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整体性的“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践

2019-10-08洪琳娇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9年8期
关键词:例题板块意象

洪琳娇

部编教材更强调教材内部的有机联系,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材体系,同时单元内部的联系更趋紧密,这一点在每册的“活动·探究”单元体现尤为鲜明。“活动·探究”单元以活動为载体,强调综合,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板块之间在能力训练上呈现清晰的递进关系。教学“活动·探究”单元我们要有整体思维,突出板块之间的联系,融合读写教学,渗透阅读策略,整合教学与活动,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我们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试进行阐述。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单元,由“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三个板块组成。“自主欣赏”是诗歌阅读教学板块,“自由朗诵”和“尝试创作”是诗歌活动实践板块。三个板块之间互有联系,不能彼此割裂,孤立开展。我们在教学时既要注意板块内部教学的整体性,也要注意板块之间在知识和能力上的联系,统整板块之间的教学。

首先,根据文体特点和篇章特色整合单元阅读教学。

“自主欣赏”包含五首诗歌:《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看》。教材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提供的五首诗作,涵泳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着眼整体,基于文体特点和篇章特色对五首诗歌进行整合教学。

结合统编教材的特点,整合教学时渗透诗歌阅读方法,通过一个单元的诗歌学习,获得阅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诗歌阅读的基本能力。

这一单元是诗歌,诗歌往往借助意象呈现意境,分行排列,有韵律,富有节奏感,语言含蓄凝练。根据诗歌文体的这种特点,我们以意象、韵律、节奏、语言等作抓手,分析文本特色,确定学习重点。

《沁园春·雪》描写北方壮阔的雪景,表现了作者的豪迈与自信。诗中阔大境界的呈现,一借助宏大的构景,二借助音韵的点染。韵脚“飘”“滔”“高”“娆”“腰”“骚”“雕”“朝”等,响亮开阔,与北方的广阔雪景相映成趣,与作者气吞万里的豪情正合。韵脚给了诗词声响的魅力,同时暗含情感的传达,韵律和内容互为表里。

《我爱这土地》表现了抗战背景下诗人对祖国的情感。诗中的意象“土地”“河流”“风”等,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载体,而对“土地”“河流”“风”等的限定性描述,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对诗歌情感的累进与丰富: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河流“汹涌着我们的悲愤”,风“激怒地无止息地吹刮”,这些限定性描述,带有强烈的苦难时代的烙印。诗歌表达了特定时代诗人对祖国的爱及爱中的伤痛。借助意象,我们很快走进诗境,并触摸到诗歌的情感内核。

《乡愁》写台湾与大陆远隔之痛,诗人乡愁之深浓。首先,这首诗意象鲜明,其次意象前的限定性描述与意象本身构成对照,从而形成审美上的呼应:邮票之小,越见愁情之深广;坟墓越矮,越见天人永隔、不能相见之愁浓;海峡越浅,越显不能相见之恨深。最后,这首诗极富节奏感。全诗共四节,结构相似,在反复咏唱中逐步加深情感的力量。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倾吐的是满心的赞颂,诗人眼中的“你”就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这首诗的特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行排列的形式,构成特别的诗歌节奏,比如“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轻灵”处断开,换行,这种特殊的转行,是强烈的呈现与冲击,“轻灵”因此强拍脑际;而换行带来的短暂停顿,使我们的诗心得以驰骋,我们因此在“轻灵”的意境中旋舞。二是极具个性的诗歌语言。比较特殊的表达有,打乱句子的顺序,倒装呈现:“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这样的表述使鲜活的意象扑面而来;个性化地构造句子:“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看起来杂糅的句子给我们传递的却是一种无比繁复的想象和异常丰富的诗境。这样的句子,我们不能用语法去判断,而只能用诗意去领会。

《我看》是对自然的咏叹,最突出的是营造了丰美的意境。向晚的春风揉过万物,青草在柔风中低首,大地凝望着流云,生命在寂静的协奏中勃发……自然的深邃、神秘、和谐、包容与生生不息在诗人营造的诗境中呼之欲出。

这样我们遵循文体特点和篇章特色,对这一单元的诗歌进行整合,形成表格如下:

上述整合形成的表格是对“自主欣赏”部分学习要求的细化和落实,首先,我们以上述表格作学生“独立阅读教材提供的五首诗作”的“支架”,其次以表格中的提示指导学生如何“涵泳品味”,比如音韵角度的品味、意象角度的品味、节奏角度的品味等,这是诗歌的阅读方法。最后表格也明确了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时着眼整体,明确方向,有的放矢。

其次,以能力训练为核心构建板块之间的朗读训练序列。

“自由朗诵”部分要求学生“学习朗诵技巧,举行朗诵比赛,朗诵时,注意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律”。这一板块以活动为载体,通过举行诗歌朗诵会,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培养诗歌朗诵能力。

诵读板块要组织得好,关键是诵读能力。学生的诗歌诵读能力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应该在“自主欣赏”部分就加以训练和培养。两个板块之间彼此影响,相互推动,是诗歌教学的一体两面。因此,我们在处理诵读板块的教学时也要有整体思想,充分考虑前后板块在能力训练和要求上的联系。

1.细化“自主欣赏”板块的诵读训练。

在“自主欣赏“部分,我们把诗歌朗诵能力的训练作为这一板块的重要内容之一。朗诵诗歌,先要准确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由此明确朗诵的感情基调,确定语气语调,把握重音停连。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明白诗歌诵读的处理方法,我们以张连元《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中的诵读方法为基础整合成表格作为学习支架提供给学生。

(1)语速

(2)语调

(3)重音

借助上述支架,我们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诗歌,完成下列表格,清楚朗诵的具体处理方法,然后组内朗诵,同学评议,调整提高。

在“自主欣赏”部分,我们细化了诵读训练。在学习五首诗歌的过程中,教给学生诗歌诵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诗歌诵读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诗歌诵读的能力,为接下来的“自由朗诵”活动的开展打好基础。

2.细化“自由朗誦”板块的活动过程。

“自由朗诵”板块以“活动”为载体,我们细化活动过程,通过活动内化知识,形成能力。

明确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人人参与,在“自主欣赏”板块五首诗歌中自选一首诗歌,进行组内朗诵;再以小组为单位,自由组合,选取《唐诗三百首》和《艾青诗选》中的诗歌,准备朗诵节目,开展朗诵比赛。

明晰活动过程:(1)完成诗歌解读

(2)完成朗诵文案

朗诵文案要求:标明感情基调、语速、语调;清晰标注重音、停连等。

首先,学会使用诵读符号。

其次,提供朗诵文案示例。

《沁园春·雪》朗诵文案

感情基调:慷慨豪迈

基本语速:慢速

基本语调:昂上调

具体处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以上诵读符号与《沁园春·雪》朗诵文案中的具体处理部分均来自张连元的《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

最后,完成朗诵文案的写作。

3.举行朗诵比赛。

按照诗歌朗诵的基本要素设计比赛评价表,对参与比赛的学生的诵读能力进行综合评定。朗诵评价表如下:

“自由诵读”部分不是简单的完成诗歌诵读活动即可,在诵读活动中我们融合了诗歌阅读教学的诸多能力要素,包括诗歌内容理解,情感把握,以及这种内容和情感改用怎样的语气语调去传达,把诗歌的诵读和诗歌的阅读结合起来,把学生诵读过程细化为具体的步骤,既遵循诗歌朗诵的基本规律,同时强化了诗歌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我们把“诵读”板块需要的诵读能力在“自主欣赏”板块加以渗透、落实和培养;比如在诵读活动正式开始前,先要求完成朗诵文案,朗诵文案里要有基于诗歌理解的情感定调;再比如“诵读评价”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诗歌解读”,这实际上是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我们把它作为诵读的基础,占比百分之二十。因此整个教学我们没有把“诵读”从“欣赏”中剥离,也没有把“欣赏”从“诵读”中剔除,而是把“欣赏”做成了“诵读”的基础,把“诵读”做成了“欣赏”的延续,有机地融合了两个板块的教学,使两个板块彼此促进,相互提高。

最后,以运用为旨归进行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

板块三是“尝试创作”,这部分教学也要着眼单元整体,加强板块之间的联系。

1.“自主欣赏”部分:依托各篇特色开展诗歌创作的分解训练。

(1)炼字训练:精心选用词语,尽量妥帖而丰富地传达内容情感。

例题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穆旦《我看》)这句中的“揉过”能改成“吹过”吗?为什么?

例题2:填入下列括号中最准确的词语是哪一项?为什么?

A.喧闹B.喧嚣C.喧扰D.喧哗

盼 望/艾 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      )……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2)用韵训练:韵是诗歌声音上的协奏,用得精妙,能使音韵和情感互为表里。学习诗歌用韵,使诗歌创作以韵致巧。

例题1:找出李清照《声声慢》和毛泽东《沁园春·雪》所用韵脚,比较不同并说明用韵与诗歌内容情感的关系。

例题2:从用韵及韵与内容情感的关系角度,下列诗句中应该填入的颜色词是哪一个?

西天的晚霞慢慢的死,血红变成姜黄,又变(    )。(徐志摩《不再是我的乖乖》)

A.橙红 B.紫 C.蓝 D.绿

(3)借用意象表达情感训练:意象是诗歌要素,是诗人情感载体。《我爱这土地》诗人化身为鸟,表达对祖国的深情。《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抒写深沉的乡愁。学习用意象表达情感是形成诗歌思维和诗歌写作逻辑的重要方法。

例题1:学习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意象表达你祖国的深情,为什么?

例题2:选用合适的意象,写一首小诗抒写你对“自由”的感受。

(4)诗歌想象和联想训练:想象和联想能使诗歌意境变得深远和丰美。学习诗歌想象和联想的方法,对诗歌创作中构思成文、遣词造句都有重要作用。

诗歌想象和联想训练我们运用的工具是思维导图。从核心意象开始,借助相似、相关或相反关系联想开去,用思维导图加以呈现,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构思诗歌。

例题1:学习余光中的《乡愁》,完成填空。

例题2:围绕“梦想”,把你联想到的词语填入下列空格中,并依托联想路径,构思一节诗歌,表达你对“梦想”的理解。

创作诗节示例:梦想/是长在心田的一颗种子/它在春天的空气里/等待/湛蓝秋空下的那一枚秋实。

2.“尝试创作”板块:自由创作诗歌,汇编结成诗集。

“尝试创作”板块,主要是把从“自主欣赏”板块中掌握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诗歌写作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捕捉感动瞬间,进行自由创作,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创作2-3首诗歌,然后进行集体修改,修改完成,编成诗集班级交流展出。

总之,“创作”板块需要的诗歌创作能力我们在“欣赏”板块加以分解、训练、落实,“诵读”板块可以很好地积累诗歌语感,而“创作”板块是基于上述两个板块的学生在诗歌能力上质的飞跃,是板块之间融合教学的成果的呈现。

这样,我们完成“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整个教学着眼单元整体,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强调板块之间能力的联系,使知识与能力在板块推进中累进,从而形成诗歌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连元.让学生与文本共鸣的诵读教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例题板块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本周热点板块表现个股
一周热点板块个股表现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