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调《采茶灯》音乐分析

2019-10-09余沁毓

北方音乐 2019年15期
关键词:歌词

【摘要】福建龙岩地区的民间歌舞小调《采茶灯》,起源于采茶劳动生活,流传历史悠久。又因采用龙岩地方方言进行说白和歌唱,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性。作为我国民歌艺术的经典,除了被民众喜爱,亦被音乐家们改编成多部器乐作品,广为流传。

【关键词】采茶;歌词;曲体;现代传播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采茶灯》是一首流传于我国福建龙岩地区的民间歌舞小调,“采茶灯”属于农耕生态环境下产生的舞蹈,是采茶的姑娘们在田野劳作时自娱自乐的民间活动。起源于采茶劳动生活,有证可考的历史已有一百五十年。据史料《林氏蕃衍迁徙渊源》记载 ,这里世代居住的林姓村民,自明嘉靖年间从湖南迁移至龙岩苏坂美山安家落户,开辟茶园,以种茶叶为生。林氏祖先千四郎对音乐颇有研究,根据龙岩当地的民间小调,民间器乐和外来艺术形式,并结合采茶劳动生活,编成歌舞《采茶灯》并流传至今。

每到采茶季节,茶女们上山采摘新茶,闲暇时常聚于山上的竹屋,演唱茶歌,配以表现采茶和捕捉蝴蝶等动作的舞蹈。《采茶灯》最初由八位采茶姑娘和茶公、茶婆、武小生、男小丑等十二人表演,有戏曲表演的成分。20世纪50年代初,文艺工作者在《采茶灯》的基础上,剔除戏曲成分,使其成为纯粹的歌舞,表现了十二位姑娘在大姐、二姐的带领下,走过田埂草丛,绕过羊肠小道,跨过独木桥,到茶山采茶的情景。

采茶音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纯的“茶歌”,即茶农劳动时所唱的歌,山歌、号子、小调各种体裁都有;第二阶段为载歌载舞的“茶灯”,即将茶农劳动的动作稍许加工,伴以茶歌,边歌边舞,反映了从开荒、锄地、播种、摘茶等一系列茶农的生产过程,本文分析的《采茶灯》就属于这一类;第三阶段为“茶灯”基础上吸收当地其他的民歌和歌舞,形成含有较浓的民间调情趣味的小戏—采茶戏。

一、歌词分析

(一)内容演变

“采茶灯”的歌词内容大都表现男女情爱及英雄的伟大事迹。歌词内容也非一成不变,随时代变迁而变化,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歌词大多分为正采段和倒采段。茶女们在前山采茶,称为“正采”;在后山采茶,称为“倒采”。正采歌词和倒采歌词相互关联,前后呼应。本文分析的歌舞小调《采茶灯》早期歌词。

歌词反映出在旧社会时期劳动人民虽遭受着残酷的压迫剥削,生活凄苦,却始终憧憬着美好生活,热爱生活。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歌舞音乐《采茶灯》中鲜明的反映出来,且描绘出一幅采茶姑娘在劳动中的欢快活泼的景象,展现出朴素纯洁,天真无邪的茶女形象。

后随时代变迁,在新中国成立和农民翻身当家作主的背景下,此曲的歌词内容发生了变化,由描绘茶女采茶欢喜的情景变为描述龙岩人们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播种收获,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的情景。赞美了劳动和劳动人民,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劳动和对共产党的热爱。

(二)句式结构

此曲唱词可分为两段,结构上为四句体,(是以上下句,即第一句和第二句结构为基础的,第三句由第一句稍作变化而成的四句体)。第一段为正采段,第二段为倒采段,从一月至八月依次歌唱。整体看来,歌词以叙事为主,无衬词,唱词大多为七言句式。

第一段中,除去反复句,分为四句,段中,句与句之间层层递进,联系紧密,从共产党来—毛主席帮助茶山恢复—政府照顾发展生产—种作互助、自种自收等,都体现了人民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帮助下生活条件环境得到改善。

(三)方言民俗

《采茶灯》采用龙岩地方方言进行说白和歌唱,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性。如歌词中的“整家什”在龙岩方言中的意思就是“添置家具”。“日头”的意思是“太阳”和“天”。龙岩方言中,“灯”字与“丁”字同音,所以人们在新年,庙会时表演吉祥歌舞《采茶灯》也有求财丁兴旺之意,发展传承也是伴随着民俗活动的发展传承。

二、曲体分析

(一)结构分析

《采茶灯》这首福建歌舞小调从曲体上分析是一个二段式,全曲可分为前奏+A段+间奏+B段+尾奏五部分。

前奏、间奏、尾奏三部分的旋律材料一致,间奏是前奏的完全重复,尾奏是采用了前奏的部分音乐素材。

A段可分为6句,旋律上第三句和第四句是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反复,五六句的材料和一二句不同,这六句可表示为ababcd。乐句a句的最后一个音是6,b句的开头音是6,这两句采用了“鱼咬尾”的手法。c句的开头6 5 6 这三個音是来自a句的材料,323 是来自b句的材料,所以c句也可表示为ab。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旋律流畅。

B段可分为4句,这四句可表示为efef。此段的材料一部分来自前奏,一部分为新材料,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B部分的第三句的三四小节是重复第一句的三四小节,这两句是换头同尾。第三句的一二小节的材料来自第二句的二三小节。所以第三句又可以表示为ef。第四句是对第二句的完全重复。

(二)调式节奏

《采茶灯》中的前奏、A段、间奏中1=D,终止在6音上,调式为D宫系统的A商调式, B段中为1=G,调式为A羽调式,节奏舒缓,旋律优美。

此曲由旋律上互为对比的两个乐段构成,全曲为2/4拍,大多为均分律动。第一段节奏明快,音调跳跃,轻松活泼。在短小的间奏之后,音乐向下属方向转调,引入新材料,令人耳目一新。乐句落音多落在主音6和属音3上。第二段虽然音区降低,但节奏更显得轻盈活泼,旋律更流畅和富有动力,表现出对丰收的展望和赞美之情。落音多落在6和2上。

(三)曲调来源

传统《采茶灯》的音乐包括多种民间小调,民间器乐曲(饶平鼓吹),民间小戏的曲调。共有十四种曲调,一般情况下,多由六角采,四角采,倒采,剪剪花等四个部分组成。经整理后的《采茶灯》,取传统四角采,六角采的曲调,填入表现新生活的歌词,以流畅平稳的旋律,轻快活泼的节奏,展现一群采茶姑娘在劳动中的欢快爽朗,乐观向上的形象 。

中国凡茶区,都有茶舞歌,其曲目、名称和音调形形色色,其中有一首特别引人注目,它流变大半中国,渗入多个民族,到处都有它的变体。这首茶舞歌,就是流行于江西赣南的《采茶谣》。通过对比《采茶谣》与《采茶灯》的谱例,发现四处相似,可判断《采茶灯》的曲调来源为《采茶谣》。

三、现代传播

《采茶灯》作为我国民歌艺术的经典,除了被民众喜爱,亦被音乐家们改编成多部器乐作品,在我省乃至我国的音乐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1952年《龙岩采茶灯》经过民间艺人和专业音乐人士改编,并改名为《采茶扑蝶》(即《采茶灯》)。1953年,该作品在国际和平友谊青年联欢节中被展演,获银奖。

(二)以《采茶灯》为基础改编而成的钢琴曲《采茶扑蝶》尽显作曲家刘福安对其音乐的原型——闽西地区采茶灯所具有的“欢”和“舞”的音乐风格,结合钢琴音色特点及其作曲风格,在琴键上流溢出别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三)作曲家雷雨声在1956年春天,以福建民歌《采茶灯》的曲调为基础改编成高胡、古筝、扬琴三重奏《春天来了》。1957年秋,赴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获得金奖。

四、总结

劳动创造了人类,也孕育了灿烂的人类文明。产生于采茶劳动中的小调《采茶灯》,从产生至今一直不断变化发展,其曲调和歌词内容都体现了它的与时俱进,这一点也是众多民间艺人和艺术家们努力所得到的结果。

现代化进程加快,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集,外来文化和现代流行音乐对传统民间音乐发展有较大的冲击力,但是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结晶,促进优秀的民间音乐更好地发展传承。特别是《采茶灯》这类历史悠久,植根于民族民间,艺术性强的音乐,更值得我们去保护传承。如何让民间音乐更多地融入人民的日常生活,被新时代的人民所接受所喜爱,也是传统音乐传承者所需要思考的。

作者简介:余沁毓(1995—),女,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

猜你喜欢

歌词
谈“理想声音的概念”在演唱中的应用
粤西北怀集桥头山歌述略
《刘三姐》等经典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学性
新材料作文“歌词”立意探析
乐谱上的文字标记对于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试论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艺术特色
谈声乐歌唱语言的吸气方式
浅析少数民族语言歌词及内容的社会功能
关于使用歌词辅助初中生学习《生物学》的思考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歌曲Someone like you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