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打造社会工作本土化模式

2019-10-09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庞红瑶

福利中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工广州市广州

• 广州市民政局副局长 庞红瑶

因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广州较早受到香港及国外社会工作理念的影响,早在上世纪90年代便与香港等社会工作先行地区开展合作探索,为广州社会工作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通过10年来的实践探索,广州市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项目运作、专业服务”的具有广州特色的社会工作本土化模式。

砥砺十年 创新发展

广州市社会工作发展总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试点探索期(2007-2009年),全面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开展知识普及性培训,建立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启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试点工作。

全面推进期(2010-2012年),2010年,建立社会工作的规章制度,出台一系列社会工作政策文件。社会工作系列政策制度出台实施,标志着广州市社会工作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走向顶层设计引领下的“建桥铺路”的全面推进阶段。

规范提升期(2013年至今),着重于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和提升专业服务素质。

经过十年的探索,通过积极的原始积累、有效的框架构建,探索出适合广州本土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项目运作、专业服务”的“广州模式”。一是建立了以项目运作为核心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实行项目管理的运作方式,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专项服务的招投标、运营管理及评估监督均以项目化的形式进行。二是加强党的领导。出台《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工作的意见》,成立社会工作建设领导小组和市社会工作行业党委,建立社工机构基层党的组织,开展常态化全市领导干部社会工作培训,统筹推进社会工作发展,确保社会工作坚定的政治方向。三是形成了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高等院校、港澳社会服务机构及专业人士协力推动的社会协同机制,以社会工作人才为核心力量、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载体、以社区为主要平台,“三社联动”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四是构建了“综合+专项”的专业服务平台,以社工服务站(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核心、以社会工作专项服务项目为辅助,综合性和专项性服务项目“两手抓”;同时,发挥专业服务的引领作用,推广“专业社工、全民义工”,全市社工服务团队培育发展了义工队伍2000多支、社区义工69万人,参与社区服务的义工超过300万人次。

打造专业服务体系

专业服务体系是广州社会工作的基石。

一是有效资源联动体系构建。广州通过“社工+”跨部门跨城市合作、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社工志愿者(义工)联动等方式,打造开放、互动的服务体系,联动社会各界资源参与社会服务,实现服务资源的多方供给。据统计,全市共发展注册志愿者22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18%。志愿服务团队12602个,全年开展志愿项目数量13774个,志愿服务总时长达3594万小时。2015年以来,广州社工每年募集社会资源价值约为1.58亿元至2.13亿元。其中,2016年向社会募集服务资金约为2.54亿元,较好实现了政府支持、社会扶持、社会组织良性运作的长效服务机制。

二是有效服务供给体系构建。广州注重社会服务的专业性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通过与香港等社会工作先行城市、高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联合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有益探索;通过建立社会工作专家委员会、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社会工作服务探索等方式,为专业服务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务指引;同时,构建“以综合为核心,专项为辅助,创新为补充”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以社工站为核心,以社会工作专项服务项目为辅助的“综合+专项”的专业服务平台,构建打造有效服务供给体系。

三是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推动各方共建共享。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专业社工、社会组织在处理社区事务中,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职责分工,以“谁有优势谁主导,其他各方联动参与”为原则,协同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的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工作机制,将社区的自治、德治、法治更好地落地,为社区治理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台。确定了社区公共服务、公共事务管理、社区发展、特殊人群服务等四大类16个子项目为联动的主要内容,明确每个联动事项的优势主导方和协助方,细化工作流程,形成工作清单,实现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组织一体化联动发展,将社会工作的发展融入到社会治理的总体设计中。完成首批试点社区过程观察和评估工作。广州市越秀区东山街五羊东社区及海珠区琶洲街雅郡花园“三社联动”试点做法在全国会议上推广。

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社会工作队伍作为社会服务乃至社会治理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站在新的起点上,为应对新时代对社会工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深化社会工作发展,广州社会工作的重点将围绕“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开展。

一是强化立法成效,优化社会工作法治化环境。广州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立法,将社会工作社会化、专业化、职业化纳入法治化保障,完善《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条例》配套政策文件的制定。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出台《广州市政府资金支持社会工作发展实施办法》。推进社会工作标准化、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建设,出台《广州市社工站(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广州市社会工作服务标准》,营造良好的社会工作法制环境。

二是完善购买服务,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程度。 因应发展需要,将社工站的服务模式由“3+X”(家庭、长者、青少年3个基础领域,外加特色领域)调整为“113X”。即“1”个核心项目——强化党建引领社会工作服务;“1”个重点项目——突出辖区群众最迫切、最需要、最直接的社会工作服务;“3”个基础项目——夯实家庭、老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x”个特色项目——探索拓展多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通过推行“113X”模式,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服务的政治性、专业性、普惠性水平。

三是深化合作联动,提高社会工作社会化水平。首先,深入实施“社工+”战略。将“社工+”工作理念方法嵌入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突出把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婚姻家庭社工服务、企业社工服务、司法社工服务、医务社工服务、来穗人员社工服务、社区社工服务、流浪救助、禁毒、精神康复、慈善、城际合作纳入“社工+”战略,实现社会工作与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相互促进、深度融合、联动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其次,深化“三社联动”建设。按照“整体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梯次推进广州市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工作。2018年按全市城乡社区的30%确定第二批试点社区629个,力争到2020年,全市实现优势主导型“三社联动”工作机制的全覆盖,充分发挥社工、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元主体优势,强化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参与水平。

四是打造一体化信息系统,加强社会工作信息化建设。适应大数据和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创新探索“互联网+社会工作”发展思路,以信息化助推社会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夯实信息化管理基础,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社会工作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打造一个集数据采集、信息公开、服务评估、监督管理为一体的社会工作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社会工作大数据的深度整合与共享应用,促进社会工作资源的供需对接与合理配置。

猜你喜欢

社工广州市广州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青春社工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多彩广州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