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间生产理论视野下大学图书馆空间研究范式的转换

2019-10-08张诗博

新世纪图书馆 2019年8期
关键词:研究范式大学图书馆空间

张诗博

摘 要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把研究视域从“空间中物品的生产”转向“对空间的直接生产”,标志着社会空间研究范式的转换。为了应对大学图书馆转型的挑战,论文运用空间生产理论的研究范式,揭示大学图书馆空间整合图书馆所有资源、具有知识生产力的本质,从而发掘大学图书馆作为社会产品和知识生产主体的功能价值,为大学图书馆空间建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 空间生产理论 大学图书馆 空间 研究范式

分类号 G258.6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9.08.004

Abstract Lefebvres space production theory changes the research sphere from “the production of goods in space” to “the direct production of space”, which indicates the transformation paradigm of academic library space research.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of academic library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paradigm of space production theory to reveal that academic library space integrates all the library resources and has intellectual productivity essentially, thereby exploring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space as a social product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subject, and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spac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KeywordsSpace production theory. Academic library. Space. Research paradigm.

高等教育的发展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学术交流与学习模式的转变上,这种新的教育生态使大学图书馆面临资源和服务转型的挑战。生产力的飞跃产生了各式各样的社会空间,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图书馆空间进入研究视阈。很多大学图书馆开始对以图书阅览为主的空间布局进行改造,探索空间现代化对于存储、传递知识信息的作用,通过建设学习共享空间、打造创客空间、开放教育资源等手段,将大学图书馆的场所空间拓展至多功能区域和移动终端。这一系列举措虽然促进了大学图书馆转型,但是没有解决大学图书馆空间功能单一的问题——各种新型空间实际上是对图书馆藏书场所传统功能的扩展和延伸。因此,大学图书馆空间在信息社会的冲击下处于怎样的地位,能多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仍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 大学图书馆空间建构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美国图书馆协会在2015—2017年连续三年提出了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建设问题:2015年提出高校图书馆员正在通过改变空间功能变革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项目和服务;2016年提出高校图书馆要“为创造性学习提供更多空间和支持”;2017年继续强调“高校图书馆继续分配新空间和重建空间,以支持……协作学习、个人学习、由学习伙伴进行的辅导,或由教员所教授的临时课程。” [1-3]Kim提出,图书馆作为场所的意义和维度还没有一个健全的框架,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高校图书馆空间的三个维度:信息与服务、阅读与学习、放松,从而提出图书馆空间的有效设计策略[4]。Francine May和Alice Swabey调查了学生如何使用大学图书馆空间及这些空间在校园中扮演的角色,指出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使用模式非常相似,尽管现代图书馆被视为一个社会空间,但学术研究仍然是其中最常见的活动,大学图书馆对学生学习的支持和参与非常重要[5]。

国内学者主要关注空间生产理论对图书馆空间建设的意义。闫小斌将空间生产与图书馆服务的发展相联系,回溯了图书馆空间服务功能的转变[6],并认为图书馆空间从提供藏书、借阅服务转变为知识空间、学习空间[7]。许子媛认为空间生产理论说明图书馆空间是实践的产物,图书馆空间的形式、功能、特性、服务都在不断变化[8]。

由此可见,国内外研究重点在于对大学图书馆空间角色进行评估,探讨大学图书馆空间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设思路。这些研究虽然对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建构提供了很多有益参考,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尚未明确大学图书馆空间建构的本质。当前研究多集中于大学图书馆空间的馆舍建设和资源建设方面,认为空间是图书馆独立划分出来的一个部分,强调图书馆空间的使用价值。实际上,图书馆空间是图书馆整体运行的有机组成部分,空间设置反映了图书馆的整体功能和服务模式。尤其是大学图书馆,其空间是大学图书馆实现学习支持和教育功能的核心。

二是对空间生产理论的理解有待深入。现有的图书馆空间研究把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直观地理解为对空间的实践和改造,在此基础上阐述图书馆空间的历史与现状。尽管空间生产理论涉及社会空间怎样产生,但是它的理论要义是将空间比作商品,空间被社会实践创造出来,然后像商品一样反映社会关系、再生产社会关系。因此,空间生产理论说明大学图书馆的空间不仅是在空间建构的具体实践中“生产”出来的,而且是参与社会生活、传递思想和知识的重要枢纽。

三是未能厘清空间生产理论与图书馆空间的关系。由于对空间生产理论理解的局限性,运用这一理论时仍停留在描述图书馆空间现状的感性认识阶段。学术界目前对图书馆空间的现状与前景已基本达成共识,因此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使图书馆空间的价值和功能有新的突破,才能進一步推动图书馆空间领域的研究。

2 大学图书馆空间新的研究范式

2.1 空间生产理论对大学图书馆空间的本质及价值功能的揭示

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创新图书馆空间的研究范式,使大学图书馆空间的价值和功能有新的突破,是进一步推进大学图书馆空间研究的关键。

列斐伏尔针对传统的社会空间观念提出空间生产理论,把社会空间看作“社会产品”和物质生产的场所,社会空间根据“生产者”的意见被生产出来,又通过空间的符号和意义来传播意识形态。在图书馆转型时期,空间生产理论为重新定位大学图书馆空间的功能和价值提供了理论参考。

社会空间由劳动创造出来,生产力的飞跃使得生产空间真正成为可能[9]。“生产”是空间生产理论的元概念,空间生产理论最重要之处在于发现了空间的商品属性,把社会空间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比如人类的实践活动创造出学校、住宅、公园、田地,这些空间有各自不同的实用功能,属于空间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生产出社会空间的价值,而空间的价值体现了空间的社会关系,是空间的社会属性。空间中的自然元素,因为有了空间性的包装,进入了交换流通领域,成了财富的一部分[10]82。具体的社会空间都参与到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这种生产出社会空间的劳动活动被列斐伏尔称为“空间实践”(Spatial Practice)。大学图书馆空间也类似,各种图书馆空间都是由人的劳动实践创造出来的,自助服务区、电子检索区、网络自助接入室、创客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等,在用户的需要下借助科技和学科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它们不仅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还延伸到用户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美国大学图书馆率先运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与用户交流互动,提供包括教学资源在内的多种服务,许多大学的移动图书馆提供讲座播客、移动课程预约等泛在化服务,与大学图书馆用户的社会生活融合对接。列斐伏尔认为,社会空间由人的劳动不断向前推动,空间的生产可以借助科学技术和现代学科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更多融合了高科技的大学图书馆空间还会被继续研发出来,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社会空间不是一般的产品,它既能被交换、使用,也是物质生产以及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场所[11]。社会空间如果仅作为“商品”,则不具备生产力的要素。然而,正是因为社会空间承载了物质生产活动,所以社会空间成为劳动资料,参与到了物质生产的过程中,这样社会空间本身成为了具有生产手段和生产力的“有机体”。对于大学图书馆空间而言,这意味着空间概念的转换。大学图书馆空间不再只是一个现实的场所或信息化的虚拟场所,而是自带知识生产力的实体。这种知识生产力是图书馆空间整合大学图书馆所有资源和服务,融合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处理、知识发现的能力,对大学的教学、学习、学术活动起到全面支持作用,蕴含了巨大的发展潜能。回顾大学图书馆空间的现代化发展历程,从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共享空间,到信息交流共享的学习共享空间,再到能够实现大数据分析处理的数字学术中心,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和设备配置使大学图书馆空间可以拥有巨大的知识生产力。地理信息系统、增强现实技术、数字人文等前沿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已经被运用到大学图书馆空间的构建中,形成越来越强大的空间功能。大学图书馆空间日益增长的知识生产力,预示着大学图书馆未来将成为大学的知识中心。

空间是政治性的、意识形态性的[10]37,是根据“生产者”的意见和利益被生产出来的[10]97,又通过空间的符号和意义来传播它的意识形态。人们生产出各种可感知的空间形态时,也制造了指代它们的符号,比如纪念碑、雕塑等,这些符号蕴含了空间生产者的某种意识观念,即空间的表述(Representation of Space)。这样,可感知的空间就变成了由符号构成的 “文本”,如列斐伏尔所说,如果宗教中没有教堂的名称和符号,那么宗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12]44。空间符号可以进行解译,清楚地或者隐晦地表达出一种信息,空间的表述“是有生命的,它会说话,它拥有一个富有感情的核心或者中心”[12]42。大学图书馆空间显然也具有传递思想精神、价值观念的功能。诸如2014年伯克利大学的HathiTrust数字图书馆将34%的资源在公用领域开放[13],许多大学图书馆为学生们提供开源软件、开放教材、开放存取仓储等举措,成为代表大学图书馆空间的标志性符号,让人们看到大学图书馆为打破知识垄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又如大学图书馆的创客空间,有些已经配备了智能终端、3D打印机、数控机床、数字电子元件、绘图仪等设备,斯坦福大学物理图书馆和工程图书馆学习空间的“头脑风暴岛”讨论区域,等等[14-15]。这些空间设置转化为表征意义的符号,向学生表达出对自主创新式、协作式学习的鼓励,把培养创新精神放在大学教育的重要位置。

2.2 空间生产理论对于大学图书馆空间建构的意义

大学图书馆空间建设重点在于如何打破传统大学图书馆空间观念,并建立新的大学图书馆空间研究范式,这关系到空间生产理论能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图书馆空间转型问题。

空间生产理论重新定义了大学图书馆的空间概念,大学图书馆空间是具有“生产力”,参与“知识生产”并且能进行“知识创造”的主体。在社会理论空间转向之前,图书馆空间与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服务不是同等意义的范畴,作为容纳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一个场所,它的功能和价值还是靠提供的服务和资源实现。随着空间观念的转变,现代的大学图书馆空间本身已经具有与资源和服务同等的功能,成为知识生产力的要素,与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和管理是同一个层面的概念。图书馆空间是图书馆整体运行的中心,空间设置反映了图书馆的整体功能和服务模式。尤其是学习共享空间,它作为大学图书馆空间构建的主体部分,是大学图书馆实现学习支持和教育功能的核心,通过整合信息资源和技术力量,协同各部门的学习、教学和学科服务职能,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推动大学图书馆信息资源數字化,以及学习、教学和学科服务的创新发展。

空间生产理论把研究视域从“空间中的物品生产”转为“对空间的直接生产” [10]74,标志着大学图书馆空间研究范式的转换。传统的社会历史研究将视域聚焦于空间中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因为社会历史发展是历时性的,所以空间是物质生产活动的附属品,社会空间并没有被过多地关注。而空间生产理论提出,社会空间具有对商品和社会关系进行再生产的主体性,又兼有商品和意识形态的特性,空间生产理论实现了空间本体论的转换[16]。这样,大学图书馆空间也就成为提供图书馆服务的一个主体,是具有主体功能的、动态的、与图书馆其他结构产生有机联系的主要部分。对大学图书馆空间的研究可以借此突破对其“承载信息和知识”的功能的单向度研究,其生产力、社会属性、空间服务和资源的主体功能等都是大学图书馆空间主体的要素,大学图书馆空间的研究范围和视角随之扩展。

空间生产理论突出了大学图书馆空间的教育意义,为大学图书馆空间的转型与重构提供了现代空间理论的指导。从空间生产角度来说,大学图书馆空间的构建体现了“图书馆即教育”的内涵。一方面,用户能够运用空间的自然属性进行知识发现和知识生产,获得知识产品及学习能力;大学图书馆空间也能够融合技术手段嵌入大学的社会生活,发挥它支持共享交流等社会属性方面的功能。另一方面,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又是人类知识和精神再生产的主体,具有多重教育功能。在大学图书馆空间所承载的教育过程中,通过空间建构,建立积极的空间表述,使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优秀的价值理念在对大学图书馆空间的感知和使用中得到增进。在人性化、个性化、多元化的大学图书馆空间设计中,图书馆用户体会到的是尊重知识、平等自由、交流共享、遵守学术伦理的图书馆精神,而这种优秀的价值观念可以通过空间环境的作用在用户身上产生影响,并不断通过用户的行为得到实践和传承,这是空间对用户隐性的教育意义。

3 大学图书馆空间建构的实践路径

作为大学的知识中心和学习中心,图书馆须通过空间建设整合其资源服务,主动应对服务角色转型的需要,满足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的更高要求。根据空间生产理论中产品的特性,大学图书馆空间建构应实现空间的三个宏观功能。

首先,增强大学图书馆空间的知识生产力是大学图书馆转型难题的破解之道。新的信息技术能够筑建起大学图书馆宏大的信息空间和强大的空间功能,从而增强其知识生产力。以美国大学图书馆为例,《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认为,数字学术技术将在一年内被采用,很多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已经设立了数字学术中心[17]。在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策划办公室(OITP) 举办的“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大赛中,遴选出如数字档案、社会媒体、数字仓储、开源软件、移动学习、增强现实技术等很多图书馆成功应用新技术的典型案例,为大学图书馆空间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或功能支持。这些新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将普遍运用于大学图书馆空间构建,成为大学图书馆空间变革的核心力量。

其次,提高大学图书馆空间作为社会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用户对大学图书馆的使用程度,决定了大学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命运。大学图书馆空间作为“产品”的使用价值必须得以不断提升,才能继续保持综合竞争力。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应围绕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模式而设计,满足用户使用的实际需要,实现其有用性,如人性化的空间环境设计、现代化空间设施、围绕用户行为建设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和资源导航系统、开放式教育资源、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个性化知识服务平台等,其特征是便捷、高效、友好、实用。大学图书馆空间的“价值”,是指大学图书馆空间作为构成社会关系的一个环节,实现其在用户社会交往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009年国际图联提出,让图书馆成为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18]。通过拓展空间服务和运用新技术,将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延伸至用户日常的学习发现、阅读休闲、知识创造、共享交流、信息与服务这些社会活动中,融入用户社会生活“ 第三空间”领域,使大学图书馆成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大学图书馆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大学图书馆空间的设置须契合并彰显图书馆精神。目前很多大学图书馆已逐步重新规划空间设置,普遍设有研修室、自助服务区、休闲区、学习共享空间等,这些图书馆空间向用户传递着兼容并包、知识自由、人的发展的理念,使用户在大学图书馆空间中感知到图书馆精神的价值追求。大学图书馆在“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19]的思想指导下,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现有条件整合信息资源与学习、教学和学科服务,拓展空间的功能和广度,重构环境友好型、技术融合型、共享交流型的新型大学图书馆空间,为实现知识自由、人的平等和自主创新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The State of Americas library 2015: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EB/OL].[2017-06-10].http://www.ala.org/news/ sites/ala.org.news/files/content/2015state-of-americas-libraries-report.pdf.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The State of Americas library 2016: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EB/OL].[2017-09-16]. http://www.ala.org/news/ sites/.ala.org.news/files/content/state-of-americas-libraries-2016-final.pdf.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The State of Americas library 2017 [EB/OL]. [2017-11-20]. http://www.ala.org/news/ state-of-americas-libraries-report-2017.

KIM J A. Dimensions of user perception of academic library as place[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6,42(5): 509-514.

FRANCINE M, ALICE S. Using and experiencing the academic library: amultisite observational study of space and place[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14,76(6):771-795.

闫小斌.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新趋势[J].图书馆论坛,2015(5):27-31.

闫小斌.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图书馆服务再造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4(12):5-7.

许子媛.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图书馆空间与服务转型探讨[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5):99-104.

林晓珊.空间生产的逻辑[J].理论与现代化,2008(3):90-95.

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M].李春,译.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潘可礼.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20.

HENRI L. The production of space[M].New Jersey: Wiley-Blackwell, 1992.

HathiTrust Digital Library[EB/OL].[2018-07-26].http://www.Hathitrust.org/.

王麗萍.美国高校图书馆的转型与创新:基于在美国的访学感受与体验[J].图书与情报,2014(3):92-95.

唐晓阳.中美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4):72-77.

ROB S. Lefebvre, love and struggle[M].London: Routledge,1999.

NMC. Horizon report 2017 libray editon[EB/OL].[2018-05-08].http://www.nmc.org/publication/nmc-horizon-reprot-2017-library-edition.

吴小林.图书馆成为“第三空间”[N].人民日报,2009-09-0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2-4.

猜你喜欢

研究范式大学图书馆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我国犯罪论体系之变革及刑法学研究范式之转型
“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引导研究性学习
关于大学图书馆情报信息职能的解读
论我国刑事错案防范的研究范式
行为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