担大量实践研究费用,相对不划算。

四、解决方法

本课题以提高高校研究专业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实现研究生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思维与实践教育能力三项协同发展为原则,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思维转换为实物专利,以进行创业发展为目标。

1.优化研究生专业课堂,培养专利创新意识。

在高校研究生专业课堂中引入创新创业课程,并利用启发性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融入课堂,而不是简单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依据学校教学任务和学生学习客观实际,从学生学习程度出发,采取多种方式以开创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激发研究生创新创业的激情,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的一种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创新创业知识,通过课程理解无形资产的价值,并借特色课程方式学习专利发明,将专利具体化,让学生熟知专利知识、专利检索分析、专利申请书撰写,将创新实践成果转换,以及开发保护,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专利,激发创新思维。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只了解创业的一般步骤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若专利教学贯穿于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则将研究生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通过专利展现出来。如果仅局限于知识的讲解就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可以用课堂游戏进行辅助,玩起游戏以后教学氛围会相对轻松,学生的游戏竞争意识强时,知识自然深入脑海中。可以在研究生专业教学实践课程中适当插入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并不断添加与课程相关的操作实验等。

与课外实践教育相结合。课外可以让研究所与本科生共同组建相关的科研兴趣小组,形成团队合作的创新机制,高低年级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头脑风暴,提高团队效率。并联合创新创业社团、教师实验基地开展一系列动手实践、专利成果宣传活动。营造浓郁的创新研讨氛围,让学生深入其境感受创新创业带来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构建创新创业人才体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一方面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致力于高层次创造性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授教学管理水平,为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发挥更好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在课堂加强创新创业机制倡导,通过评审机制加强认证落实高校研究生进入全国创新型企业人才库审核。

课程辅导学生组织团队参与创新创业比赛,以团体的方式构建专利,申请专利产出。中国创业大赛是国家重点指导开办的众创平台,是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重要举措。高校应该顺应创新浪潮,以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学科竞赛为载体全方位推动研究生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要做好从国家级到省部级再到校级三个等级的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立项、管理和验收,为研究生积极参与创新赛事提供可能性,学生将所学专利知识利用专利申请与授权进行成果证明,提高研究生参与创新赛事的积极性。

3.健全创新管理机制,增强专利保护意识。

专利具有使技术权力化的作用,使相关技术与研究成果得以保护,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多种途径对研究生进行专利知识普及,让研究生全面了解专利知识的内涵,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高校应在经费和申请流程方面为学生提供帮助。除了解决经费问题外,高校应设立相关部门指导协助研究生完成专利申请工作,使其在申请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相关信息,强化研究生的专利意识。

4.完善激励制度,提高创新活动参与度。

高校管理部门要为创新活动提供实际可行的条件,比如创新研究活动需要孵化基地。同时,组织“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使项目与论文发表所获奖励及优惠相当。并且,对于研究生创新研究活动予以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援,给予学生一定的荣誉奖励,将专利新创业教育纳入学分认定,并在学期末中的综合素质测评中给予优先加分,激励学生参与到专利认识、学习、申请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更多的比赛。

五、结语

在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在国家教育体系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抓住“互联网数字经济”的时代发展机遇,驱动提高研究生教学实践品质,完成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并增强研究生教育教学效果。师生共进成长,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行,能够提供企业双创活水,满足中国现阶段产业双创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万山,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Ml.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彭迪云.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6.

[4]熊婧,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

[5]彭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學,2011.

[6]欧阳宏杰,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7]黄瑞,谈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财务管理课程改革[J].财会月刊,2016(30).

[8]高世强,基于创业教育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6(03).

[9]1brahim. Perceived Causes of Success in Small Busi-ness[J]. American Joumal of Small Business, 1998 (17).

[lO]Kunkel. The Impact of Strategy and Industry Struc-ture on New venture Performance[D]. Athens, The University ofGeorgia,2003.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创新创业研究生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