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攻坚期精准扶贫视阀下湘西州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9-10-08邹巍伟何其鑫

山东青年 2019年7期
关键词:问题和对策

邹巍伟 何其鑫

摘 要:推进精准扶贫,消除绝对贫困,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内在要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保靖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因此T村作为湘西保靖县的典型特困地具有代表性。基于其地理位置的偏远,在文化交流与外界形成一定的阻隔带,教育落后且视野局限于暂时的经济利益,发展仍循传统方式,可持续性缺乏动力。新时代应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将扶智与扶志作为重点,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为促进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关键词:湘西州;精准扶贫视阀;思想和教育;问题和对策

近年来,精准扶贫的力度不断加大,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带来了众多机遇,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水平大有提升,物质上有所保障。但是农村的思想政治状况落后于经济上的发展,精神生活水平与物质生活水平严重失衡。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巩固扶贫成果,抑制农村返贫现象,为振兴乡村打好基础,必须重视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扶志与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本文以项目组在保靖县的T村的调研为依托,分析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关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精准扶贫纵深推进,扶贫工作进入攻坚期,各方面的情况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问题纷纷展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性尤为突出。基于农村薄弱的经济基础和落后的教育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中常常被忽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同时也有外部因素的利导性。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形式较为单一

笔者所在项目组在T村调研期间,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虽然国家政策宣传工作大有改善,但是具体落实亟待夯实,宣传途径不够丰富,难以吸引群众的关注。政策宣传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举措,但是实际当中的贯彻效果并不理想。村委会仅在宣传栏进行公示,形式较为单一。村中78%以上的贫困户并不了解扶贫政策,大部分都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在理解政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缺乏活力,新的宣传形式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充分利用。例如,村委信息公开公众号、网站服务平台等,村中大部分已实现网络覆盖,但是在工作中并没有加以利用,平台信息久未更新,民众对网络平台少有了解。政策宣传活力明显不足,亟待丰富其途径,强化其民众性。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利益化倾向

扶贫是国家的民生工程,精准扶贫旨在解决贫困地区民生问题,改善困难户生活。但是如今却滋生出一些异化的心理。比如,在确定贫困户名单的问题上,一些村民为享受政策,争取指标,隐瞒真实情况,甚至伪造虚假证明,扭曲了扶贫的初衷,形成了不劳而获和相互攀比的心理。农民群众更热衷于速效见利的经济活动,对于一些长期性的经济活动积极性相对较低。局限当前利益,对于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与自身生活提升的前景性的关联性缺乏根本上的认识。村中存在特色性产业,但由于各家各户浓厚的“小农意识”,很难形成集体性产业链。对于村中组织各类教育性活动,如果不涉及直接的经济利益,很难激起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如村中一年开展四次贫困户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活动,在没有实行签到制领取课堂培训津贴制前,签到率不到31%。推行后,参与率才有所提高。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做到精准到户

精准到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机遇和挑战,仅是在表面上“做做样子”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政策宣传和扶贫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沟通是十分必要的。而在T村的具体落实中不难发现,扶贫干部只是在宣传栏贴政策贴得多,而对接一家一户解读的却很少;对贫困户家有几间房多少收入问得多,而对农民真正想什么、缺什么、干什么问得少。很多农民由于其文化水平的低下,不识字,对政策了解得少,限于现实利益,在脱贫过程中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参与积极性。同时,有些驻村干部经常忙于各种会议,没有对扶贫户的情况进行实质性的了解,有些村干部把扶贫当作一种负担,在扶贫工作中缺乏热情,跟着指标走,对于在非考核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常不了了之。

二、出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现实原因

(一)师资队伍紧缺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教育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教育的发展又需要一定的物质与人力基础。T村所在地地形复杂,盘踞深山,大部分都是以種植脐橙为主,而且产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没有形成产业链,难以推行大规模现代化新技术培植和机械化农业,所以农业生产水平落后,效率低下,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农民经济状况十分不稳定。其恶劣的生活环境导致教育资源极其缺乏,教师“留不住”。学校“开不动”。光小学离村庄就有几十里,并且教师力量严重不足,教学配置较为滞后,难以保障教育的质量性发展。虽然交通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劣势,通车量仍然不足,上学于学生而言可谓“跋山涉水”,路途艰辛。一些青少年为接受到好的教育迁移到城市,但也有部分青少年在文明气息并不浓厚的氛围中也受到不良的影响,厌学而早早踏入社会。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扶贫工作相融合度有待加强

重视物质扶贫而忽视精神扶贫工作。如今,虽然扶贫模式发生了转变,但扶贫思想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依然只是注重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没有真正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贫困问题的源头。T村扶贫队伍把扶贫工作普遍化,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对贫困户进行资金和技术等物质方面的扶持和培养上,并没有涉及思想引导的问题,而且忽略了贫困户精神层面的状况,导致干部积极推进工作,村民参与积极性不足,甚至形成“干部卖力干,群众一旁看”的怪象。另一方面,扶贫工作主体在成效优先的驱动下看中脱贫指标的完成,不注重贫困户内生动力的培养,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缺乏内发力的催生机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思想作为内在的动力是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源所在,在乡村发展上有着纵横生长力。缺乏思想的支撑,经济的稳定便难以长久。内在没有真正意识到发展的重要性,仅靠外部帮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容易导致“返贫”现象。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关乎意识形态的导向,关乎着农村的全面发展。T村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空缺非常严重,没有配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村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且数量不足,虽然经验丰富,善于处理村内事务,但是却限于其老化的知识结构和身兼数职,导致其无力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忽视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工作。同时,在艰巨的脱贫攻坚的压力的驱动下,重于追求实效,把经济发展目标作为重中之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慢效之大用”却被忽略。总体上,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滞后是农村最大的一个问题,在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缺乏,不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大阻力。

三、解决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物质文明共同发展

脱贫致富从直观上说,是贫困地区创造物质文明的实践活动。但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经济是基础,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带来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经济效益,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站得稳脚跟。同时,一个地区要真正实现脱贫,不仅要在物质上获得富足,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得到充实。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才能更有动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的进步、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走进群众改进宣传方式。建立农产业基金会,以先进者采取激励和引导的方式提高农民提高生产发展的积极性,树立和宣传“致富带头人”、“先进双联户”等典范,发挥模范作用,营造齐心协力脱贫攻坚的良好舆论环境,激发农村内在活力;村干部要发挥即时性的作用,基于对当地民众的了解,进一步深入政策宣传与解读工作,把宏观的政策具体化,增加群众的理解,有利于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积极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群众把国家的好政策与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结合起来,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其次,大力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民族精神,融合着民族情怀,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充分挖掘民间传统特色资源,激活农村文化活力,有利于新乡村的建设。新时代,结合当地发展,可以利用当地民族特色,以苗族文化和土家族文化为契机,通过组织唱民族歌、听民族故事、讲民族语言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激发村民对家乡故土的情结。对于当地的苗鼓、苗族唢呐、土家摆手舞、山歌等等人民群众熟悉且情怀深厚的民族文化,重视其传承与发展工作,充实其乡村文明体系,充实丰富“美丽新乡村”的文化底蕴。

最后,加大对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及活动经费的投入。村委会应当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把当地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建设落到实处。不断强化资金投入和财政支持力度,健全乡村文化经费保障制度,建设一批满足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站、阅读室、文体活动中心,满足农民多层次精神文化需要。基础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物质前提,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要协同社会力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为乡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丰富乡村的文化生活,推动文明乡风建设。

(二)精准施策,“志智双扶”,提升脱贫内生动力

扶志就是通过扶思想、观念、信心,激发贫困群众努力摆脱困境和稳定生活的斗志;扶智就是通过扶知识、技术、思路,提高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内在素质。扶贫缺“志”,则缺乏动力,无法从根源上遏制贫困,甚至出现“返贫”。扶贫缺“智”,则后备不足,甚至造成代际循环。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志相辅,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内在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实现脱贫。

首先,以教育扶贫为根本。在物质上扶贫比如在教育上扶贫,教育是最有效的且前景性强的因素,以教育贯穿整个乡村体系,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当前,农村平均的教育文化水平停留于中学阶段,高素质的人才少之又少。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思想观念偏向于保守化,限于见效迅速的经济利益,个人技能和综合修养有待全面提升。因此,要重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尤其是偏远地区任教;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引入社会资金,协同产业教育对接融合发展,保障教育建设,确保农村地区的孩子每个阶段性的教育,降低失学率。提高农村整体的文化水平,才能为脱贫致富“注智”,从根本上提高发展内生力。

其次,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直接而有效的办法。培训要避免“走形式”、“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因需而制,在开展培训前进行科学的调研,走进田野,了解贫困群众的生产需要、作业需求;同时,协同专家考察,了解当地地域方位和生产条件。学会聆听农民的心声,遵循地区的农作规律,开展农民真正感兴趣和有切实可行性的培训。同时,培训要在实操中开展,延伸地域性学习,组织贫困群众“走出去”,共同学习优秀农作经验和乡村产业发展策略,反哺本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基层干部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坚实力量,是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推进相关工作的重要主体,基层干部的建设事关乡村发展和全面小康事业。因此,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其基层工作机制,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现实性意义。

首先,实行基层干部引入激励机制,为脱贫攻坚配置高素质人才。注重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最首要的是在人员配置上到位,保证基层队伍的组建基础和相关工作的开展。契合“五个一批”,进一步推动教育扶贫,引导高校优秀教师驻村协同思想扶贫工作。高校教师在各方面的素质相对较高,融到入扶贫工作队伍中,为做好乡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厚实的基础;以“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为契机,鼓励大学生留村就职,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大学生活跃的思维与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活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宣传教育作用和思想引领工作,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

其次,提升现有基层干部的素质,做好群众的“带头人”。基层干部的素质关乎基层社会治理的质量,而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得失。因此必须要强化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升工作。通过开展经常性教育,推动其把“以人为中心”贯穿于工作始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紧随时代发展,引导广大村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自身的政治占位和思想修养;开展定期考核体制。建立明确的评价标准,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评价体系,采取综合性绩效评价,激励广大干部不断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四、结语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农村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同时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战略性的意义,特别是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不断提升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高农民整体素質,才能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为建成“美丽新乡村”打好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17-10-18.

[2]徐红,王彩彩.乡村振兴战略下对精准扶贫的再思考[J].农村经济,2018,(3):15-17.

[3]孙朝辉.李文武.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民思想引导的对策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6(01):62-65.

[4]精准扶贫中农民争当贫困户的行为及其阐释——基于武汉近郊Q村的实地调查[J].冯华超,钟涨宝.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

(作者单位: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猜你喜欢

问题和对策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浅析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探析
分析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