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9-10-09谭铮锷

今日财富 2019年24期
关键词:美丽建设

谭铮锷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建设主题,坚持“政府主导、产业引导,技术先导,服务疏导,群众传导”的思路,实施刺破战略,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市场主体,注重因地制宜,走的是“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新模式,其举措做法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果和推广价值。为此,笔者从组织投入、具体建设、长效机制三方面归纳总结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成果,力求为全国其他县市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相关借鉴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抓手,积极落實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此,笔者开展了相关调研,现将实际情况介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湘潭市雨湖区位于湖南省中部的湘江之滨,因境内有千年名胜“雨湖”而得名。其地处湘潭市西北部,南临湘江,东与湘潭市岳塘区、长沙市毗邻,北与长沙宁乡、望城接壤,西与湘潭县为邻,现辖1乡3镇8街道,66个行政村,总面积313平方公里,总人口5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8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4.91万亩,山林面积22.48万亩,森林蓄积量50.78万立方米,是湘潭市第三大农业县(区)。

近年来,雨湖区委、雨湖区人民政府牢牢把握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按照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和风尚美“五美”标准,围绕“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建设主题,打造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撑点、产业融合的连接点、城乡一体的交汇点、现代农业的展示区、山水田园的综合体。连续五年来,雨湖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均授牌成功,美丽乡村犹如一支青莲不断孕育成长,逐步显现出“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的兴盛景象。

二、举措与成效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一项孤立单独的工作,需要顶层设计、部门联动、市场给力,群众参与。只有上下联动齐推进,内育外引共发力,才能干出事、干成事。该区具体做法如下:

(一)立足“三高”,组织保障有力

1.领导高规格。雨湖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顾问,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抽调专职人员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加强工作安排部署,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每年专题研究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不少于4次,在人、财、物及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2.机制高效率。雨湖区充分整合该区资源和信息优势,明确区级领导联点抓、后盾单位指导抓、联点干部下村抓的联点模式,逐步建立了“领导联点、部门扶持、镇村为主、干部下村、社会共建”的大建设格局,形成了强有力地创建合力。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和目标责任制,从上至下形成了职责明确、统分结合、协调配合、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和浓厚氛围。

3.落实高要求。雨湖区建立了“每月一调度、每季一推进、每年一办公”的调度机制,通过高频次的调度,有效地推进了工作的开展。联点干部每月定期驻村协助指导创建村开展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组织创建村召开推进会,聚焦难点,联席攻坚。联点领导每年召集有关部门到创建村召开现场办公会,及时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

(二)聚焦“三定”,资金投入有理

1.确定来源渠道。一方面,雨湖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创建资金。另一方面,根据美丽乡村年度计划,雨湖区各区直部门积极对口争取项目资金,再将资金集中投放到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资金统筹使用新机制,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和倍乘效益。

2.确定性质用途。雨湖区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加强创建资金的管理;严禁改变项目资金的性质和用途,确保专款专用。每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均组织人员进行资金审计和资金绩效评估,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3.确定投入力度。雨湖区通过财政资金的撬动和引导,有效开启了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比如通过农信担融资平台,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农业产业。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一些热心人士、老干部、老党员主动掏腰包,参与建设,帮助村干部做好一系列的协调和后续管理工作。

(三)抓好“三效”,产业发展有利

1.注重发展效益。雨湖区始终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辖区三镇的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特色小镇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切实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生态文明等要素相衔接,有效凸显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目前该区33个村的规划编制均已完成,实现了村庄规划全覆盖。如鹤岭镇打造乡村旅游示范镇,姜畲镇打造智慧农业特色镇,楠竹山镇打造军民融合与国防教育特色镇。

2.提高发展效能。雨湖区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优质稻、蔬菜主导产业,该区开展高档优质稻新品种的筛选试验和生产示范新品种40余个,推广优质稻播种15余万亩。蔬菜产业纳入“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目录,成功创建省级优质农副产品示范供应基地。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和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区内龙头企业产值达80亿元,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值达120亿元。积极引导和推动“两型”发展模式,如推广“莲藕+鱼/青蛙”、“低洼田小龙虾养殖”、珍稀食用菌“鸡枞菇”种植等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成功创建“九华红菜薹”、“湘潭矮脚白”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订单生产蔬菜进入港澳市场。

3.发挥示范效应。雨湖区以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园为载体,通过抓好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辐射示范效应日益明显。一是明方向。围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一创五提”活动,全力推进姜畲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争创省级农业科技园,打造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的核心区、引领区。二是强基础。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试点,实施“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开启智慧农业创新模式,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三是聚资源。加强与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聘请一批国内外著名农业专家担任顾问。先后引进新品种60余个、新技术20余项,并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30余个,科研实力全面增强,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同时,在该区遴选了20余名科技特派员,每年固定选派到区内项目和企业,指导农业企业发展。

(四)推行“三治”,管理机制有励

1.强德治,树新风。雨湖区以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开展“送戏曲进万村 送书法进万家”双送惠民活动、“文明乡风志愿行”等活动,在农村评选“文明之家”、“卫生之家”、“好婆婆”、“好媳妇”,引导形成争先创优的文明乡风。不定期举办“道德讲堂”、社区(村)大讲堂、雨湖道德大講堂等活动,邀请道德模范深入农村讲述自己的故事,传播正能量。

2.强法治,筑和谐。雨湖区持续深入开展“纠‘四风、治‘陋习”和“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推进人民调解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完善公共法律体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大普法力度,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3.强自治,建机制。雨湖区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推选有威望的乡贤担任纠纷调解员、法制宣传员等“八员”。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严格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协商会议制度等,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和“一事一议”制度,村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三、思考与认识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举措做法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价值。下面谈两点认识:

(一)聚焦组织投入,多向发力

美丽乡村建设的好不好,关键靠党,关键靠人。一是凝聚民心。雨湖区坚持主要领导带头干、职能部门一起干、广大干部经常干、引导群众自发干的做法,统筹全区一盘棋,切实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干事格局,科学有效的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尊重民情。当前,财政不再仅扮演“后勤管家”,财政投入应从过去的重“物”转变为新时代的重“人”,既要加大硬件投入与建设力度,更要重视农民素质培养、农业科技提升等软件建设,积极参与顶层设计和具体规划,着力解决资金分散等问题,做到由“被动买单”转变为“主动请客”,切实发挥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作用。三是集中民力。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其建设主体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乡村社会综合治理现代化,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切实为美丽乡村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聚焦具体建设,准确用力

打造美丽乡村,重在“建设”,难在“建设”,做好“建设”,必须跳出“建设”看“建设”。为此,要做到三点:一是把握关键。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着力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必须积极盘活资金资源,做强经济,做优产业,真正让农业就地增值、农民就近增收。二是统筹兼顾。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建设人居环境层面的美丽,更要建设村民精神层面的美丽。必须要统筹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三是务求实效。建设美丽乡村要积极与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等重大决策部署有效结合,切实形成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良性循环格局,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学院))

猜你喜欢

美丽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美丽的夜晚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美丽的花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