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录表有效运用于在班级生态区的策略研究

2019-10-08唐洁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态区生态教育记录表

唐洁

摘 要:生态教育旨在引导幼儿在自然、轻松、积极的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萌发生态环境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在幼儿园“生态区”中,运用记录表的方式,鼓励幼儿把所见、所思、所知、所做,通过绘画或符号的形式真实地画下来或写下来,留下亲历过程的印迹,从而深切感受探究大自然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

关键词:生态教育; 生态区; 记录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6-107-001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逐渐推进,幼儿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我们尝试将生态教育活動渗透到区域游戏中,“生态区”就是其中之一。在班级“生态区”中,通过鼓励幼儿自主感知,在与大自然亲密互动过程中,培养生态意识,获得个性化的发展。记录表是“生态区”观察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手段,鼓励幼儿把所见、所思、所知、所做,通过绘画或符号的形式真实地画或写下来,留下亲历过程的印迹,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切感受探究大自然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

一、精心设计记录表,辅助“生态区”的观察与探索

记录表是幼儿园区域游戏中常见的表现手段,它指引着幼儿的探索方向与结果,在幼儿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因此,在“生态区”设计一张适合孩子的记录表是十分重要的。

1.化繁为简,适应幼儿的能力水平

研究表明,3—6岁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要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可以不出现文字。结构尽量简单、形象和直观,表达的意思应一目了然,一看就懂。比如在“生态区”小农场里,我们把幼儿活动用一系列简笔卡通图片来表示:小锄头表示松土,洒水壶表示浇水,红太阳表示日照,大青虫表示捉虫,青草丛表示除草等,连日期也是卡通的挂历图案。这样简单明了的图案很容易被孩子们理解并记忆。他们每次去小农场体验回来就会用画笔在记录表上做记号,有时候是画个圈,有时候就打个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下活动的痕迹。

化繁为简同样适用于幼儿记录的方式。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有些观察很难用简单的画圈和打钩等符号表达。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在设计记录单时要尽量将那些较难表现或比较烦琐的记录简单化。比如:“生态区”的苗苗长大了,孩子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把生长变化的过程记录下来,今天长高了一点点,明天多了一片小叶子,我们就给观察植物和记录表一起添加了“刻度尺”,孩子们可以先看看苗苗长到刻度尺的哪条线,在绘画植物时也只要画到记录表刻度的相应位置就行了。今天画到刻度2,大后天长到了3,前一次还是3片叶子,这次画了4片叶子,一次次的记录细细对比下,孩子们欣喜地发现亲手种下自己的苗苗正在一天一天长高、长大,在积累养护经验的同时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2.因人而异,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幼儿园从小班至大班,每个年龄段的认知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小班幼儿的年龄最小,他们的观察能力弱,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较敏感,观察具有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看什么,但注意力易分散,易受外界干扰而不能持久。因此,为小班提供的记录表越简单越好,内容简洁明了,图案直观,色彩鲜明。我们常常用贴纸、印章来代替画笔记录。在小班“生态区”豆子发芽实验中,我们为每组精心设计了一本记录本。封面是豆子的实物照片,内页留白,一边的小盒子里准备了蓝雨滴和红圆点标记。当豆子还没发芽,每天补水就贴一个雨滴;豆子发芽了,除了浇水还要晒太阳,那么多贴一个小圆点吧。一个月记录过来,内页里贴满了雨滴和圆点,大家一起来数一数,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豆子发芽、生长需要这么水和阳光,大自然的变化是需要耐心的等候。

对于中班和大班幼儿来说,可以逐渐增加一些简单的表格式记录表。尤其是大班幼儿,适宜的表格式记录表不但有利于清楚、明了表现记录结果,还方便幼儿进行比较,方便幼儿进行展示和交流。大班“生态区”记录表的格子变多了,孩子们先在页首的位置歪歪扭扭写上当天的日期,看看今天的天气,再在旁边画云朵来表示多云,最大的空格里画的是今天观察的重要对象,最后签上自己的大名。刚开始,孩子们记录表的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的提示和指导,渐渐地,他们喜欢上了这样的表达方式,观察与记录表融为一体。当然,教师在设计记录表时还要根据具体的操作或者观察内容而定,有时一张空白的纸也会是一份很好的记录表。

二、有效地运用记录表,留下“生态区”体验的痕迹

当记录表成为幼儿“生态区”探索和学习需要的时候,教师的指导策略直接关系到记录表在观察活动中的有效性,关系到幼儿能否主动获得。

1.看懂记录表是有效开展观察记录的前提

为保证“生态区”记录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在幼儿记录之前,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他们读懂记录表。结合实物认识记录表是常用的指导方法,即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表和具体实物,做出对比,一一辨认并明确那些图案分别表示什么?对于记录表中的常用符号,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商量确定,尽量采用形象、有趣、幼儿又能理解和记忆的符号。如:“小手”表示动手操作;“放大镜”表示仔细观察;“问号”表示思考、猜测等等。

2.科学、合理地运用记录表

生态区中的记录表是为达成活动目标服务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决不能赶时髦,盲目乱用,更不能让记录成为幼儿的负担。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记录特点。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小班幼儿年龄小,认识能力和动作发展较差,不能很好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想,所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的结果显得比较困难,但是能用语言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结果,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把一些抽象的现象和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来,可有效帮助幼儿理解和认识。

总之,在“生态区”观察活动中有效运用记录表,让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愉悦互动中思维更清晰,表达更有条理,逐步提高探究大自然的经验和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了初步的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猜你喜欢

生态区生态教育记录表
从科学探索坊中的“被记录”现象谈开
云南典型烟区烤烟K326生长发育及烟叶内在品质特征
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家具设计课程改革与研究
试论科技价值观
构建职业教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对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生态教育之开展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记录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方法
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品质的影响
浐灞生态区建设对当地生态文化影响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