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思考

2019-10-08完世伟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发展

完世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重要内涵,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和制度保障。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振兴作为乡村“五大振兴”之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强起来才有潜力空间,农村美起来才有动力活力,农民富起来才有支撑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乡村产业振兴,要瞄准农业现代化总目标,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推动农业全面升级,真正让农业强起来。但目前乡村产业发展如何?发展乡村产业要突出抓哪些重点难点着力点?如何从体制机制上保障乡村产业振兴?这都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要思考回答的问题。

一、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和底线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实现产业振兴,粮食安全是首责。“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强调“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供给宽裕,市场平稳,粮食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高枕无忧了,粮食安全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粮食生产面临两个“天花板”和两道“紧箍咒”,粮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粮食生产的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三本齐升”,粮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更高层次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面临考验。因此,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穩定。

提高粮食产能、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和底线。粮食安天下安,粮价稳百价稳。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世界增速放缓、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风险升温等使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和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如果粮食减产、价格上涨,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大局。这个时候稳定农业生产、稳价格至关重要,在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要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一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保护耕地质量,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一方面,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要进一步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要进一步严格全面落实,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土地违法行为必须要坚决遏制,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另一方面,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同时研究和应用良种良法,提高粮食单产,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二要稳定和完善粮食生产补贴和支持政策,在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两个积极性”上下功夫。通过配套政策措施使农业生产经营者利益不受损或少受损,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贴等方式降低规模种植户的种粮成本,充分保障种粮农民收益;将保险与农业支持政策充分结合,开展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将补贴资金与信贷有机结合,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扶持。强化考核引领导向,调动地方政府重粮兴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粮食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突出“优粮优产”,引导支持粮食产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突出“优粮优购”,使优质粮食既产得出、又卖得好;突出“优粮优储”,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突出“优粮优加”,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

二、保护绿水青山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振兴乡村产业,既要有“金色”价值,更要有“绿色”颜值。绿色是乡村产业的底色,是美丽的乡愁,是发展高质量乡村产业的优势所在。加快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守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时代担当,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农业防污环保攻坚战打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绿色发展成就斐然。但总体上看,农业资源趋紧、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仍很突出。对此,要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推动乡村产业走上一条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的中国特色振兴之路,使“农村美”与“农业强”“农民富”高度统一,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兴农,加快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乡村产业体系,既要产业生态化,也要生态产业化,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一方面要把绿色发展贯穿于乡村产业振兴各环节、全过程,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以绿色发展引领产业振兴。突出抓好节水、减肥、减药、畜禽粪污、土壤污染治理、秸秆和残膜综合利用,持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使产地环境更加清洁,促进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粮经饲统筹、种养加结合、农林牧渔融合循环,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形成“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三级循环”模式。另一方面做好把生态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资源、产业优势的文章。充分挖掘区域自然、文化与经济地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修复农业农村生态景观,提升农业“养眼、洗肺”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为生态产业发展筑牢生态资源根基。创新生态产业发展路径,统筹开发田园体验、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使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在严格保护中把“绿水青山”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山银山”,使绿色成资源、有价值、可开发、增效益、促增收,推动生态资源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乡村竞争力。

三、突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牢牢依托农业,通过产业集聚、技术渗透、模式再造、要素跨界集约化配置等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结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价值链的跃升、功能的拓展和多主体的共赢,逐步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产业链环节的大部分附加增值收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产业振兴提供动力支撑;有助于发挥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协同效应,带动更多资源要素进入乡村产业,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有机融合,农业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有机整合,构建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关键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切实立足于乡村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第一,突出做优做特第一产业。坚持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方向,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转型升级。深度发掘农业新功能新价值,提升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催化能力,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文化体验、饮食民俗、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第二,突出做实做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实现“应加工、尽加工”“宜精深、必精深”,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集中度,创造更多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引导产城、产镇、产村融合,突出加工与产地结合、加工与销地结合、加工与园区结合,构建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第三,突出做活做大第三产业。立足于为农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鼓励开展信息咨询、科技服务、代耕代种代收、统防统治等农业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第四,大力发展乡村新型业态。以农旅结合为突破,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养生养老、乡村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以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农业休闲观光园与特色农产品基地为依托,着力发展以乡村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创意、农业体验、园艺品鉴、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康体运动等产业。以“互联网+”为引领,加快农业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互融合,全面、有序推进农业生产、监管等领域的智慧应用,形成“互联网+农业”融合发展新体系。

四、强化科技创新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支撑。强化创新驱动,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作用,既是遵循乡村产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科技创新支撑乡村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农村科技水平大幅提高,粮食安全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但总体上看,乡村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不够强、科技创新与乡村产业创新衔接不够充分、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不完善、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载体不突出、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不到位等问题仍很突出。对此,必须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就是乡村产业现代化的过程,乡村产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全面支撑作用,切实依靠创新驱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一要加快建设国家乡村产业科技创新体系。遵循乡村产业发展规律,注重各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主体协调互动,突出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夯实乡村产业的创新能力基础。二要强化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供给。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的科技需求,在实现良地、良种、良机的技术研发上下功夫,推进传统种养业现代化改造、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和数字农业、智慧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培育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三要强化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建设。瞄准制约乡村产业绿色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聚焦节本增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绿色投入品等,建立健全高效、安全、低碳、循环、智能、集成的乡村产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四要加强乡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本质是人才驱动,要让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施展才华,积极探索乡村创新创业的新空间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创新创业提供全方面的服务,加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高创业技能,推进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聚焦以高新技术引领改造乡村传统产业,以新业态新模式激活乡村产业,突出乡村产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打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乡村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连片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五、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力支撑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保障。农村基础设施一般包括生产性服务设施和生活性服务设施等服务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设施,是产业兴旺的基本要素条件。其中,交通运输、农田水利、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降低乡村产业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储藏成本、销售成本、风险成本和决策成本在内的总成本,有利于乡村产业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乡村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优化,从而提高乡村经济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基本社会服务范围向乡村不断扩大,多数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在乡村基本实现了广覆盖,并正在提档升级。但总体上看,我国乡村有些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农田水利等生产性基础设施既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满足乡村产业振兴的需求,是制約乡村产业振兴的最大短板所在。对此,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实现从“有”向“优”、由“少”到“多”的转变,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补齐乡村产业振兴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一要规划引领,根据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农民主体的需求,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等,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强化乡村交通物流、水利、能源、信息化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乡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和末端网络建设,更好地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构建乡村产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动脉系统。加快构建大中小微结合、骨干和田间衔接、长期发挥效益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农业种植业优质高产高效提供源头保障。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为乡村产业集聚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充分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乡村产业现代化、智能化、平台化、融合化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三要强化机制保障。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健全分级分类投入体制,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使各类社会资本能够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发挥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互补优势,建立多层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创新运营管护机制,推广“建养一体化”模式。健全设施使用定价机制,合理确定农村供水价格、完善输配电价机制、推进电信企业提速降费。健全农民参与机制,发挥其在农村基础设施决策、投入、建设、管护等方面的作用。

六、着力深化改革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法宝

深化农村改革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不竭动力。40年来,正是农村改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革开放40年的农村发展历程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突出利益固化藩篱,才能拓展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改革蹄疾步稳,农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改革由蓄势聚能向全面发力的深刻转变,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但总体上看,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产业分工分业深化,分散的农业经营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农村资产资源不活,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要求日益迫切;乡村产业资源要素流失加快,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乡村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乡村产业振兴,要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乡村产业振兴制度供给,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来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培育、激发和强化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保障。一要深化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聚焦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持续受益。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具体实现形式,从“取得置换、抵押担保、产权明晰、入市转让、有偿使用、自愿退出”等方面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健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权,保障农户收益权,放活资产资源使用权。探索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加快释放。二要深化要素保障机制改革。用好用活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展资金筹集渠道。加大财政投入,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土地增值受益更多用于“三农”。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探索创新金融下乡的机制,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三要深化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提升审批效率;加强农村市场规范整顿,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充分發挥互联网、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放管服”改革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发展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