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湖:城市更新释放空间提升功能

2019-10-09方怡晖

小康 2019年26期
关键词:罗湖区罗湖营商

方怡晖

罗湖区是深圳市最早的建成区,在那段效率便是生命的辉煌岁月里,罗湖区作为改革开放中排头兵中的顶尖,创造了许多国内第一。2018年地均产出每平方公里GDP28.62亿元,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居全市第二。

如今,罗湖遇到了许多不可避免的发展难题:土地空间缺乏问题严峻,严重制约了罗湖经济社会的发展,配套设施亟待升级。

目前,罗湖多管齐下,依靠释放优质空间,升级城区设备,为企业减税降费,有力地推动罗湖营商环境的改善。

“更新+整备”攻克土地存量困境

多年的发展,让罗湖如今留下了土地存量不足的困境:罗湖区总面积78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却只有约35平方公里,而且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也基本耗尽。

不足的土地使得产业空间政策难以推动,这让罗湖在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发展时期陷入被动的境地。罗湖想要推动营商环境,必须破解空间瓶颈。

加速释放产业空间、提升空间利用效率,成为罗湖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的“重头戏”。

2019年3月11日,深圳市罗湖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正式挂牌,从此,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开始职能联动,体现出罗湖区要切实解决土地存量问题的决心。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对于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就相当于‘左右手的关系。通过“更新+整备”的联动协调机制,罗湖区可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力协作,强有力地实现城市更新,攻克土地存量问題,释放成片产业空间。

以位于清水河一路和清水河五路交叉口的地铁“清水河站”为例,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合力协作、用尽政策,结合清水河重点更新单元申报等契机,前后奔波了半年多,终于破解难题,“啃”下了5项拆除搬迁硬任务。由此释放出约15.45万平方米土地,不仅扫除了修建地铁站的“绊脚石”,更推动解决了清水河实业公司地段拖欠十几年的老大难问题,为后续清水河片区的升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罗湖区为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整备出大量土地。如丹平路一期建设工程东湖段9.14万平方米、仙湖植物园征地项目70.92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1公顷的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整备任务,共11.35公顷;提前完成了4块教育用地的整备任务,极大推动了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质增效,还顺利完成大梧桐产业带5.8万平方米土地整备,为重点片区焕发经济新活力提供产业用地保障。

2018年以来,罗湖区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出击”,以助推全区国土空间提质增效为目标,超额完成了50万平方米的市级整备任务。经过一年努力,共完成整备土地95万平方米,超额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为助推“罗湖全面振兴”,罗湖区以辖区违法建筑“零增量、负增长”为目标,创新“协商签约+行政处罚+行政征收”新机制。截至目前,罗湖重拳出击拆除侵占土地违建3万平方米,清理过期临建8.22万平方米,清理土地面积23.85公顷,整备土地面积80公顷,为全面振兴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产业、文体、教育等空间提质增效。

2018年度,罗湖区完成拆除消减各类违法建筑950栋、面积逾108万平方米,年度任务完成率114.9%,超额完成年度减存量任务。在深圳市年度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工作共同责任考核中,罗湖区位列第一。

政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是否优越,对企业来说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在该地区办事效率高不高,办事体验好不好。罗湖区为做好营商环境的改善,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便政举措多管齐下。

随着罗湖区政务服务改革加速,“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上门办”和“容缺办”这“六个办”服务得到了初步落实,网络“一体化”服务体系,让企业足不出户只需在网站、手机等平台申请便能将业务办好。

目前,罗湖区政务服务网发布的576项服务事项中,区内通办事项共130项,70%以上事项可实现“0”跑动,543项业务可通过网上办理。针对重点企业或者年长居民、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罗湖区还探索推出“设立服务专员,主动对接需求,上门贴心服务”模式,提供指纹验证、材料收取、上门拍照等服务,切实惠商惠民。

针对企业审批项目的优化,罗湖区推出了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的专属证书。自2018年8月起,为进一步支持和促进企业扎根罗湖并发展壮大,优化辖区营商环境,罗湖区推行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持有绿卡的企业,在罗湖区行政服务大厅、公安分局办事大厅、税务局办事大厅及各街道办事大厅均可享受绿色通道服务,大大优化办事指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以行政服务大厅为例,企业的审批项目的收件、受理、出件都在一个窗口,而工作人员会安排优先办理直通车企业的业务,并且协调多个部门及时审批,设立有专人负责跟进负责,办事效率有显著提升。

除此之外,罗湖区也实施“容缺办”政策,先予收件或受理,并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时限和超期处理办法,申请人以书面形式承诺按时补充符合审批条件的材料,审批部门先行做出审批决定,待申请人补齐材料后,在承诺时限内及时出具办理结果意见,颁发相关证照。

降低成本助力企业发展

想要落户企业实现优质发展运营,罗湖需要一系列降低企业运作成本的政策,罗湖除了在政务审批项目上产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下一番功夫外,更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实实在在推出一系列举措让企业能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在降低企业成本方面,罗湖一方面将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用好中小微科技企业贷款贴息政策,推进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企业无形资产和著作权等质押贷款;发挥罗湖区引导基金的杠杆和服务功能,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罗湖企业。另一方面,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统筹运用政策产业资金,重点加大对总部型企业购房、租房和装修补贴,出台专业园区扶持政策,大力打造科技创新、文化创意、高端服务业产业等园区;在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方面,罗湖将建立并动态更新拟上市企业名录,定期举办中小企业上市路演,每年培训拟上市企业50家以上;依托深圳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服务保障功能,快速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成功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境外上市的企业给予奖励,企业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给予资金支持。

同时,罗湖区打造服务企业平台,建立企业问题常态化收集、解决、反馈平台,通过信息发布、资金申报、诉求管理、企业画像和考核管理等功能,实现对企业的分类管理及精准服务。打造罗湖企业服务品牌,2018年年底,罗湖实现每年重点服务企业200家以上,日常服务企业1000家以上,企业问题回复率达到100%,重点服务企业满意率达到95%。

与水电煤息息相关,罗湖降低水电气接入成本,提升水电气服务水平,降低企业运行成本。以用电为例,企业低压接电零成本,用电报装工程建安费进一步降低。水电报装程序简便、透明,企业、居民都可以从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大厅、网上营业厅、微信公众号等申办,透明清晰。

同時,罗湖区税务局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确保个人所得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和社保费及非税收入降费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落地,加大“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宣讲力度,密切跟踪政策落地实施效果,让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

人才政策广揽群雄

区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汇聚,罗湖为此提高了企业人才引进补助扶持标准,将给予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和归国留学人员租房和生活补贴;创造性推出柔性引才机制,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创建“罗湖海外人才驿站”,加大罗湖区“菁英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强化人才协会服务职能。推出高端人才服务卡,享受相应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加大人才住房的建设筹集力度,完善人才住房租赁管理服务机制,“十三五”期间新增人才住房和保障住房3.5万套。支持地铁站、停车场等公共设施上盖配建人才住房,试点城中村综合整治、棚户区改造配建人才住房;保障承租家庭子女教育权益。罗湖区实施了住房和货币补贴并行的双轨保障,每年为企业人才提供一定的房源保障,同时发放市场筹集房源货币补贴,通过“实物+补贴”的方式,尽可能解决企业人才住房问题。目前,罗湖区共开工筹集18391套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应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6984套,切实让人才“能落户,能留住”。

城市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硬件配置”

罗湖区依托城市更新,释放了城市用地,以新兴金融、科技创新、新型消费、高端服务为重点,罗湖区重点构建“两轴三带”的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硬件”。

根据2019年7月份公布的《罗湖区三年行动方案》,到2020年,罗湖区将努力实现口岸交通枢纽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三大平台(深港口岸经济带、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红岭新兴金融产业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成形、深港社会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绿色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的目标。

在交通方面,罗湖区将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进一步加大轨网密度,继续保持在全市前列。今年,罗湖区将完成莲塘口岸周边人行系统品质提升工程,全年实现不少于13.6公里的自行车道新改建,并新建、改建一批市政公园。

编辑/张玉荣

猜你喜欢

罗湖区罗湖营商
一线城市老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研究
“新素质教育”的创新行动— —深圳市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ervical chiropractic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金雅福党群服务中心揭牌 打造罗湖非公党建标杆
深圳罗湖破解“中国棚改第一难”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罗湖医改:以人民健康为核心
罗湖:区内医疗资源全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