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系统理论下的“问题学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2019-10-08陈雅真

山东青年 2019年7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问题学生社会工作

陈雅真

摘 要:生态系统理论为视角,对“问题学生”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生态系统中的每个子系统都以各自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问题学生”各方面。本研究从微观系统中的家庭生态系统,中外层系统中的学校生态系统,宏观系统中的社会相关系统出发,详析导致“问题学生”形成所存在的各个生态系统因素,并从各个子系统出发提出如何转化“问题学生”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系统理论;小学教育;问题学生;社会工作

一、研究缘起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民族和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和教育直接关系到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在各个学校总存在行为偏差,学习成绩低下的“问题学生”。[1]倪高武对“问题学生”的界定为:“品德行为有所偏颇相对于正常学生,如不遵守纪律、迟到早退、翘课逃学、难以做到准时交作业等,或是与家长的要求相违背,对学习则表现为不敢兴趣、厌学、无所事事、学习态度恶劣、具有强烈的惰性,甚至经常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2]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对象

根据美国Brofenbrenner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观点:(1)人生来与环境和其他人存在互动,人与环境是互惠的,可以形成良好的相互调和度;(2)个体的行为动作是带有目的指向,人类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自然竞争法则,环境赋予了个体存在的意义,所以要了解个体不得不将其放于其生活环境之中;(3)个人的问题是其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对个人问题的理解和判定也必须放置在其所生存的环境中进行。[3]本研究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假设“问题学生”的形成可能与微观系统中的家庭生态系统和学校生态系统有关,在中外层系统中“问题学生”的形成可能与经济市场和科学技术发展有关,在宏观系统中“问题学生”的形成可能与社会文化冲突相关联。

研究对象是某私立学校“问题学生”。通过多次访谈调查,观察研究对象上课、宿舍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同辈群体和班主任的交谈,收集研究对象相关资料,记录如下表:

三、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分析“问题学生”成因

各个系统直接或间接与其他系统及个体进行互动,且以多种形式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在分析“问题学生”成因时,我们应将影响因素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考虑。本研究根据Brofenbrenner所提出的生态模型,将“问题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为家庭系统、学校系统和社会相关系统这三大系统。

(一)微观系统——家庭生态系统

从家庭生态系统中的家庭结构、家长教养方式、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分析问题学生形成原因。

近年离婚率增高,不完整家庭日益增多。而家庭结构不完整的孩子,易行为偏差。据班主任反馈,小毅生活在不完整家庭当中,缺少父(母)爱,完整的家庭教育缺失。因此,行为与正常学生存在某些偏差。他不爱与人交往,性格古怪。

不同的教养方式则培养出不同性格的孩子。娇宠型教养方式易形成孩子在学校做事懒散无纪律。五年级的小斌是家里的独生子,家人百般宠爱。小斌如今生活不能自理、在校从不值日。家长过分宠溺导致“问题学生”不遵守纪律,好吃懒做等坏习惯的养成。绝对权威教养方式,孩子在成年后产生逆反心理。四年级小亮在家最怕父亲,对父亲言听计从。而在学校,小亮模仿父亲的暴力行为,对于不听从他指挥的同学小亮便对其施加暴力。

父母自身文化水平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最直接、最关键影响。一年级小明经常偷同学东西经了解得知父母因行窃罪被判10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行窃行为是小明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根源。

(二)中外层系统——学校生态系统

学校生态系统是儿童逐步社会化的桥梁。本文研究对象所处学校是全封闭式的私立学校,除了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对学校生态系统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校生态系统中学校管理制度子系统、教师教育子系统和同伴关系子系统等都会从不同层面对“问题学生”产生影响。

该私立学校采用全封闭式的军事管理,学生在学校统一军事化管理下,大多失去个性,自我压抑。小亮、刘某、小童等人和同学有矛盾时就特别容易发怒,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据这几位“问题学生”的情况,显然学校全封闭式、军事化的管理体制束缚了“问题学生”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

如果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漠视、体罚或变相体罚“问题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会滋生更多问题学生。研究对象小童对于老师的惩罚已麻木。上课只要做小动作被老师发现,老师当场让他抄写课文并要求下课之前完成;考试不及格罚抄考卷,多做一天值日。

此阶段同伴之间互相影响占上风。当孩子选择不爱学习,违法乱纪的同伴,易成“问题学生”。六年級的小B通过网上玩游戏认识了不少社会青少年,与社会青少年称兄道弟染上了抽烟等一些不良行为。小B结识社会不良青少年为伴,与班级同学关系不融洽,在班级受到同学的排挤和回避,进一步恶化小B与本班同学的关系。

(三)宏观系统——社会相关系统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人在情景中”,社会系统中的经济市场子系统、文化冲突子系统以及科学技术子系统对“问题学生”的形成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儿童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生态系统下成长,假如没有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儿童的思想极易受到市场经济中不良观念的影响。刘某家境殷实,平时刘某不屑与家境不如自家的同学来往,在宿舍喜欢炫富。刘某在市场经济子系统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形成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

文化的全球化,无论消极文化还是积极文化,正无孔不入地影响并侵蚀着学生的价值观、道德思想。小刚看电视剧时,剧情中男主人公对于自己不满的事情,会眼睛一瞟,双手一叉,骂一句,吐口痰离开,小刚便效仿。在文化开放的社会生态系统中,儿童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消极文化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行为。

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随着网络媒体的广泛应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自制力薄弱的学生易患上网络成瘾症,学习模仿网络不良行为。六年级的小B,一进校门就开始期待着周六日放假回家跟社会上认识的哥们一起玩游戏。小B与同班同学不喜欢过多的交流,更喜欢“陌陌”上的朋友。

四、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转化“问题学生”对策

各个系统从直接或间接与其他系统及个体进行互动,且以多种形式影响着个体的发展。所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良好教育系统,是转化“问题学生”的有力保证和有效措施。

(一)情感唤起重建生态系统

家庭生态系统的重建需要学校生态系统和社会相关系统共同帮扶。同样,学校生态系统与社会相关系统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生态系统的重建。而重建家庭生态系统需要情感唤起,因此笔者提倡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向。可持续发展教育方向即家庭生态系统环境能满足孩子当时发展的需要,具体可从爱而有度教育、潜移默化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自立自强教育、面对困难教育、动力定型教育、勇于担当教育、管理教育等多个层面着手,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注。

政府、社区街道、妇联以及学校可以合力成立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工作部门,在这一工作部门的牵头带领下,让一些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走进问题家庭,以讲座的形式对问题家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感化教育,改变家长的教养方式以及协商和调解夫妻双方的紧张关系,降低离婚率,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环境。

(二)一线突破实现家校互通

原有的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的学校生态系统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孩子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比如书信,公用电话等便捷通讯方式,解决孩子攻击性行为的频发等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教师应留心自己的教育方式,提高自身素质。在恰当时候巧用评价方式,促进个体的发展,不轻易给学生下结论。具体可遵循如下做法:尊重个体的差异、实施因人而评;允许学生失败,提倡“再来一次我能行”;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反思;鼓励挑战自我,挖掘潜能,进行阶段性评价;卷面要体现人文的关怀。人文关怀样式:“祝贺你即将完成小学阶段六年的学习,在过去的六年中,你一定学到不少的本领,现在正是你展现自我的时刻,有信心吗?带上你的自信与认真出发吧。”

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生活性、灵活性、启蒙性)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规范的学校教育来引导家庭教育,从而再利用家庭教育来支持和完善学校教育。因此,教师应对有问题的学生应该及时和家长沟通,切勿不管不问。把家长请进学校、课堂,针对“问题学生”开展各种榜样示范教育主题活动。在同伴交往过程中,积极发挥班级榜样的示范作用,重新构建同伴子系统。

(三)政界引领打造教育共同体

诚然,在社会相关系统中,社会系统中的、文化冲突子系统以及科学技术子系统对“问题学生”的形成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文化的选择,将西方一些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不良价值观进行剔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实这一方式,教师是重要的执行者。因此,可以在中小学设立教师党支部,让优秀的教师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同时要提高师范生的源头质量,扩大教育硕士的招生,积极培养思想道德良好,品行端正的教师队伍。同样,要在学校加强治安巡查,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对一些不良少年进行积极正面教育,如果教育无果,尽量与家长联系及社会有关部门报备,疏散与社会不良青年之间的联系。

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清新的文化环境,对电影、电视剧和书籍等一些少儿不宜的片段进行把控,避免一些过于暴力、色情等镜头出现在儿童的视野中,积极生产儿童喜闻乐见的、健康的、具有开发儿童智力的大众文化。只有政界引领,联合各部门、学校以及家庭,打造教育共同体,才能更好地营造清新的生态环境。

五、小结

笔者通过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法等方式对某私立学校的数名“问题学生”进行研究。在教育实践中,每个学校都会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笔者借用生态系统理论,从微观生态系统中的家庭生态系统,中外层系统中的学校生态系统以及宏观系统的社会相关系统出发,对“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进行一一分析,并根据所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塑造他们的心灵,正式他们身上存在的主观的、客观的、内在的、外在的诸多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挖掘问题,对症下药,从而积极地转化“问题学生”。

[参考文献]

[1] 罗世煐.“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5,5(8):21

[2] 倪高武.让“问题学生”不再成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9,5(11):13

[3]秦金亮,黎安林,李齐杨等.儿童发展通论[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8:118.

[4]劳伦斯纽曼,拉里克罗伊格.社会工作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54.

[5]涨潮.中小学生推理能力和元认知与注意力的比较[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2009.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理论问题学生社会工作
关注学生个性实施因材施教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小学教育内容设计及其教育策略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