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08曾锦湘

新一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支架式最近发展区教学

曾锦湘

摘 要:“支架式”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模式,源自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提供支架和支持以帮助学生主动发展,这些支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的知识。本文以《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新授课为例,浅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支架式”模式进行教学,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化学概念;难溶电解质;最近发展区

“化学概念是化学大楼的基石,只有透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够进一步进行化学的学习,然而高中学生经常在化学概念的学习上出现困惑,从而影响整个化学的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不高[1]。“支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尤其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深入理解,有助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兴趣和探究能力。笔者以人教版化学选修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为例,进行“支架式”教学的尝试和应用。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应用第二章所学的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故本章是化学平衡学习的继续、延伸和拓展,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是中学化学基础概念、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难点。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理论分析的作用和意义,感受相关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价值。

二、教学思路

三、“支架式”教学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新授课中运用

(一)创设情境支架,展示和提升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环节1】直奔主题,导入新课,了解难溶、微溶等概念

引导提问1:根据书P61,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标示出表3-4中的难溶物和微溶物,

并给难溶电解质下定义。

学生归纳总结:常温下,把溶解度小于0.01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设计意图:努力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例如表格、图形、演示、实物等,引导学生有顺序,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比较和思考,并让学生用清晰的化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科学性,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感性认识有效地转化为理性思维,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二)创设问题支架,展示和提升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教学环节2】易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概念的引出与构建

引导提问2:饱和NaCl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微粒有哪些?

引导提问3: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演示实验: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白色晶體析出。

引导提问4:如何表达NaCl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学生归纳总结:易溶电解质(如NaCl)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设计意图:回忆学生熟悉的饱和溶液概念,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NaCl出发,降低知识的陌生度和难度,由实验现象引发认知冲突,并且创设有引导性,有梯度的问题组,帮助学生顺利构建易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

(三)创设实验支架,展示和提升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教学环节3】: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概念的引出与构建

引导提问5:易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

引导提问6:将难溶电解质氯化银固体投入蒸馏水中充分溶解至有固体剩余,溶液中主要存在的微粒有哪些?

引导提问7:如何用实验证明氯化银饱和溶液中存在Ag+和Cl-?

实验方案设计(并演示实验):

引导提问8:请用溶解平衡方程式表示上述的平衡体系

学生归纳总结:难溶电解质的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也可叫沉淀溶解平衡。

设计意图:运用类比思想,自然过渡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问题,创设实验支架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构建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概念。进行科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把握化学知识,深入理解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知识,并且在实验中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帮助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技巧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

【教学环节4】: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概念的构建与巩固深化

引导提问9:0.1mol/L的MgCl2溶液与0.2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是否还存在Mg2+和OH-?

演示实验:0.1mol/L的MgCl2溶液与0.2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归纳总结: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反应达到完全。

设计意图:利用恰好完全反应与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产生知识碰撞和冲突,从而深化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难溶不等于不溶,进一步深化和巩固难溶解电解质溶解平衡概念。

(四)创设任务支架,展示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环节5】: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移动的引出与构建

引导提问10: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影响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有哪些因素?

引导提问11:现提供一瓶Mg(OH)2悬浊液,请问有哪些措施可以影响Mg(OH)2溶解平衡?请提出合理的方案。

设计意图:适当提供任务支架,为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提供帮助,将化学平衡知识迁移,解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移动,让学生运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探究真理的快乐,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水平,将易溶电解质氯化钠的溶解结晶平衡与难溶电解质溶解沉淀平衡进行类比,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创设多个引导性问题,层层递进,突出学生思维的启动和发散,充分体现支架式教学模式在促进化学基础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建构中的高效作用。“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化学教学,要使学生经常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状态,既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挑战,又不会难度太大,问题可以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围绕“最近发展区”下功夫,正确地认识学生实际发展水平和其潜在的发展水平,合理创设支架,恰到好处的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化学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斐.“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2]林娟,林珩.支架式化学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04):78-82.

[3]李静.基于核心素养的“支架式”教学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4]黄晗晖,刘帅.化学概念原理知识建构的思维策略探究[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0):1-3.

[5]王国炳.高中化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8):31.

猜你喜欢

支架式最近发展区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数学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设计原则与教学模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