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明生态观与贵州人文精神

2019-10-09胡小梅

今日财富 2019年24期
关键词:阳明王阳明人文精神

胡小梅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其成就集“立德、立功、立言”为一身。贵州是阳明心学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将阳明文化与贵州发展大生态相结合,对当代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启示。“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高级表现形式,对人和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省委提出把“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作为贵州人文精神,构筑贵州精神高地,是将贵州作为阳明文化重要发源地的优势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贵州人文精神的理论内涵为阳明文化的推广及贵州发展大生态战略奠定基础。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它能够转化为现代社会中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当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的推进,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生态污染不可逆趋势凸显,这促使人们思索应对环境问题的良策。文化,正是其中重要力量,不断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文化转化提升的结果,便形成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仅体现了深切的人类自我意识,还是人、族群,乃至民族文化品格的核心内容,是衡量其修养、品味、道德、文明的重要尺度。由此可见,人文精神对国家和地区而言都具有重要作用。阳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阳明关注的天地万物与人为一体的生态观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启示。贵州结合自身生态环境实际及阳明文化精神的影响力,提出“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的贵州人文精神,为阳明文化的传播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提供基石。

一、贵州人文精神的理论内涵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时曾殷切寄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贵州有优势,王阳明在那里参学悟道,这里面有很多可以挖掘的东西,我同意你们在这方面再做深入探索”[ ]。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贵州生态与文化发展实际,提出把“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作为贵州人文精神,构筑贵州精神高地。“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内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王阳明心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包含了中国古代智慧,是宇宙观、伦理观、生态观的合一。“知行合一”作为王阳明提出的重要思想,蕴含了用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的内涵,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作为贵州人文精神,彰显了贵州文化特色符号。

(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概念由庄子提出,到汉代董仲舒发展成为哲学思想体系,后被各个朝代思想家继承与发展而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思想的主体。“天人合一”思想阐释了什么内涵?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生态保护理念有何启示?

1.倡导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地位平等,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互利互惠。人与自然是世界的一部分,二者同时存在,共同发展,地位平等。如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在“天人合一”思想中,没有所谓的“中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遵循自然规律,和谐相处。万事万物皆具有内在价值,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2.淡化人与自然对立

“天人合一”思想淡化了人与自然间的对立,倡导用仁爱、敬重的态度对待自然,人与自然摆脱冲突对抗,走向和谐统一。当前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离不开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片面发展观的诱导,为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不惜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天人合一”思想要求尊重自然,不违背自然,从而达到与自然万物齐头并进、永续发展的状态。

3.点明尊重保護自然

“天人合一”思想要求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自然面前索取有度,取之有节,可持续发展。“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管子·地数》)。点明了对大自然的破坏,不尊重自然是十恶不赦的行为。尊重自然不是利用自然,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有度的开发,使人的生存与自然发展达到“和谐”状态。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封山育林、自然资源循环利用等思想,对于当今节约资源、治理污染、保护生态意义重大。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源泉。“‘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也是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它强调客观环境与人的生存、人的心态、人的力量相互包容、相互协调。这样一种宇宙观和价值观,在贵阳这样一个自然生态葱茏的地方,其独特的启迪价值和开导意义尤为凸显”。作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但森林覆盖率较高、绿水青山的贵州而言,后来居上的资本在于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用好绿色资本,促进绿色发展。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真正做到永续发展。

(二)知行合一

除了“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其它言论也突出了其对于环境的爱护之心。在《大学问》中,王阳明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其视天下犹一家,若夫间形骸而分而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仁本若是,其余天地万物而唯一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认之心焉,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其仁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尤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王阳明对于自然万物,包括草木鸟兽、山水、瓦石等都有一种深厚的生命关怀,强调“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也。”。王阳明将孔子的“仁爱”与孟子的“仁民爱物”思想进行发挥,在其看来,世界万物,不仅是动物植物,以及自然之物(如石),甚至人造之物(如瓦),因其源于自然,又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物品,也有生命,都有存在权利,都要顾惜。并且认为,天地万物皆是生命体,虽然人类必须取用动植物,但动植物仍有自身的价值。这种肯定天地万物皆有的内在价值,转化到人而言即是一种普遍的道德关怀。对于贵州而言,不仅需要人文关怀,迁之于物,需要大力提倡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就生态保护而言,制度、法律的保障必不可少,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制度只是手段,如果没有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的真正反省,在生态问题上人类不能真正返归“人道之正”。

二、贵州人文精神的现实依据

贵州本身拥有有丰富的绿色资源,要发展进步,需要保护好、使用好绿色资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解决好资源与环境的瓶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分添彩。因此,不仅要看到自身环境与资源存在的问题,还应放远眼光,看到全球环境治理所存在的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总悬浮微粒超标、化学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日益突出的问题。根据历史规律,生态兴、文明兴,生态衰、文明衰,贵州拥有山幽、林茂、水清、气净、景美的生态健康人居环境,拥有“龙场悟道”的阳明文化精髓,只有充分利用好,发展好文化及生态资源,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具体而言,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作为贵州人文精神是根据文化特色及生态实际而提出的。

(一)生态环境为根基

一方面,贵州在地理环境方面具有优势。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自然环境赋予了贵州绵延的青山与清澈的绿水。贵州森林覆盖率高、草原面积大,空气质量及水质均位居全国前列,人们依山傍水而居住。因此,贵州在地理环境方面的巨大优势,正如周恩来总理曾说:“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这为贵州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深居内陆及地形地貌的限制,贵州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但是,贵州人民凭借自然生态折射出“天人合一”,凭借阳明文化发展“知行合一”,将“天人和一、知行合一”发展成为贵州人文精神,顽强拼搏,努力发展,将文化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将生态融入生产发展,促使贵州经济全面发展进步。

(二)阳明精神为依托

贵州多民族融合居住,多种民族信仰、习俗、节庆、饮食文化等都渗透着天地万物与人共生的理念。这些文化观念和理念引领人们对于贵州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知行合一”是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贵州悟道时所提出的重要思想,阳明心学思想在贵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思想传承着儒释道精髓,“知行合一”也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中外都具有重大影响,将“知行合一”作为贵州人文精神对于整个中华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是传统文化之传承,也是时代之精神。对整个社会而言都应重新认识这种精神。为什么?“因为整个人类文明在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以后开始进入到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工业革命就是启蒙科学、促进生产力大发展,大工业时期人定胜天的意识意念,确实创造了今天的繁荣。但是,过度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一味地索取,就搞得人类环境、生态环境高度紧张,搞得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高度紧张。加上愈演愈烈的恐怖行为和弱肉强食的霸权政治,世界不安宁。人类面临大危机,所以人类要走重新认识‘天人合一之道路”。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深刻认识“天人合一”,认识到环境保护之重要性,深刻实践“知行合一”,用实际行动践行环境保护之良策。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贵州省情,多次强调推动“知行合一”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奋力后发赶超,决战同步小康。因此,无论从阳明文化精神还是从贵州的实际情况来看,都需要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以实干的精神来对待生态实际,同时践行对文化的保护。

三、让贵州人文精神落地生根

对贵州而言,践行“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最根本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同时全力谱写全面小康的崭新篇章,做强做优长板,补齐补全短板,先行先试,协力争先,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

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是贵州最为宝贵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色青山”,是指想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不可偏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生态环境越来越美,就能产生社会财富;“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为宝贵。贵州人要后来居上,就必须守住绿水青山,才能守住金山银山。因此,作为贵州而言,要充分利用好绿色资源,跟着“生态建设、扶贫开发”的步伐,努力塑造山清水秀的人居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并且充分利用阳明文化的優势,助推传统文化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旅游、交通、物流等领域的绿色发展,以便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贵州助推经济发展。以“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协调发展经济,践行贵州人文精神,还需要从多方面努力。

(一)围绕核心平台重点打造

要使贵州人文精神得以更好发扬及实践,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核心平台及基地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把“天人合一”理念贯穿始终,让人们通过在核心基地的教育获得传统文化熏陶及阳明精神教育之后,能够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依托孔学堂、阳明洞、阳明祠3个核心平台,通过结合、融合、联合、整合等手段,突出内容建设、功能导向、体验探索、体系建构、模式创新、品牌打造等抓手推动有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努力建成孔学堂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教化基地、阳明文化园、阳明文化街区,实现‘三足鼎筑弘扬阳明文化新格局”,以平台促进步,以文化谋发展。另一方面,生态是文明的抓手,要弘扬人文精神还需要将生态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将环境资源保护纳入干部教育,提升干部文明素质,将已污染环境进行治理保护,同时在市民中进行宣传,营造美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二)依托人才队伍有效提升

贵州省高等教育资源丰富,无论是拓展阳明文化还是实践贵州人文精神,都应切实融合高等院校资源,如加强大学城与职教城等高等教育资源融合,加强省内外人文社科资源交流,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等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可以定期举办交流会,选举优秀代表去省外学习先进经验等不断推动人才资源建设。同时,积极组织贵州人文精神社科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参与书法绘画摄影创作、民族民间手工艺展览活动等各种方式弘扬贵州人文精神。只有各界人士不断努力,才能为培育和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做出更大贡献。

(三)建设公益组织予以宣传

作为政府部门应该推动民间公益组织的建立。只有推动公益组织的不断扩展与宣传,才能使贵州人文精神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才能使贵州人文精神走出去,走向世界。成立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招募热衷于拓展贵州文化的志愿者,不断传播国学文化、阳明文化,在组织中科院设立民间书院,开展书法、绘画、诗词等活动,在组织的活动中不断宣传贵州的家乡文化。作为贵州而言,应多鼓励成立一些类似的书院,鼓励各类民间组织的参与,扩大贵州生态观及人文精神影响力,不断推进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等,进而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提升贵州文化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是阳明文化与贵州生态实际的有效结合,对当代贵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阳明心学思想中对现代生态环境的内容,是贵州拓展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源泉,对于当代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贵州要利用阳明文化基地的优势,拓展阳明文化的影响力,全面提升“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从思想提升、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等各方面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的全面进步。(作者单位:中共修文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阳明王阳明人文精神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真正心平气和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王阳明龙场悟道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真正心平气和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