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与形》教学设计

2019-10-08黄娟娟

新一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数与形奇数边长

黄娟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107页例1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体会数与形的联系,进一步积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3.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

教学难点:借助数形之间的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彩色正方形磁贴和倒L形磁贴教具若干,彩色正方形卡片和倒L形卡片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数中有形

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数与形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与形的王国。板书课题。

1、板书22。

2、学生活动一:看到22你想到了什么?请在练习本上画一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数与形的关系。感悟数中有形。)

我们就以边长为2的正方形为例子。教师出示一个边长为2、两行两列的蓝色正方形教具,然后贴在22上方。

那这个22可以表示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二、探究新知,形中藏数

(一)、发现规律——猜想

1、板书12和32。那看到12和32你会想到什么图形?

2、学生快速思考并回答。

教师先后出示一个边长为1的蓝色正方形教具和一个边长为3、三行三列的蓝色正方形教具,分别贴在12和32的上方。

3、学生活动二:仔细观察黑板上的三个图形并思考:

在这三个图形中隐藏着什么变化规律?

请你利用学具袋里的学具摆一摆,并在练习本上用数或式表示你的发现。

4、请学生在黑板上用教具操作演示一遍,并作讲解。

5、按照这样的规律,图形4应该是什么样的?算式呢?

6、请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并板書算式(拼接上绿色的倒L形状的磁贴教具,形成一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板书1+3+5+7= 42。)

7、学生活动三: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图形与等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9、展示并反馈

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磁贴由引入部分的蓝色变成红、黄、蓝、绿四色。把第一个红色小正方形看作第一层,把第2层加上的3个小正方形固定成一个倒L形状,后面几层也一样。每一层对应一个加数,有几层就有几行几列,也就有几个加数。在形的帮助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数的规律。学生二次感知数与形的关系。)

(二)、发现规律——质疑

1、学生活动四:思考

(1)为什么要从1开始加,不从1开始可不可以?

(2)非得是奇数吗?不都是奇数可不可以?

(3)非得连续吗?从1开始,也都是奇数,但不连续可以吗?

请用学具摆一摆,怎样能让大家一目了然。

2、展示反馈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感知数与形的关系。)

(三)、发现规律——验证

你能利用规律写一写吗?

(1)1+3+5+7+9+11=()2

(2)_____________=102

(3)1+3+5+7+5+3+1=()

(四)、小结

刚才我们由数想到了形,又利用形帮助我们发现了数的规律。看来数与形的关系十分紧密。数中有形,形中藏着数。数形结合,事半功倍。

三、巩固提升,数形结合

出示教材第108做一做第2题(稍作修改,把问题中的第10个改成第n个)

你能解释这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四、回头望,再识数与形

播放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数形结合的一些例子,带领学生再识数与形。

五、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5题

板书设计:

数与形

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数想形,再以形助数,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了全课的始终。课的一开始先是由学生想一想,再动手画一画引入,再通过摆一摆、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一系列过程:提出猜想——质疑——验证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刻感悟到数与形的关系。能够自由拼摆的彩色倒L形教学具在本课的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非常直观的感知了以形助数的优势。最后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更是弥补了传统教具的不足,带领学生快速地回顾,再次感知数与形的关系。

猜你喜欢

数与形奇数边长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以“数与形”教学为例
奇数凑20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奇数与偶数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巧比边长与转化思想——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
“数与形”例2的解读与思考徐英飞
数形结合,沟通数与形的桥梁
数形结合找规律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