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长者的“无龄”青春

2019-10-09思德库研究院

福利中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长者潮流网红

• 思德库研究院

年轻网红已经步入审美疲劳的怪圈,卸下工作和生活重担的长者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并给人惊喜。这些长者当初只单纯想分享自己的爱好,或纯粹坚持自己的习惯,却无意间在互联网世界受到广泛关注。网红长者能够引领潮流的原因,或许就是他们那份无视年龄束缚的心态。

“无龄感”成网络新名词

西班牙潮流分析师蒙特斯感叹:“潮流对于中国长者而言,就是无意识地追求舒适简便,方便他们生活和劳动。”中国长者的影响力是“润物细无声”,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却引来大家关注,足以影响几代人。这些中国老年文化现象,源自长者的出身背景。他们经历许多历史大事件,仍旧乐观生活。他们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社会的变迁在他们的身上留下烙印。他们曾经习惯集体生活,现在需要广场舞或其他群体活动,带领他们重温集体回忆。他们曾经身处朴素年代,现在需要用夸张的审美观和物质消费来弥补当年的匮乏。

网红长者的确也是不服老的体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这群老年网红证明他们可以和年轻人一样,懂得使用社交平台、欣赏潮流事物、建造自己的文化圈。只要心态开放,无视年龄,就可以打败时间。

2015年,白发苍苍却肌肉健美的王德顺爷爷,带着潇洒的气场和自信的步伐走上时装伸展台,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老年风采。王德顺年轻时是话剧演员,如今在耄耋之年再次走红,凭藉长者少见的满满自信和魁梧体格,被网友称为“老鲜肉”“最帅大爷”,一夜成名,而且追捧者众多。

2014年,中国作家三盅炒红了一个名词“无龄感”,三盅这样定义:抛开年龄的约束,跟随自己的心意,保持一份与年龄无关、率性而行的生活方式。

其实,“无龄感”并不是一个新定义,早在1999年,东伦敦大学的政治心理学教授安德鲁斯在论文《无龄感的诱惑》中率先提出“无龄感”是一种信念,保持年轻活力,并积极参与体育及社会活动。

中国的网红长者就是一群无龄感的人。正如三盅所言,生命只有疲惫时,没有衰老时。而且,不少中国长者“有钱又有时间”,令无龄感变成普遍现象。

长者网红催火银发经济

2018年1月,内地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刊登告示,招募60岁以上的长者担任淘宝资深用户研究专员。这个年薪高达40万元人民币的岗位,不限学历,但需具备一年以上网购经验,拥有稳定的中老年群体圈子,在群体中有较大影响力(例如广场舞KOL或居委会成员)。消息一出,不少年轻人对老年人刮目相看,网友不禁吐槽:“我妈都赚得比我多了。”

可见,长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意见领袖,他们的带货(网络用语,指明星等公众人物带动商品销售的作用)能力不亚于年轻网红。网友们见过这则招聘启事后,甚至戏称,“谁掌握了大妈,谁就掌握了经济”。银发族趋增,他们比过去更加富裕,也更加愿意花钱,这些因素都直接助长了银发经济。

2018年,社交平台Instagram的数据显示,老年网红的粉丝总数达730万人,可见这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市场。

根据企鹅智库发布的《互联网第一战场:2019泛内容消费趋势报告》,观看短视频的网民当中,老年群体占58.6%。每天观看短视频约一小时的网民当中,长者则占14.7%。根据国务院起草的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长者或占中国人口四分之一。

中国老龄协会发布的《需求侧视角下老年人消费及需求意愿研究报告》预计,2020年老年消费市场规模将达3.79万亿元人民币。新兴的网络消费和智能消费,将逐步提升长者晚年的生活质量。诚然,网红长者的出现似乎令人看到希望,让一部分长者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有了精神寄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老年问题已得到解决。

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讲述中国式家庭的养老问题,当中的主角是许许多多长者的缩影。剧中的主人公苏大强懦弱、贪财、好吃懒做、容易被骗,对儿女无止境索取。该剧亦反映了基层长者经济困顿、没人陪伴的苦衷。

此外,长者如此沉迷互联网,或许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根据联合国2017年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预计2050年中国的空巢长者将达到2.46亿人。家庭养老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许多空巢长者不得不自娱自乐,寻找晚年生活的意义。

大家津津乐道的日本共居养老模式,就是一群长者自发一起居住,彼此互相照应。虽然不少人认为网络世界复杂,联系性不如现实紧密,但是多一种渠道关照长者,也是多一种可能。

猜你喜欢

长者潮流网红
大象“长者”会把生态知识传给下一代
不要上“网红”的当
网红滚滚
——长者的期盼">"老博会"剪影
——长者的期盼
潮流
潮流
潮流
«ВаНхУН»
从2014到2015潮流就是“贪新厌旧”
一代儒将的长者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