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意境与西方戏剧的融合
——以古诗词合唱作品《大江东去》为例

2019-10-14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215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
关键词:谱例小调艺术歌曲

(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 215000)

一、创作背景

1920年,我国著名音乐家青主创作了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大江东去》,其歌词选自于北宋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乃是苏轼谪居黄州,游历赤鼻矶时所写下的,将咏景,怀史,抒情融为一体,虽是感叹壮志未酬,但通篇词中未有哀怨,愤懑之情,而是满腹豪情壮志。受到德奥艺术歌曲的影响,青主在创作时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融合中国独有的民族风格,强调用音乐来表现塑造诗词的意境。1999年由我国著名女作曲家瞿希贤编配成混声四部合唱曲。改编过后的合唱曲,在和声编配上,进一步地增添了音乐的磅礴气势;通过合唱音响与音色的塑造变化,更为细腻地刻画了东坡内心豪放与悲凉的矛盾情感。

二、曲式结构

《大江东去》全曲结构为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由A段+B段+尾声组成。

乐曲的A段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首先由e小调分解和弦弱起引出后两句4+4的方整性乐段,a句(1-5)由e小调开始,而在第4小节转为bB大调。b句(6-9)由男生声部演唱,连续四个模进上行音阶,与多次使用的休止结合,带有宣叙调的韵味,紧接着男生二部以三度、四度音程叠置唱出直线下行的音乐旋律“三国周郎赤壁”最后结束在小调一级和弦5b72上。第二部分是由6小节的间奏构成,作曲家通过这六个小节将听众带入另一种情绪,通过四个小节快速激烈的密集和弦,预示着接下来塑造的新的音乐画面。间奏过后的第三部分由女生二部三度叠置音程开始,与男生二部的合唱音色形成前后对比,作曲家通过将原先b句的动机材料进行发展,描绘了惊涛拍岸的壮观景象,两句重复的“卷起千堆雪”,在音高与强弱上有明显的对比,旋律色彩的变化,使得乐句很好地过渡,在旋律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最后一句d句,音乐旋律强有力上行,女高声部出现两次大跳,“如画”“豪杰”两处分别是四度与五度跳进,表现出恢弘磅礴的气势,推动A段音乐以强有力的高潮结束。

乐曲的B段是“生动的行板”,B段整体也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e句(24-36)一开始便转入明亮宽广的E大调上,音符较之于A段时值变长,旋律线条拉长,气息拉宽,旋律起伏变大,类似于咏叹调式的旋律,抒情性与歌唱性变强。主旋律由男高声部演唱,女生二部以哼鸣作为伴唱声部存在,音调悠长宽广,加上钢琴伴奏声部连续的三连音分解和弦,使得音乐的流动性加强。第二部分e1句(27-43)开头基本采用相同旋律,只是将主旋律声部放在女高声部,其余三声部在和弦音内作哼鸣伴唱,直到42小节,旋律出现还原5,小三度音程,为尾声部分回到e小调埋下伏笔。

尾声部分(44-54),调性回到e小调,尾声的开头由钢琴引入音乐动机材料,以左手的大附点音程四五度跳进为主,形成一种上下起伏的旋律线,两小节后,合唱声部进入,人声逐渐减弱,“人生”“如梦”,音乐情绪逐渐平静,渲染了一种迷惘,引人深思的情绪,而在第二遍重复“如梦”时,作者一改前面简短断续的演唱,采用了男生二部的长音合唱,低沉悠缓的音色,在迷惘深思中更添得几分无奈与悲凉,音乐情绪更为低沉,当听众沉浸于此意境中时,音乐却在瞬间回到豪情万丈,“一樽还酹江月”沿用了第一段中的材料,由强有力的上行级进音程,将音乐情绪重新推向高潮。

三、艺术处理

由青主作曲,瞿希贤编配的《大江东去》是一部成功地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底蕴完美融合的独具韵味的合唱作品。是以合唱团在演绎此作品时应当注重将作品本身独具的东方意境与西方音乐戏剧性变化相融合,二者相辅相成,才能表达出作品的内涵韵味。

1.东方意境

合唱作品《大江东去》是在艺术歌曲《大江东去》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编配成,所以歌词以及大部分的主旋律曲调是没有改动的。歌词采用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自古,诗词便是文人墨客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情志,阐述心灵的一种文化艺术。而古诗词这一项最具魅力的文化艺术所展现的意境渗透着作者含蓄、幽深、丰富的情感,能够引发读者体会、品味和想象的艺术画面,通过文学艺术手段的加工创造,能够使读者自行体会感悟想象其意象。而在西方作曲技法中和声与调性色彩的变化,同样也是能够给人以体会理解音乐的重要手段。

《大江东去》通过歌词与和声调性的变化二者之间的相配合,成功的营造了独有的东方意境,情景的展现更为鲜活,情感的表达更为细腻。开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谱例1)此处的伴奏以柱式和弦音型做上行,音响效果具有雄浑,气势磅礴之感。紧接着根据诗词吟诵的特点,采用一字一音,并多次使用休止符,适使得音乐具有朗诵性宣叙调的特点。所以合唱团在演唱时要必须要注意气息与咬字方式的使用,积极的气息支持,使声音饱满有力;吐字要清晰准确,咬字行腔要圆润、流畅,使语言中的共鸣感能够最大限度地清晰准确地发挥出来。才能表现作品中豪情壮志。

谱例1:

同时A段中所出现的6小节间奏中(谱例2),前四小节紧凑强有力的和弦音,增添了音乐的动力性,但同时作曲家采取了同样的节奏型,音乐在快速发展中又保持着完整性与高度的凝聚力。第四小节后半部分,钢琴伴奏由原先的g小调以模进的方式进入了e小调,调性与和声肢体的变化,带动了音乐色彩的变化,预示着新景象,新的情绪,与A段的第三部分“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相呼应,由雄伟的山河画卷联想到千古英雄豪杰,表现了对历史兴衰,变幻莫测的感叹。

谱例2:

2.西方戏剧性

据亚里士多德所说,戏剧是通过角色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描述行动,即表现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戏剧中不会永远平淡、不存在永恒不变,而是在不断制造冲突中将故事展现给我们。“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在他的艺术歌曲的创造中充分发挥钢琴的艺术表现力,把歌曲的词、曲、伴奏三者有机的结合1,诗意和情景自然的交融,大大的增加了歌曲的表现力与戏剧性。2讲究艺术歌曲必须是诗,且以钢琴人声进行搭配,巧妙地将钢琴与人声成为得以相互依存,相互烘托的独特组合。

而这种特质在《大江东去》中也得到了很好地体现。青主在创作《大江东去》时,受到西方艺术歌曲的影响,讲究音乐为诗歌内容服务,按照诗词内容恰当运用西方音乐创作技法配于曲调,将诗词内容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渲染诗词的意境,给人以生动鲜活的音乐想象。依靠作品中音乐速度与力度的变化对比,合唱声部的变化组合,音响音色的塑造等等,去扩大音乐的张力,戏剧化的变化与发展,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渲染力。

(1)速度与力度对比

《大江东去》中将强弱对比运用到极致,例如开头由ppp极弱变化到f的力度,“故垒西边”则使用了pp到sf突强的变化,包括结尾处“人生如梦”由弱sotto voce过度到ppp,最后到ff的“一樽还酹江月”,将人们从怅惘感慨的情绪中拉回现实,转为豪情万丈。

(2)声部音响音色的塑造

作品A段中第一次出现类似于宣叙调一字一音断续的演唱方式,是由男生二部演唱的“故垒西边人道是”在诗词的情绪上是层层递进,引出“三国周郎赤壁”使用男生二部浑厚低沉的音色,更能表现作者心目中周瑜的形象;与之对应的女生声部的合唱“乱石、崩云、惊涛、裂岸”(谱例3)令人惊心动魄的画面在听者面前鲜活起来,由弱渐强的处理,营造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情绪在“卷起千堆雪”处拉开。

这两处节奏与旋律线条都有相似之处,却用男女声各自的音色特点去塑造人物形象与自然景象,将二者做了区分的同时,前后也形成了呼应。

谱例3:

四、结语

《大江东去》作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1999年经瞿希贤老师改变后成为我国经典合唱曲目之一,通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和声编配、艺术处理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合唱曲《大江东去》采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为中国古典诗词作品谱曲,对于当时中国音乐来说是一种创新,成功将中国传统古典文化,民族韵味与西方音乐特点相融合,体现了中西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以及合唱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注释:

1.李晴.黄自与青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风格之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2.马鑫明.舒伯特声乐作品探究[J].四川戏剧,2008(5):120-122.

猜你喜欢

谱例小调艺术歌曲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声民族化技法研究
艺术歌曲演唱的技巧探究
Colorful you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
对我国艺术歌曲演唱技巧的研究
小调[六首]
中国艺术歌曲的近代发展及其风格特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