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学习体验提升语文素养

2019-10-08张勇华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麦地麦穗苏格拉底

张勇华

摘 要:语文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场所,师生借助教材,与文本沟通,体验情感,感悟真理,受到语言文字的感染,在思维碰撞中使自己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本文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最大的麦穗》为例,谈几点在苏式课堂中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语文; 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2-062-001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堂讲求课堂效率,高效率的语文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语文知识,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语文课堂的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当前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借事说理文,篇幅不长,却饱含哲理。它主要讲述了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中摘取一颗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的事。从而悟得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应该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犹犹豫豫,错失良机。在课堂教学中,我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文本。

一、问题中思考,把握文本主线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只有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才能细细挖掘文本,把握文本主线,从而主动建构文本知识。

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文时,通过简单的导入后,学生有了兴致,我趁势单刀直入,利用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思考,如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鼓励学生思考苏格拉底的身份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结果怎么样等问题,不难发现,虽然这些问题看似平常,但却有着内在联系,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理清文本主线的过程,如果能逐一攻破,那么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可《最大的麦穗》一文较之它文又有所区别,表面上是叙述教学之事,实则借事喻理,于是我趁热打铁,向学生提问:文章仅仅在叙述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取最大的麦穗这件事吗?学生接收到问题信号,再次投入对文本的研究思考之中,由于有了之前几个问题的铺垫,在接下来的交流中,学生的分享并未脱离文本主线,可谓思考到位,把握精准。

心理学上,思考是大脑最为常见的活动方式;教育学上,思考,则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动力。学生有了思考,才会深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线,明白文字背后的内涵,而思考的过程,恰恰也能成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

二、情境中设疑,读懂文字内涵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提出“六大解放”,其重心是为了打破传统,改变学生的老旧学习模式,解放课堂,通过启发、诱导、激趣、设疑、合作、交流等有效手段,解放学生思想,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原学生天性,发展学生个性,与此同时,使学生拥有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真正读懂文字内涵。

《最大的麦穗》一文中,苏格拉底要求自己的弟子去麦地里摘取一颗最大的麦穗,在教学时,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训练点,于是我放慢教学脚步,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如:作为大哲学家,作为一名老师,苏格拉底怎么会想到让学生到麦地里寻找最大的麦穗,难道这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吗?对于苏格拉底的要求,我这样设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你觉得你会摘到最大的麦穗吗?学生立马进入情境,纷纷举手,有的说麦穗太多了,不容易挑选;有的说如同大海捞针,绝非易事;有的说自己可能也会像弟子们那样挑挑拣拣,犹犹豫豫。总而言之,几乎所有同学认为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自己也并不确定是否真正能够完成老師的要求。

正是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教师有意激发学生深入发掘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辨析问题的过程,初步感知“最大的”真正内涵,体验“摘麦穗”的隐晦深意。

三、生活中运用,实现课后迁移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阅读教学的价值不能只停留在课堂,学习语文的最高境界还是学以致用,而语文素养的体现也与课后迁移密切相关。针对这一点,我认为教师所教授的,学生已建构的,在课堂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该寻找文本与生活的联系,做到课上扎扎实实教语文,课后实实在在用语文,从一定意义上尽显语文学科素养。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是《最大的麦穗》一文中揭示人生哲理的关键句子,也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当然,通过之前的讨论环节,学生都能由麦地到人生,交流出自己心中的感悟,虽说能够说得透彻,但试问能做的到位吗?只注重书本、课堂,不联系实际,不就显得空洞、说教了吗?于是,我联系生活,给出事例:妈妈要买衣服,她东看看,西选选,总觉得后面会有更漂亮的。就这样,她左挑右拣,结果那天一件衣服也没买到。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会怎样提醒她呢?”学生一下来了兴趣,虽是课后的延升,也是高潮迭起,看学生如此踊跃,我再次引导,让学生说说“那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和弟子们一样的经历呢?”“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样做?”

其实,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用意非常简单,也很纯粹,为的就是激起学生对自己过去经历或是观察到的错失良机的回忆,从而使文本贴近学生,走进学生,学生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对哲理的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这与教师解读文本的角度、教授学生的方法,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都有着莫大的关联,语文课堂的教学应更多的围绕学生的发展观,关注学生的读、思、感、情、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麦地麦穗苏格拉底
彩虹色的雨
到麦地里去
《疲惫的麦地》
麦地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城市的简历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最大的麦穗
苏格拉底的遗憾
最大的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