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医学高学历人员的培养

2019-10-08卢玥

新一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考核制度医学

卢玥

摘 要:在医改背景下,对医学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对医学高学历人员的培养,可以促进医疗事业发展,能够提高医学管理质量。文章以医学高学历人员的培养为研究对象,对培养方法提出几点建议,对人员培养中应注意问题,进行探究,希望对医疗事业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医学;高学历人员;临床能力;考核制度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edical reform, the requirements for medical personnel are becoming higher and higher. Through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personnel with high academic degrees,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career can be promoted and the quality of medical management can be improved.This paper takes the training of medical personnel with high academic degre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raining methods, and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career.

Keywords:medical;Highly educated person;The clinical ability;Appraisal system

引言:

随着医疗事业发展,对医学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也应具备高学历。高学历人员通常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能够推动医疗事业更好的发展。本文就医学高学历人员的培养进行分析。

一、加强基础学习,提高临床能力

医学高学历人才培养中,不仅需要提高其专业知识,同时应培养实践能力,使其可以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临床实践能力。并不是一撮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过大量的实践,掌握操作技能,以此实现人才培养。医院管理工作者应根据高学历医护人员的临床水平与技能,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1]。制定培训计划时,将轮转培训时间、轮转科室、培训内容等制清晰的计划,以此提高培训针对性与有效性。根据我国医院晋升制度规定,硕士生毕业两年后可晋升为主治医生,博士生工作毕业两年后,可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通过这一制度,可以看出我国对学历、理论知识的重视。这种职称晋升模式,无法提高我国医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存在一定漏洞。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医学高学历人员临床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其实践能力,使其实践与理论素养共同提升。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引导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临床能力与专业素质,以此实现人才培养。此外,医院管理人员应重视职称晋升这一内容,将临床操作内容组作为考核重点内容,使医学高学历人员,意识到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此提高整体工作质量,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此外,设计工作内容时,应结合企业实际工作情况,结合工作状态,制定考核制度,以此推动工作开展,为后续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二、名师带教,加快成长速度

医学高学历人员,其具有医学专业隐形技术。通过名师带教的方式,可以将隐性知识直观化,能够提升医学人员专业素质。医院管理人员,应制定完善的人员培养制度,采用有效的培训手段,为高素质、高能力人才库输送人才[2]。科室主人与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带教2名左右的高学历人员,将带教情况与人才建设情况融入可贺评价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醫学人员专业能力,同时能提升职业素养,有利于医院人才建设工作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名师带教,利用此,使医学高学历人员感受医疗工作的作用,使其主动参与学习中,以此提高整体工作效果。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医护人员工作不易与工作精神,不仅提升其技能,同时专业素质与敬业精神也会得到提升。

三、制定考核制度,提高整体素质

医学高学历人员,主要从事临床工作[3]。在工作的过程中,与患者联系十分密切,其综合素质会影响医患关系,同时对医疗质量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医疗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医学高学历人员的培养,制定综合考核制度,以此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制定考核制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结合医学特点,将研究平台与技术平台结合在一起,进行科学评价。通过研究平台与技术平台结合,可以促进医疗事业发展,能够保证考核制度的全面性,为医学高学历人员培养提供保障。第二,立足医院对人才要求,对高学历人员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以此保证考核评价的全面性与科学性。通过全面评价,可以了解工作人员工作亲故康,能够发挥考核制度的优势,提高考核效果。第三,合理应用考核阶段。考核结果,对医学高学历人员晋升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对于表现好的人员,则是给予鼓励,表现一般的人员则是进行鞭策;对于表现不好的人员,则是加强管理,避免对医院整体发展产生影响。通过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医学高学历人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确定未来发展方向,为后续医疗工作开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四、完善工作环境,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医院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培养。人才基本要求,就是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于医学高学历人员来讲,个人素质与工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但是仍需要较好的生存环境,促进其成长。医院可以以下几方面完善工作环境,为医学高学历人员发展奠定基础。第一,创建适合创新发展的设备环境。医院应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转变论资排辈的方式,为医学高学历人员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医院应建立良好工作氛围,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中,借此为医学高学历人员创建良好工作环境。硬件配套方面,则是根据医院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管理,为医学高学历人员实践操作,创建医学实验室,组织新的项目,引导工作人员进行创新与研发,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4]。第二,制定鼓励机制。改变传统的激励方式,结合医护人员实际情况,制定全方面的管理措施,鼓励医学人员参与科研活动,根据此鼓励参与科研活动,利用此激励其参与医院管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其工作积极性,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第三,培养其创新意识。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其对医学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应具备操作能力。在日常管理中,应组织其进行继续学习,丰富自身临床知识。医院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参与讲座活动,对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提升医学高学历人员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此外,可以对医学高学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工作,邀请其参与学习工作中,进而提高工作质量。

五、医学高学历人员的培养应注意问题

(一)避免出现短期内医院重学术研究而轻临床实践的局面

由于继续攻读高学历从大范围来看,更加适合青年医务人员,他们的思维超前,学术能力普遍优于中年医师,考研必备的英语这一关也更偏爱于更年轻容易迅速学习成长的青年医师。不论是学术强者或者临床医技突出者都是医院的骨干力量,管理层应照顾每一群体的成长和发展[5]。若是医院这一导向,导致学术弱者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出现消极怠工或轻视临床工作情况,医院管理工作中则会因此出现两极分化情况。因此,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应加强对临床实践的重视,利用此提高医学人员综合素质,为医院其他医护人员提供竞争机会。

(二)注意科室人员配置

由于在职攻读高学历是一个长期求学的过程,从准备考研到研究生毕业(包括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少则4年,长则6年。准备期间必然会花精力去读书、专研,读研期间必然会花时间去上课、写论文[6]。在大力鼓励和支持在职攻读高学历,或者全院偏好于高学历人才的氛围下,长期下去,会造成全院职工积极攻读高学历而导致科室人员长期间断性紧缺,影响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医学高学历人才培养工作中,应注意科室人员配置,人员短缺,影响正常工作开展。

(三)完善医院制定人才计划

如果在全院积极响应在职攻读高学历的氛围下,科室和医院该如何抉择和选派人员在职攻读呢。同一科室,既不能同意多名医师同时攻读高学历,也不能只满足A医师攻读的意愿而拒绝B医师深造的请求。在医务人员读研结束回归临床工作后,他们的位置和发展该如何考虑,职称晋升如不综合考虑学历和能力,那么攻读高学历计划是否会背道而驰;如考虑学历和能力,那么高职称人才中低学历者是否会受影响[7]。管理岗位和高职称荣誉必定是少数,是否会造成高学历者无法实现职业梦想而造成医院人才流失?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制定科学全面的发展技术,避免人才流失问题出现,为医院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基于上述问题,在未来,医院是否会演变为教学医院,实现明确的研究员、研究型临床医师与临床医师-教师的三轨发展制,搭建不同的平台将医院的人才精准定位、扬长避短,使得全院人才平衡发展、相互扶持、共同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医院发展中,应加强高学历人员培养,结合医疗事业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人才培养策略,以此提高高学历人才培养策略,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注意一些问题,避免对人才培养产生影响,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方竹,黄波,薛金花,唐艳,何淑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独立学院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68-69.

[2]任凤云,孙展鹏,宋高臣,杜尔滨,孙长凤,张晓莉,刘星.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4):3582-3585.

[3]杨鑫,农圣,邓砚.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医科院校“三位一体”基层人才培养与就业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1(03):346-349.

[4]施桂玲,李雪斌,唐毓金,黄照河,黄秀峰.民族地区临床医学卓越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9,41(03):350-352.

[5]梁德东,于爱国,刘斯伟,张宗弢.薪火相传践行白求恩精神  培养卓越临床医学人才——吉林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6):27-31.

[6]韦丽兰.基于“互联网+”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09):38-39.

[7]粟斌,闫丽,程香普,崔丹,吴昊,张彤.法国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借鉴与中国高学历人才的培养[J].医学教育管理,2018,4(03):196-199+204.

猜你喜欢

考核制度医学
医学写作的概念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考核制度改革研究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让医学大数据给你解答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实施现状研究
公务员考核制度与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
现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