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顺思路有效复习

2019-10-10李霞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有效复习唤醒激活

李霞

[摘 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之一,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复习课是最难上的,因为在复习课中通常采用高强度“炒冷饭”式的复习模式,结果教师累、学生累、复习效率低下。教师要想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课前理顺复习思路: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选好有效复习的着力点→重视有效复习的延伸点。依照复习思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理顺思路;有效复习;唤醒;激活;优化;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6-0060-02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课型之一,约占总教学课时的15%左右。然而,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怕上复习课,因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炒冷饭”式的复习模式,结果教师累、学生累、复习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现结合教研课“小数乘法单元复习课”,谈谈我对复习教学的思考。

一、找准切入点:唤醒认知情感,夯实复习基础

单元复习的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对此,教师不妨在上课伊始就将要复习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需求,创设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唤醒学生的认知情感、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使每位学生对所复习的内容都感兴趣,为上好单元复习课奠定扎实的情感基础。

[教学案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情境:新星小学四(3)班的学生给地震灾区捐款,小红捐了12.5元,小明捐的钱是小红的1.6倍,小军捐的钱是小红的0.6倍,把小红捐的钱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两位就是小华捐的钱,小兵捐了6个1.25元,(1)小明和小军谁捐的钱多?(2)小华捐了多少钱?(3)小兵和小军谁捐的钱多?

教师提问:“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三个问题吗?并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教学思考]上述题目体现了“短、平、快”的特点。教师的一句“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三个问题吗”迅速把学生引到与“小数乘法”相关的知识上来,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了情境与知识的距离,沟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由于“谁捐的钱多”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的问题,因此,他们会积极投入激烈的讨论中,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认知经验,打开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好铺垫。

二、把握关键点:激活认知结构,引导知识梳理

单元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要梳理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既要重视“理”,又要达到“化”,把平时每个课时的知识从新的角度去梳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最终提炼精华,从而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实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领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3.运算定律的运用   (a×b)×c=a×(b×c),(a+b)×c=a×c+b×c,a×b=b×a][4.积的变化规律][5.积不变的规律][(1)一个不为零的数乘一个比1大的数,积比这个数大;反之,一个不为零的数乘一个比1小的数,积比这个数小。][(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积也跟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几倍,积不变。]

[教学思考]本教学情境的创设可谓“一石五鸟”,一道题引出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运算定律的运用、积的变化规律、积不变的规律”的知识。学生通过交流、质疑、讨论、总结,产生了智慧的碰撞、引起了情感的共鸣,整理出简洁清晰、一目了然的知识结构图,使知识本质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来。

三、选好着力点:優化认知结构,促进知识构建

通过复习沟通,让学生有效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形成更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单元复习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应针对平时备课的不足、上课的疏忽、学生作业的问题、学生的思维等方面仔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达到查漏补缺、优化认知结构的目的。

[教学案例3]分层练习,突出重点

教师对“小数乘法”单元进行整理,给学生设计一套检测练习题。

1.填空。

(1)将25.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它的( )倍,相当于25.6×( ),如果要把25.6缩小到它的[1100],可以直接把它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

(2)笑笑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是5.36米,宽是1.02米,淘淘家也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地,且与笑笑家的菜地一样长,但宽是0.98米。( )家的菜地面积大。

2.计算。

(1)想一想,填一填。

(2)根据26×57=1482确定下面各式的积。

(3)口算。

(4)计算。

(5)用简便方法计算。

[教学思考]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复习课教学应该始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力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课前预设的复习目标有条不紊地复习、巩固了“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积的变化规律、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乘法运算定律的巧用”等学生易错和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针对“小数乘法”的重点、难点设计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小数乘法计算题,特别是在解决巧算方面,巧算方法有繁有简、有难有易、有优有劣,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比较、优化,删去复杂的方法,选择简便的方法,切实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重视延伸点:拓展认知结构,达成有效练习

单元复习课除了要围绕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来进行强化练习,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习题,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在综合贯通的基础上得到拓展延伸,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提高。

[教学案例4]综合应用,拓展提升

1.设计综合性练习,求“联”不求“偏”。

综合练习是对本单元知识的要求,从综合创新、巧妙解题的目的出发,教师可以设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练习题。

(1)填空。

1.4×1.02=0.14×(     )          3.06×7.02=(     )×70.2

(2)用簡便方法计算。

7.3×16.4+73×8.36          8.7×1.2-0.87×2

(3)解决问题。

一种长方形布袋,长21.6厘米,宽12.5厘米,做8只这样的布袋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布料?(接头处忽略不计)

2.设计开放性练习,求“活”不求“难”。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拓展学生思路的题目,比如设计解题方法多样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开放题,给学生提供更多创新机会,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如题:小红和爸爸妈妈去长城,往返交通费要用多少元?(单程票价每人24元,儿童半价)

[教学思考]综合性练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但由于学生真正掌握了积不变的规律和利用运算定律简算的能力,难题也变得简单了。开放性练习往往具有一定的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总之,小学数学复习课要真正上好、上出实效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用心去读学生、读教材、读课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懂得取与舍,有的放矢地复习;在知识梳理时,力求点线面结合,做到精讲;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避免“一讲到底”或“一练到底”,做到精炼,在课前理顺复习思路,课中才能实现有效复习。

(责编 黄 露)

猜你喜欢

有效复习唤醒激活
数学课堂有效复习策略初探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数学复习教学工作
如何开展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