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查全性:大师远行 风骨长存

2019-10-09王洪春

科学导报 2019年51期
关键词:武汉大学邓小平新生

王洪春

1   著书育人——他的书被称为我国电化学的“圣经”

查全性先生,武汉大学教授。祖籍安徽泾县,出身书香世家。祖父查秉钧,清朝翰林。父亲查谦,早年赴美留学攻读物理,后任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第一任院长。

查全性生于南京,长于武汉,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留校任教。后留学苏联莫斯科大学,回国后继续在武大任教。他这一辈子当过最大的“官儿”是武汉大学化学系主任,最高的“职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最高荣誉是全国劳动模范。

查全性是电化学家,本职工作是从事电极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是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学科发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第一届“中国电化学成就奖”的获得者。他撰写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一书,1976年出版,此后30年,一直是我国研究生用的主要教材之一,研究生们称之为我国电化学的“圣经”。他的科研成果在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让查全性一举成名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他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在邓小平面前慷慨陈词,建议1977年恢复高考,邓小平从善如流,当场采纳他的建议。

2   慷慨陈词——直面高考招生中存在的问题

1977年8月4日,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这是邓小平再度复出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

邓小平说:“这次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意见。题目就是科研怎么搞得更快些、更好些,教育怎么合乎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征求同志们的意见。方式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发言可长可短,讲一次两次可以,十次也可以,插话都可以。自由一点,什么话都可讲。”

查全性回忆:参会的都是著名学者,开始两天我没有发言,听他们讲。后来,看小平同志这么认真,觉得这个机会很难得,把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很可能能解决问题。于是,开始在本子上写讲话提纲。

8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

党委负责人说:“现在,清华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是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

邓小平插话:“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这个话题一下子触动了查全性,久藏心底的对教育危机的感受和感慨,当着小平同志的面,喷涌而出:“邓副主席,我要发言。”

“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原因呢?一是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但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的问题。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们改进了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大量知识青年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

“现行的招生制度,有四个严重弊端:一,埋没人才。一些热爱科学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而那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却占去了招生名额,这是极不合理的。二,现行招生制度卡了那些没有特殊关系的工农子弟上大学。群众反映说以前上大学靠钱,现在靠权。三,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不当之风,而且越演越烈。据我所知,今年招生还没有开始,已经有人开始请客送礼‘走后门。制度不改,‘走后门不正之风刹不住。四,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现在,甚至连小学生都知道,今后上大学不需要凭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

查全性这一段慷慨陈词,显然击中了邓小平的心弦,邓小平聚精会神倾听。

查全性接着提出建议:“一,应该建立全国统一的招生报考制度,招生名额不要下到基层,由省、市、自治区掌握。现在名额分配上很不合理,‘走后门很严重,名额分配上,多的胀死,少的饿死。二,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三,要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能按自己志愿选择专业。大学生可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也可以从社会青年中招。有些人没有上过高中,但实际上达到了高中文化程度,可不受资历的限制。”

“只要采取了这些措施,今年新生的质量,就会大为改观,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

3   只争朝夕——他的建议让“恢复高考”提前了一年

查全性一番话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座谈会上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吴文俊、王大珩、汪猷、温元凯等纷纷发言,赞同查全性的主张。查全性又郑重建议:“一定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事就不要拖到明年办!”

查全性可能有所不知,就在这个座谈会不久之前,6月29日~7月13日,教育部在山西太原已经召开了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工作会议,形成了1977年高校招生方案及招生方针:“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也就是在座谈会召开的同一天,8月4日,教育部已将1977年的招生方案报送国务院了。

查全性更不知,就在5天前的8月1日,邓小平在听取方毅、刘西尧的汇报时指示:“一年准备,从明年开始两条腿走路,一半直接招生,一半从别的路子来,特别是理工科。开学的时间,统一在秋季好。”

邓小平的想法是1977年,用一年时间做准备。1978年正式恢复高考,生源一半是应届毕业生,一半来自社会青年。所谓社会青年,主要是指1966年、1967年、1968年大学停止招生的“老三届”,还有后来没有恢复高考期间毕业的初高中生。

眼前这位查全性,却提出要在今年就恢復高考。

“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邓小平侧身转头,问教育部长刘西尧。

查全性赶忙插话:“来得及!来得及!宁可推迟两个月高考,不然,又招来20多万人,好多不合格,浪费资源损失可就大了!”“来得及!”刘西尧的回答,进一步增强了邓小平的信心。邓小平一锤定音:“改嘛!既然今年还有时间改,就坚决改嘛!不要等了!”

高考在冬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的一次。1977年冬季高考,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夏季考试,秋季招生,录取新生40.2万人。

邓小平的决策,查全性的建议,改变了几代青年人的命运,改变了中国教育的走向。1977年、1978年考入大学的知识青年,受惠最大、最直接。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成为日后中国社会的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武汉大学邓小平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校训展示墙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新生
Quality Direction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武大十大
红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