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风之刃

2019-10-11

中国自行车 2019年5期
关键词:风阻爬坡车架

风阻,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对骑行时的速度影响很大。来自美国的FELT,很早就意识到:如能降低风阻,那么就能替车手节省更多体力,车手在终点前的高速竞逐中,想要胜出的机会也就更大。为了达成这个目标,FELT通过CFD软件和CD-Adapco超级计算机的模拟,以及大规模的风洞实验室的实测,以数据为参考依据来设计车架,让车架达到极佳的低风阻效益,并因此诞生了FELTAR系列。

然而想要降低风阻,单凭优化车架的外观设计还远远不够,找出足够强度且轻的制作车架的材料也十分关键。已经被大量运用在一级方程式赛车的TeXtreme碳布,成为了FELT用来制作车架的理想材料。TeXtreme碳布更薄更轻,且能减少叠层间树脂的用量,所以可以造出高刚性又轻量化的碳纤车架。再加上FELT已掌握的UHCUltimate碳纤与纳米树脂技术,让FELT AR系列车架不仅风阻更低,而且足够轻量化。

在空气动力学外观与车架材质这两个领域都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后,FELT仍旧需要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来实现他们心目中最完美的车架,因此诸如有限元素分析(FE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流体力学(CFD)等先进技术,都是FELT用来打造旗下各式车款的利器。在三大元素结合之后,FELTAR系列可说是实现技术创新和材料组合的最佳结合。

就外观来看,FELT AR1可说是具备了空气动力学在自行车上的所有研究成果,从扁平如刀的管型、头管的扰流造型、立管收轮的弧度、内藏式的夹器到全内走线的设计,无一不是为了优化每一处可能影响速度的轮廓。而下管FELT四个大字,说明了此车的“身份”;没有被涂装遮盖的棋盘式碳纤纹路,把TeXtreme碳布的特征表露无遗。此时,就算还没跨上FELT AR1,单单这样环顾一圈,就已经能够感受到它非凡的“破风”气势。

这次,由职业车手担任FELT AR1的评测车手。在刚拿到车子时,得益于UHC Ultimate与TeXtreme兩大碳纤材质的结合,让职业车手也惊讶:“这车子看起来是份量十足,但实际拿在手里却是十分轻盈,超出我对一般空气动力学自行车的认知。”

因为在质量(重量)占有优势,所以车手觉得FELTAR1不论在起步、再加速,甚至爬坡,都可给出高分的优秀评价:“以前我不太喜欢用空气动力学车辆来爬坡,因为这类车多半都会比爬坡车重,只要一进入长坡,通常都会越骑越吃力。然而FELT AR1却没有这种现象发生,我想是轻量化带来的一大好处,而且它的踩踏反馈相当直接,也说明了AR1拥有的刚性是十足的饱满。”

对于FELT AR1的“本职工作”——平路冲刺,评测车手更是赞誉有加:“这种由一线品牌设计的空气动力学车辆,在性能上都是可圈可点的。而拿FELT AR1跟其他我骑过的车子来比较的话,我想是完全不输给那些出现在环法赛里的顶级车款。不管是高速巡航,还是终点前的冲刺,我觉得FELTAR1都可以成为车手最放心的‘伙伴。”

为了追求极致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把后夹器收纳在五通与后下叉之间,是许多空气动力学车辆的设计选择,FELTAR1也不例外。不过我们的评测车手认为,如果采用这样的设计,将来要保养或调整夹器位置的话,跟普通的公路车相比会繁琐很多。

总体来说,FELT AR1有着优异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及令人惊艳的轻量化车体。FELT AR1虽被定义成平路型车种,通过测试之后我们才发现,其实FELT AR1可以适应的赛场环境比想象中多。评测车手是如此作总结的:“不只是全平路的比赛,我想丘陵地这种上上下下的地形,也适合FELT AR1入场较量,甚至是爬坡型赛事,只要坡度多在8%以内的话,我觉得FELT AR1也可以有出色表现。”

猜你喜欢

风阻爬坡车架
风阻
爬坡过坎
非承载式车身结构轿车车架设计要点
为什么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斜的?
水阻与风阻划船器训练效果的分析
15t地下运矿车车架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对某叉车车架变形过大的分析及优化
浅谈矿井通风系统中调节风窗作用
爬坡的魅力上坡入门书
某SUV车架多目标拓扑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