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秀珍菇高温品种筛选及栽培配方优化

2019-10-10陈定安吴胜莲邵晨霞唐少军贺月林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珍菇棉籽壳出菇

雷 潇, 陈定安, 吴胜莲, 邵晨霞, 唐少军, 贺月林, 许 隽*

(1.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 湖南 长沙 410009; 2.常德市鼎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湖南 常德 415100)

秀珍菇(Pleurotusgeesteranus)别称袖珍菇、环柄侧耳及小平菇等,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1]。秀珍菇不仅肉质脆嫩,纤维含量少,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富含优质菌体蛋白和人体所需的17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其所含多醣体被证实具有抗肿瘤的功能,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药食用菌[2-3]。目前,秀珍菇夏季规模栽培发展迅速,但市场上缺乏稳定的秀珍菇高温品种,同时受棉籽壳、木屑等原料成本价格上升的影响,栽培秀珍菇的利润普遍较低[4-6]。关于秀珍菇种质资源和栽培配方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秦延春等[7]通过比较7个秀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出菇温度及子实体形态等生物学特性发现,罗秀1号菌株适宜在桂东南地区推广栽培。闫静等[8]比较11个秀珍菇菌株的栽培特性发现,福建罗源秀珍菇、秀珍菇188和秀珍菇195适宜夏季设施栽培。李维焕等[9]综合比较12个秀珍菇菌株的生长特性发现,鲁大秀珍1号的菌丝生长、发菌速度、污染率、生物转化率及子实体等农艺性状均表现良好,适宜在当地推广栽培。王灿琴等[10]从引进的13个高温秀珍菇菌株中筛选出菌株1672、夏秀990、LO-6、LO-4和LO-5等5个适合桂南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新菌株,并淘汰当地栽培的菌株基因2005和黑侧五。黄卓忠等[3]从保存及引进的7个秀珍菇高温菌株中筛选出菌丝生长快、长势旺,菇形及商品性好,生物学效率高,综合表现好,且适宜在南宁地区推广种植的菌株平菇P54、夏丰一号及基因2005。薛璟等[11]研究发现,木薯渣(酒糟)和醋糟渣作为主要培养原料栽培高温秀珍菇的最佳配方为木薯渣60%+醋糟渣30%+麸皮10%+水分65%,pH 7~7.5 ,在此条件下,菌丝萌发快,发菌时间较对照(棉子壳98%+石灰2%)缩短5~6 d,栽培过程中杂菌污染率低;两潮菇的生物转化率达107.50%,较对照(93.75%)提高13.75%。陈国龙等[12]分析培养料中添加棉籽壳、苦楝木屑或桑枝屑对秀珍菇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蔡志英[13]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秀珍菇数量性状与麸皮用量的关系,并进行不同方法的营养评价。郭炜等[14-15]分析培养基中不同碳氮源对秀珍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高为民[16]选择不同配比的棉籽壳与木糠栽培秀珍菇,比较其经济效益。卢政辉[17]通过优化杂木屑、棉籽壳等主要栽培基质的配比,得到1个经济效益较高的栽培配方:陈化木屑50%+棉籽壳35%+麸皮15%。吴登等[18-20]通过添加不同比例桑枝屑栽培秀珍菇,获得高产栽培配方。目前,湖南本地的秀珍菇品种耐高温性能较差,急需选育适宜当地夏季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近年来,由于棉籽壳价格不断上涨,选用棉籽壳为主料栽培食用菌的成本持续上升,所以,筛选能够替代棉籽壳的栽培基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以8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双因素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适合夏季栽培的秀珍菇高温品种,并在此基础上筛选适宜高温菌株生长的栽培配方,旨在为秀珍菇夏季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秀珍菇8个不同来源的秀珍菇菌株,供试菌株名称及来源详见表1,菌株由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菌种保藏中心提供。

1.1.2原料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棉籽壳、麦麸、石灰、石膏、木屑及莲子壳,市购。

表1秀珍菇菌株及其来源

Table 1 Source and name of testedP.Geesteranusstrains

菌株编号Serial number菌株名称Strain name来源Source1秀26马来西亚2秀58马来西亚3秀珍菇168湖南(本地品种)4罗秀3号福建5川8号四川6天都8号江苏7台湾秀珍菇福建8杭秀1号江苏

1.2方法

1.2.1培养基配制母种培养基(PDA):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琼脂20 g和水1 000 mL。原种培养基:棉籽壳78%、麦麸20%、石灰1%和石膏1%。

1.2.2秀珍菇高温菌株筛选

1) 初筛。所有供试菌株分别打孔接种在PDA试管培养基中,每个菌株接种10支试管,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测量观察菌丝生长速率及菌丝活力(长势和密度);培养5 d 后开始定时观察,每3 d划线并测量,直至菌丝长满斜面,然后接种至原种培养料中,分别在25℃、30℃和35℃恒温培养箱中进行袋料培养,观察不同培养温度下的出菇情况。

2) 复筛。选取上述试验中在35℃条件下能正常出菇的秀珍菇菌株在长沙7~8月进行高温袋料栽培试验,通过比较菌株原基形成时间、转潮期和生物学转化率筛选高温适栽菌种。每个菌株接种100包栽培袋料,每包约1.2 kg干料。2018年夏季在栽培大棚进行袋料栽培,按常规方法进行栽培管理和出菇采收,记录各菌株的原基形成时间和转潮期,同时计算其生物学转化率。

生物学转化率=(子实体总产量/栽培料干料重)×100%

1.2.3栽培配方优化以生物转化率最高的菌株为供试菌株,以棉籽壳、木屑、莲子壳、麦麸、石膏和石灰为栽培料,按表2的设计配制栽培料,在常规食用菌栽培条件下进行出菇试验,通过比较秀珍菇出菇情况筛选适宜的栽培配方。

表2 秀珍菇栽培配方

2结果与分析

2.1秀珍菇的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

从表3看出秀珍菇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和出菇存在差异。菌丝生长速度:PDA培养基上2号菌株菌丝生长最快,为1.35 cm/d;5号菌株次之,为1.26 cm/d;8号菌株最慢,仅0.81 cm/d。3号菌株为湖南本地品种,其菌丝生长速度为1.05 cm/d。1号、2号和5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显著高于3号菌株,7号和8号菌株则显著低于3号菌株,4号、6号菌株与3号菌株间差异不显著。菌丝活力:4号、6号、7号和8号菌株的菌丝密度较低、菌丝颜色较淡,而1号、2号、3号和5号菌株的菌丝浓密、洁白且爬壁有力。出菇温度:25℃时8株供试菌株均能正常出菇;30℃时除6号和8号菌株外,其余菌株均能正常出菇;栽培温度升至35℃时仅1号、2号、3号和5号菌株能够正常出菇。因此,选取1号、2号、3号和5号菌株进行后续试验。

表3 秀珍菇不同菌株的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

注:"+"表示菌丝密度稀,长势弱;"++"表示菌丝浓密、洁白。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菌株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

Note: "+" and "++" indicate weak growth vigor of mycelium with low density and white mycelium with dense density respectively.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ce of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P.Geesteranusstrains. The same below

2.2秀珍菇的出菇特性和产量

从表4看出秀珍菇不同菌株的出菇特性和产量存在差异。1号和2号菌株原基形成时间较短,为26 d;3号菌株最长,为33 d。1号和2号菌株的原基形成时间较3号和5号菌株显著缩短;5号菌株的原基形成时间也显著短于3号菌株。4个菌株的转潮时间在5~7 d,相互间无显著差异。产量以2号菌株的最高,为1.12 kg/袋;1号和5号菌株其次,分别为1.09 kg/袋和1.06 kg/袋;3号菌株最低,仅0.92 kg/袋。1号、2号和5号与3号菌株间差异显著。1号和2号菌株的生物学转化率较高,分别为91.2%和93.3%,显著高于其余2个菌株;5号菌株次之,为88.3%,显著高于3号菌株;3号菌株最低,仅76.7%。综合看,选取2号菌株(秀58)进行后续栽培配方优化试验。

表4 秀珍菇不同菌株的出菇特性和产量

2.3秀珍菇栽培配方优化

从表5看出,秀58的产量以配方D最高,为1.31 kg/袋;配方E其次,为1.23 kg/袋;配方B最低,仅1.02 kg/袋。配方D和配方E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余配方,较CK分别提高24.76%和17.14%;配方C和配方F的产量显著高于配方A,分别较CK提高10.48%和7.62%。生物学转化率以配方D和配方E的最高,分别为109.2%和102.8%,二者均显著高于其余配方;其次是配方C和配方F分别为96.7%和94.2%;配方A和配方B的较低,仅为87.5%和85.0%。鲜菇杂菌污染率以配方B和配方F的较高,分别为10.7%和6.8%,二者间差异显著,且均显著高于其余配方;其余配方的均低于5.0%,相互间差异不显著。

表5 不同栽培配方秀58的鲜菇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菌丝生长速率、出菇温度、原基形成时间、转潮期和生物学转化率是评价食用菌菌种质量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秀珍菇菌株秀26、秀58、秀珍菇168、罗秀3号和川8号的菌丝生长速率超过1.00 cm/d;在35℃高温条件下仅菌株秀26、秀58、秀珍菇168和川8号能正常出菇。高温袋料栽培试验结果显示,菌株秀26和秀58较秀珍菇168(湖南本地品种)原基形成时间缩短4 d,生物学转化率提高14.5%~16.6%,说明,菌株秀26和秀58适宜湖南夏季栽培。出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60%莲子壳+23%棉籽壳和60%莲子壳+23%木屑作栽培主料,并配以15%麦麸、1%石膏和1%石灰,秀珍菇秀58的生物学转化率最高,分别为109.2%和102.8%,产量分别为1.31 kg/袋和1.23 kg/袋,污染率分别为3.9%和5.0%。

筛选得到适宜湖南夏季设施化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秀26和秀58,并对菌株秀58的高产栽培配方进行优化。今后还将进一步通过原生质体融合、ARTP诱变等技术选育秀珍菇高温品种,以促进秀珍菇在湖南夏季的规模化生产发展。

猜你喜欢

珍菇棉籽壳出菇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秀珍菇种植记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秀珍菇杂交亲本筛选试验*
8种秀珍菇菌株秋冬栽培筛选研究*
适宜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