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院校“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研究

2019-10-09董赫李宏

今日财富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双创竞赛培育

董赫 李宏

新工科背景下,教育部相继推出并实施了多项政策和措施,目的是将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温床,将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紧密联系。文章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对高等院校如何构建“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研究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我国人才培育的战略核心是提升高校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互联网+创新型”国家,培育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高校学生是完成这一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是推动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融入国家“互联网+”计划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高校人才培育体系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日益得到重视,成为学生培育和教育工作中既基础又核心的组成部分。本文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对高等院校如何构建“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一、结合国家“互联网+”局势,构建“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

(一)以创新创业类活动为媒介,激发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

高等院校应积极开展各类“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设立各类创新性实验项目,在低年级学生群体中开展各类科技竞赛,因学生授课时间短、学术基础不扎实,需主动询问指导教师,无形中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以及对科技创新知识获取意识;在高年级中设立各专业创新性实验项目,给予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充分发挥平台。这两种新型“互联网+”教育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大学生的洞察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完成从“让我创造”的被动到“我要创造”的主动的转变。

(二)通过“互联网+双创”活动,锤炼学生品格塑造中的薄弱因素

当代高校大学生极度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的坚毅品格。结合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平台,积极在高校中开展“互联网+双创”类竞赛活动,通过参加此类团队型競赛活动,学生自行组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立项策划、市场调研、风险评估、项目实施、成果转化等环节,使自身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创新创业意味着尝试,尝试过程大多伴随多次失败,在坚持过程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对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二、校级层面,构建“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

(一)紧抓国家“互联网+”方针政策,利用“选拔”替代“推荐”

目前,日益增加的创新创业平台与高校毕业生经历经验能力严重缺失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双创”人才培育的主要矛盾。虽然每年举办各类“互联网+双创”竞赛项目繁多,但多数高校仍采取学院和专业推荐方式,选择合适项目参赛,限制了受众学生群体,参赛学生也并非兴趣使然,使真正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并能够将其在毕业后实现项目成果转化的学生失去经验积累及锻炼的机会。因此,构建“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需将选拔参赛等机构下划至学院、专业层面,利用“选拔”替代“推荐”。

(二)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融入“互联网+双创”培育模式

在高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互联网+双创”类竞赛获奖基础上,结合学校规定及奖励办法,给予获奖团队学生诸如创新实践学分认定、选修类课程免修、高层次竞赛参赛资格、项目成果转化基金支持等奖励,对获奖学生团队的努力和成果给予肯定同时,建立榜样机制,激发其他同学融入“互联网+双创”培育模式。同时,将已经具备基础“双创”能力和经验的学生推荐至更高层次平台继续培育,“以老带新”传承创新创业意识,构建高校“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完整体系。

三、学院、专业层面,构建“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

(一)融合学院特色品牌活动,奠基“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创建基础

以海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学院特色品牌活动“专业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参考近年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试题,结合学院各专业教学特色特点制定选题,经过学生本专业课任课教师动员、指导,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将学院品牌活动与“互联网+双创”类竞赛相融合,把“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思路通过学院品牌活动逐步渗透,奠基“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创建基础。

(二)创建“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温床,使“双创”意识落地生根

科技创新是高校学风建设、学生人才培育模式中的重要措施,以机电工程学院例,可在学院现有的专业中组建科技创新类科技社团或兴趣小组。由专业中学术造诣深厚,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定期举办创新类科技竞赛培训、竞赛团建等活动,为学院参加高层次创新类科技竞赛储备人才;学院层面建立“创业协会”,整合资源,集中培育,在专业科技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两个层面,构建“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模式温床,促使双创意识落地生根。

(三)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助力“双创”思维成果转化

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在创建各专业科技社团及创业协会基础上,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部分名额下放至各专业科技社团及学院创业协会,由科技社团及创业协会申报自由申报,不仅能够解决大创项目中“学生申请,老师干活”的实际问题,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寻求专业课老师指导,真正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主动求变,逐步融入“互联网+双创”人才培育全过程。依托大创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可助力“双创”意识学生完成研究并实现成果转化。(作者单位:海南大学)

猜你喜欢

双创竞赛培育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创新思维竞赛(3)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