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蔗新品种黔糖7号的选育

2019-10-10雷石富李廷洋贺尔奇雷朝云

贵州农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蔗区宿根区域试验

饶 萍, 雷石富, 雷 静, 李廷洋, 贺尔奇, 林 敏, 雷朝云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贵州 兴义 562400)

贵州甘蔗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余年,利用糖蔗加工红糖也有200余年历史。一直以来,贵州糖蔗生产中贵州自育品种较少,多数品种为省外引进,且因贵州蔗区零星分散、气候类型多样、植地条件复杂等多种原因,省外甘蔗良种引入贵州后,极大多数因无法适应贵州情况而被淘汰,因此,生产上对贵州自育品种需求迫切。为加强贵州糖蔗品种的选育,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2007年根据贵州蔗区自然气候条件和糖蔗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以高产高糖、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宿根性好、生势旺盛、整齐均匀及脱叶性好作为糖蔗育种目标,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以ROC10为母本、崖城84/125为父本进行杂交,按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预备品比试验→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示范的育种途径,成功选育高产高糖耐逆甘蔗新品系黔蔗08/536,并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黔糖7号(黔审糖2016002),适宜贵州低热河谷海拔900 m以下蔗区栽培。

1选育经过

1.1亲本来源

1.1.1ROC10(母本)母本ROC10(新台糖5×F152)由中国台湾糖业研究所1974年育成,1984年命名推广。1983年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从中国台湾引进,1991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1993年通过农业部品种审定,并列入国家“八五”农作物良种扩繁计划。1996年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从福建引入贵州。ROC10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蔗区。中茎种,植株高大,直立,株型坚挺。蔗茎露光部分淡黄灰绿色,遮光部分淡绿色,圆锥形。蜡粉带明显,宽约5 mm;生长带中等突出,根点2~3行,排列不规则。芽呈五角形,中部着生,芽沟明显,芽翼宽0.15 cm左右。叶片中肋发达,挺直不下垂,深绿色,后期青绿叶较多,叶肉厚。叶鞘表面光滑无毛,有蜡粉,脱叶性好,易剥叶。茎被白色蜡粉,节间长,表皮坚韧,不浦心。中晚熟种,产量105~120 t/hm2。蔗糖分14.5%,高产高糖,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抗旱抗寒,耐瘠耐粗放,抗黑穗病、霜霉病及锈病,抗虫性较强,宿根性强,抗风力强,抗倒伏,适宜旱坡地及水田、坝地栽培,生势旺盛,整齐均匀,出苗率高,分蘖力中等,有效茎数中等。

1.1.2崖城84/125(父本)父本崖城84/125(NCO310×崖城71/374)由原轻工部甘蔗糖业科学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育成。崖城84/125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定安、琼山、澄迈等蔗区。中大茎,蔗茎直立,茎色青黄色,节间较长,圆筒形,蜡粉较多;芽圆形,不超过生长带,芽翼小,有芽沟;生长带黄色,根带黄色,根点2行;叶片青绿色,叶中等长宽,较易脱叶,叶舌线形,叶耳过渡形,叶耳边缘有茸毛;肥厚带倾斜,三角形。早熟种,萌芽率高,出苗整齐,分蘖中等,有效茎数中等,生势旺盛,抗旱性强,较抗寒,耐瘠薄,耐粗放,抗风力强,较抗倒伏,抗黑穗病、眼斑病及花叶病,感黄(褐)斑病、赤条病及赤腐病,较抗虫害,宿根性好,在整个榨季糖分都较高,11月上旬田间糖分锤度可达20%,属早熟高糖类型,产量97.5~112.5 t/hm2。

1.2组合配制

采用“五圃制”甘蔗常规选育技术,以 ROC22 为对照。2007年8月以ROC10为母本、崖城84/125为父本进行杂交,9月将杂交组合寄海南甘蔗育种场代为杂交;2008年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望谟示范园进行实生苗培育及杂种圃观察试验,初选优良单株;2009年进行选种圃观察试验,再选优良单株;2010年进行鉴定圃观察试验,决选出糖蔗优良新品系黔蔗08/536(试验代号);2011年进行预品比试验;2012-2013年进行品比(新植及宿根)试验;2014—2015年在望谟、册亨、贞丰等蔗区进行区域性(新植及宿根)试验;2015年在望谟、册亨、贞丰、兴义等蔗区进行生产示范试验。于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黔糖7号(品种审定号:黔审糖2016002)。

2特征特性

2.1生物学性状

黔糖7号(黔蔗08/536)属中大茎,蔗茎直立,高大粗壮,茎色青黄,露光部分浅灰色,茎上无蜡粉,茎基无须根;节间长16.0cm以上,圆筒形,蔗沟浅,不明显,无生长裂缝,无木栓裂缝,茎节平整,生长带明显,黄绿色,根点2~3行,叶痕光滑无毛;芽倒卵形,黄色,芽翼较宽且整齐,发芽孔在芽顶;叶鞘青绿色,无蜡质,刚毛少,脱叶性一般;叶片青绿色,中宽5.0 cm左右,叶较厚,半披散,叶缘有浅锯齿,无长毛。

2.2农艺性状

黔糖7号(黔蔗08/536)萌芽快,苗齐苗壮,在2012-2013年品比试验,平均出苗率为43.2%,分蘖率为7.3%,比对照(ROC22)分别高4.1%和12.5%。在2015-2016年生产示范试验中(表1),黔糖7号平均株高为298.4 cm,茎径为3.05 cm,有效茎数为80 622条/hm2,分别比对照(ROC22)高17.6 cm、粗0.43 cm、多8 082条/hm2。

2.3糖分含量

从表1看出,在2014-2015区域试验及2015-2016生产示范试验中,黔糖7号(黔蔗08/536)的糖分锤度分别为19.9%和19.6%,分别比对照(ROC22)高1.3百分点和1.2百分点。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试验中黔糖7号的蔗糖分分别为13.12%和14.0%,均高于对照。

2.4熟性及抗性

黔糖7号(黔蔗08/536)属中晚熟品种,抗逆性强,较抗倒伏,抗旱抗寒,抗虫性较强,抗黑穗病、花叶病及眼点病,感黄(褐)斑病、赤条病及赤腐病,较耐瘠耐粗放。

2.5遗传差异性

经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对来源相近的6个供试品种进行DNA指纹鉴定,结果(表2)表明:在ISSR分子标记检测范围内,6个供试品种表现出遗传差异性,这与田间性状表现相吻合。

表2 供试品种DNA指纹鉴定结果(种间相似系数)

注:供试种DNA指纹鉴定委托贵州省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并提供鉴定报告。

Note: The DNA fingerprint identification of the tested cultivars was completed and reported by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Bioengineering in Guizhou Province.

3产量表现

3.1单茎重

从表3看出,黔糖7号(黔蔗08/536)的单茎重在1.61~1.95 kg/条,其中,生产示范试验中单茎重表现最高,其次是区域试验,分别比同期对照(ROC22)高30.87%和18.83%。每个试验类别黔糖7号的单茎重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

3.2产量

黔糖7号(黔蔗08/536)在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中的产量分别为135.85 t/hm2和155.40t/hm2,分别比相应对照(ROC22)高25.7%和47.9%。黔糖7号在各试验圃的单茎重和产量均高于对照,说明该品种的蔗茎产量高且稳定。

表3 黔蔗08/536的单茎重及产量

4栽培技术要点

4.1适宜种植区域

贵州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海拔900 m以下,赤水河流域海拔500 m以下,乌江、都柳江及樟江流域海拔450 m以下,年均温17.5℃以上,年降水量1 000 mm以上,无霜期358 d以上的低热河谷蔗区的田坝地、丘陵台地及旱坡地均适宜种植黔糖7号。

4.2栽培技术要点

建立健康种苗基地,播种期宜设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之间,播前可用0.2%多菌灵药液浸种消毒3~5 min,以防凤梨病等真菌性病害。适度稀植,田坝地下种量约12万个/hm2壮芽,旱坡地下种量约13.5万个/hm2壮芽。旱坡地推行“等高、带状、宽幅、深沟、少耕、宿根”栽培制度,田坝地推行“1 m沟距条植”栽培制度。遵循拔节期重施肥(复合肥900 kg/hm2)、深中耕(耕深20 cm)及大培土(培土厚20 cm)的田间管理规则。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时砍收压榨。年均温≤17℃的蔗区种植,必须做好防寒防冻工作。

猜你喜欢

蔗区宿根区域试验
云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2022年修订)*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甘蔗宿根性研究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现状及应对策略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宿根花卉在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