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玉书 爱乡情切 敦睦乡谊

2019-10-13刘亚玲程晨廖冬梅

今日华人 2019年8期
关键词:宗亲乡情会馆

刘亚玲 程晨 廖冬梅

一衣带水的香港和深圳

是张玉书先生的家和故乡

几十年前,家人在动乱中跨过这条深圳河

几十年後,他以爱为感召重回河的这一岸

一个个关於家族的故事在他的生命中流淌

一种种关於故乡的情结在他的心底裏盘踞

於是他重寻自己的根和源

以姓氏为纽带,以乡情为血脉

将宗亲之誼发扬光大

跨越深圳河的两岸

过去,在深圳河谷平原上土地最肥沃的地区,聚居着几个村落——水贝、向西、湖贝和黄贝岭。这几个村落都是张姓村落,有着共同的祖先,而张玉书先生的家族,更是这其中最为显赫的家族。

张玉书先生的爷爷张岫云先生,毕业於黄埔军校,年轻时在地方从过政,做过地方参议员,後来接手了家族生意,转而从商。民国时期,深圳墟因为广九铁路的开通而变得日渐繁华,张岫云先生的生意乘风而起,成为了本地知名的富商。在这样富足而优渥的环境之中,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幸福美满,但社会大环境的动荡不安,卻将他们的幸福生活逐渐化为泡影。1950年,他们选择移居香港,张玉书先生也就在香港出生长大。

小时候,张玉书总是听家里人说起深圳,说那才是自己的老家,但是那时候,深圳於他而言只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因为他从未踏足过那片土地,仅有的模糊的印象都是来自於老家亲人邮寄过来的几张黑白照片。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身处南国边陲的深圳,最先打开大门探索开放发展之路。也就是在这一年,16岁的张玉书跟随着妈妈和奶奶,一起回了趟深圳老家,虽然只做短暂停留,但是这次回家卻给张玉书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几十年过去,他依然记得当时那个向西村的黄昏,暮色渐沉,周围站满了他以前从没见过的人,这里没有楼房和大路,卻可以随意放炮仗,四处充满了欢笑。在那个尚未感知到绵绵乡情的年纪,向西村卻无意间在他的心里撒下了一片浓荫。

在香港读完大学之後,张玉书便时常回到深圳探访。在这一来二去之间,他对於这片土地渐渐萌生出了特别的感情,儘管他没有属於这里的童年记忆,但在家人的浇灌之下,“故乡”二字早已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他亦希望自己有日能回到家乡,为家乡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团结乡亲 凝聚乡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从深圳到上水、粉岭一带讨生活的张氏族人越来越多,作为外来者,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原住民的为难和排挤,当时的一些张氏宗亲意识到大家必须团结起来,互相帮扶,於是,越来越多的相关社团开始成立。张玉轩会馆正是其中之一。张玉轩会馆是深圳水贝、向西和湖贝村三个村落在香港的宗亲会,以其共同的祖先张玉轩的名字命名。

在张玉书先生小的时候,父亲便时常带他去会馆参加活动,这一方面养成了他热心公共事务,关心家乡发展的习惯;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筹划社团活动的能力。在他任小学教师之时,他便常常利用自己的课餘时间去参与社团工作,並发起成立了深港张氏宗亲会。後来,随着会馆的逐渐壮大,社团事务逐渐繁杂起来,张玉书先生无法再两者兼顾,便辞去了自己原本的工作,开始一心一意地为社团服务。

2013年,张玉书先生被推选为张玉轩会馆理事会新一任主席,接过了将会馆发扬光大的重任。几年下来,他毕力躬行,带领会馆取得了许多发展和突破。首先,他增加了会馆的编制,加强了总会与社会的互动,亦不忘为自己的家乡向西村在上水设馆;其次,随着如今时代潮流的发展,张玉书先生越来越认识到张氏宗亲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去协同发展,於是他将自己的目光放远,将团结的对象投向了大湾区内的其他城市,决定在张玉轩会馆的基础上再筹组一个大湾区张氏宗亲总会,为宗亲们建立一个力量更为强大,更具发展潛力的平台。

当问及张玉轩会馆最终的发展目标的时候,张玉书先生表示,其目标就围绕着一个中心词,那就是“团结”。这个“团结”又包含着三重含义:其一,将所有的宗亲都联络起来,让彼此之间能夠互相帮扶,发展乡谊。这也是他们宗亲会发起的根本目的。其二,团结年轻人。张玉书先生谈到:“凝聚青年一代是我们的重任,现在还不去团结的话以後就更没有希望了,因为现在已经出现了断层,一些老移民已经有了二代三代,他们的子孙回来的时候已经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儿了。”对於这样的现状,他们唏嘘不已,但也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作出一点改变,所以他们兴建祠堂,主张认祖归宗,也是为了增强年轻一代的归属感和家园意识。同时,亦为了会务工作的传承及发展。其三,团结其他的宗亲会。张玉书先生希望通过这样的联谊活动,让本宗亲会能夠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深圳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海外资金、技术和经济建设经验等方面的支持对於这个等待进一步成长壮大的城市而言尤为重要。在家乡最需要之时,香港的诸多张氏宗亲最早回乡参与家乡建设,他们投资了许多的项目,例如湖贝村的湖润大厦等。张玉书先生也选择适时回到深圳投资兴业,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崛起和发展。

有感於张玉书先生对家乡的赤诚和热爱,其很快当选为罗湖区侨联常委及政协罗湖区首届委员。在当任期间,他积极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不辞辛苦地四处奔走。他曾提议香港与深圳合作开发香港禁区,曾就深圳河河套地区、深港合作等大事提出自己的建议,还曾以非官方的形式邀请相关机构领导举办粤港高层对话,为两地爭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带动经济发展。儘管当初的某些设想由於遭受一定的阻力而未能立即实现,但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也总算在另一程度上将他的这一理想落地生根。“粤港澳大湾区将粤港融合的形式改变了,它将大家聚拢起来,形成一个协同合作的效应,而非单纯的竞爭。它追求的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个是非常有智慧的。”张玉书先生如是说。

青年工作亦是张玉书先生一直以来积极参与的工作,无论是在深圳社团总会青年委员会里,还是在侨联活动中,他都十分看重青年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所以时常号召並带领一些青年去参加社团活动,还曾带领一批青年到北京参加国情班,既培养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的热情,又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可谓是一举多得。他最新的动向就是获邀参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协会並出任台海事务委员会主席, 主理相关事务, 在适当时候将带领更多不同领域的青年互动交流, 创投创新。当问及张玉书先生何以经常活力充沛、形象贴近年轻人?他笑着说,“年龄和经验可以增长, 心态与热诚卻不会老! ”

一条隐形的纽带,将这些看似陌生的人联繫在了一起,这或许就是隐藏在生活中的某种浪漫主义。张玉书先生也将如此种种视为一种奇妙的命运之安排,让大家能夠在离乡许久之後依旧懂得回头看看来路。他表示自己将继续做好这一份传承的工作,将绵绵乡情,永植於心。

猜你喜欢

宗亲乡情会馆
钟 声
宗亲联谊与宗祠文化传承
乡情
念旧物,忆故乡,诉乡情
中华余氏宗亲总会向洪灾重区湖南省平江县捐款10万元
乡情
“乡土之链”话会馆
美法院判决“中华总会馆”撤旗案
人在他乡为异客北京会馆游
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