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学分制下的乌尔都语专业本科课程结构探索

2019-10-08李方达

新一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课程结构

李方达

摘 要:目前各高校均在不断深化和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增进文化导入和跨文化交际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目前外语高校的乌尔都语课程体系设置能否充分达成这一目标仍有待商榷,应采取何种调整措施和改进方向是本文思考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乌尔都语;完全学分制;课程结构

一、完全学分制改革和新“国标”的挑战

完全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集导师制、淘汰制、绩点制等于一身。实施完全学分制,是整个高校从教育管理理念到办学模式的一种全面变革,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思想。这一制度强调教育过程管理,要求提高课程质量和多样性,尊重学生个性,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利,让高校和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发展特点以及社会需求做出选择和调整。

与此同时,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外语类学生的知识要求中明确指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区域与国别知识,熟悉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现专业特色。这需要整个本科四年的专业教育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尤其是如何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基础上建构对于对象国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全方位的认识和理解。要实现这一要求,对于包括乌尔都语在内的非通用语种更具挑战性,目前大多数非通语种无论在教学资源还是在师资队伍上都无法英、法、俄等通用语种相比,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教研科研人才的紧缺、教学资料的匮乏等多种问题。

二、乌尔都语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现状及评价

目前国内开设乌尔都语专业本科学位的学校共有7所,以东部院校为主,基本实现了全国各大区域的覆盖。由于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各种理论课程的专深,要求学生过早进入专业理论的学习, 因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窄、学科单一、应用能力较弱、适应性较差等现象。目前这些院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均提出了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外语类院校将作为本文重点探讨的目标,这些学校的一大特点既是强调语言的工具性,以翻译和语言文学教育为主导,以应用型的交际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以笔者所在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广外以“3.5+0.5”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培养乌尔都语+英语的应用型语言复合人才为目标。即安排全体学生均在大三上学期赴对象国合作学校留学一学期,四年全程巴基斯坦外教参与授课,在课程设置中乌尔都语课程与英语课程学分比例接近2:1。并与多家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给予高年级学生充分的语言翻译实践的锻炼机会。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为基础乌尔都语、高级乌尔都语、乌尔都语视听、乌尔都语写作、乌尔都语口语、乌尔都语语法、乌尔都语翻译教程、乌尔都语文学作品选读、巴基斯坦概况等。

由此可见,专业所开设的核心课程基本只覆盖了语言知识和技能,仅有少量的文学类的文化课程,在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上显得尤为匮乏,例如经贸类、法律类、文化宗教类、南亚区域研究、带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发展等热点。外语的工具性价值倾向明显,这虽然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语言技能掌握的熟练度,但是长远上削弱了外语教育所应具有的人文关怀。不言而喻,教授一种语言的同时也是在传授一种文化,社会文化知识在成功的外语学习及交际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乌尔都语这一学生相对陌生的语言来说,国情常识和通识背景显得尤为重要,这些不仅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对方的语言环境。在乌尔都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仅有一门国情概况课程显然是不足以让学生对巴基斯坦有一个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后期以语言文学为主导的教育也并不能很好的体现时代的进步和潮流所向,无法满足对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语言文学应是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意义。尤其是各高校自身特色不同,所处区位和发挥作用的定位均有所不同,以语言文学为主导难以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也是对学生学习精力和时间成本的不必要损耗。

三、构建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

合理的课程设置,在高校层面,应符合国家战略规划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符合高校自身定位及特色;而在学生层面,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水平。对于乌尔都语专业来说,应是以乌尔都语为媒介,在夯实语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学习和研究,对某一方面有较为精深的掌握和了解,形成有一定深度的系统性知识结构。按照语言学习阶段来划分,应分为三个层层递进互相联系的层级:

第一阶段(1-4学期)-乌尔都语基础能力培养阶段

这一阶段又分为两个重要的部分,语言文化导入和知识有效传授。在前文已经阐述过对象国社会文化知识对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在第1学期的语言导入阶段,就应该努力激发他们对于语言学习和探索的热情。由于目前国内并没有很好的乌尔都语学习环境,学生能接触的乌尔都语类资料非常少,因此在第1学期就应引入外教进行英语乌尔都语双语授课,加大语言的曝光度,是学生能够浸润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口头交流的训练,在学习正确的语音语调的同时,体会不同民族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安排外教参与国情概况课的授课,和中国教师一道从不同角度向学生更全面的展示巴基斯坦國情全貌。

在经过初步学习后将会是一段持续且高强度的语言知识传授和训练过程。传统的外语教学在课堂上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缺乏应用和交流的机会。而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完全学分制则强调课堂过程管理,不再以一张卷子评定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于学生学习表现提出了更高的探索性要求。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语言授课中,教师应转变思路,善于引导学生提出和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总结和完善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一以语法和单词为基础,更重视语言背后所蕴含的庞大的文化价值体系以及语言学习过程中应用的方法和技能。在高强度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习兴趣的持续培养,可以采取乌尔都语戏剧演出、影视鉴赏、读书分享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第二阶段(5-7学期)-实用语言及文化知识拓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復合型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以广外为例,学生将在第5学期赴巴交换,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他们在全乌尔都语生活环境中不断实践自己所学,也使他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对象国的人文风情。各外语学校也可通过包括留学生交换、夏令营、短期培训等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此类机会。这一阶段,专业应根据自身师资条件设置区域国别相关的分类课程,包括且不限于宗教民族、文学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国关等多方面,让学生形成系统性连续性的知识结构,对各领域知识背景有基础的了解。此外,也应开设部分专项外语类课程,例如商务乌尔都语、法律乌尔都语等,让有志于该领域的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专项乌尔都语的应用,进行特定环境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储备。

第三阶段(8学期)-实践产出阶段

最后一个学期是学生实践自身所学全部知识技能的阶段,也是检验专业四年教学成果的阶段。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探索方向撰写毕业论文,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市场情况,联系单位进行实习和择业。经过四年专业培养,学生通晓乌尔都语、英语两门外语,且有跨专业特长,在就业市场也将极具竞争力,前景广阔。

四、结语

在完全学分制改革中,进行专业课程建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如何使乌尔都语课程即适应国家战略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也满足学生自身兴趣发展需要,需要各高校和专业教师予以重视,共同努力,为乌尔都语的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高翔,穆从军.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02):10-13.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04):21-29.

[4].王银泉.从国家战略高度审视我国外语教育的若干问题[J].中国外语,2013,10(02):13-24+41.

[5].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44(02):283-292.

[6].武晓.浅谈我国高校如何与国际教育接轨[J].高教学刊,2019(11):10-12.

[7].张国杨,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完全学分制课程结构
中美两国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优化的三种导向
试析我国中小学课程结构与类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完全学分制下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思考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卓越计划”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实践教学法如何促进理论教学—以《插花艺术》课程为例
完全学分制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