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安乡植棉区棉田被改种的情况回顾与思考

2019-10-08陈俊杰

棉花科学 2019年3期

陈俊杰

摘要:为了实现安乡棉花再次飞跃,回顾了近年来安乡县棉花生产形势。从劳动力、收贮政策、天气条件以及土地流转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兴起等方面分析了棉田改种的必然性,并从2014年以来的棉田改种情况入手,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安乡棉花现阶段仍会维持一定面积,短期内不会大规模反弹;要实现安乡棉花再次飞跃的前提是棉花品种和栽培方式上的根本性突破以及机械化的成熟应用”的观点。

关键词:湖南安乡;植棉区;棉田改种;回顾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9)03-006-04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9.03.002

0  引言

安乡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耕地面积53000 hm2,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年总产量均占湖南省的15%左右,是洞庭湖区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从2014年开始,安乡植棉区棉花生产形势急剧下滑,棉田被大幅改种。截至2018年为止,安乡全县棉花实际种植面积已不足6667 hm2。

1  棉田改种的必然性

1.1  劳动力因素

在安乡县种植棉花一般需用工数为345个/hm2左右,是用工量最多的农作物[1]。即便采用棉花油后机械直播的简化栽培技术,用工数也不会少于255个/hm2。

据2013年安乡县安全乡农技站抽查,全乡务农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为57.3岁。2015年安乡县农业农村局对全县568个农户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务农的劳动力中没有30岁以下的年青人,而61岁以上的人数占39.1%[2]。随着农村人口外流,近年来农村劳力老龄化现象还在加剧。不断恶化的劳动力结构与棉花生产大量用工的矛盾日渐突显。

1.2  棉花收储政策的变动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2009~2010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2011~2013年国家连续发布实施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稳定棉价。受此政策影响,安乡县棉花面积在这段时间里降幅不大,但2014年3月国家正式宣布取消临时收储政策,较短时间内棉价大跌,使安乡县棉田面积在2015年锐减大半(见表1)。

2015年开始,为降低纺织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使中国的纺织业更具有竞争力,我国棉花进入抛储政策阶段[3]。棉花价格彻底市场化,国内外棉花价差进一步缩小,棉价持续在低位运行,棉农种植积极性进一步受挫,安乡县的植棉面积逐年递减(见表1)。

1.3  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成为常态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安乡县近10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大增。只有2009年、2012年和2018年相对棉花来说基本无灾。其余年份的灾害性天气对棉花生产均产生了不同程度影响。其中2013年是安乡县棉花的大灾之年,棉花品质和产量大幅下降,单产为近9年最低值(见表1)。

1.4  土地流转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兴起

面对农业农村的新形势,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来引导资金、人才和技术往农业流动。从2007年安乡县成立第1家农民合作社起,截止2018年底共有登记在册的农民合作社532家,家庭农场568个,流转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8%。其中从2014年开始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和土地流转面积迅速上升,耕地向大户集中的趋势非常明显(见表2)。

为提高生产效益,大户流转土地后会优先选择用工少,比较效益高的作物种类。耗工多,不适应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棉花首先被淘汰出局。

2  棉田改种的引导与实践

2.1  兴修农田水利,为棉田改种保驾护航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近十年来安乡县大力投资农田水利,仅从2009年到2012年就筹措2.13亿元资金,进行沟渠疏洗、改造机埠,新建水闸等建设[4]。以此为基础,棉田旱改水和改种其他对水土条件要求较高的作物有了更好的保障。

2.2  加强市场监测与科学引导

为摆脱棉花生产困局,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棉田生产结构调整一度成为政府和农业部门深入研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棉农也在不断自我探寻。但棉农对市场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盲目性很强,2014年部分棉田改种后就遭遇了芝麻、高梁价格崩盘。为此农业部门通过广泛调查分析,对安乡县主要农作物市场趋势进行预测。历经2014年短暂的混乱期后,在农户自愿的情况下,安乡县基本确立了引导棉田改种水稻为主,杂粮、蔬菜、水果及中草药等多种经济作物共同发展的路線。

2015年起水稻面积大增,蔬菜(含瓜类)和水果的面积则逐年稳步上升。黄豆、玉米等杂粮作物面积年度间有波动但整体上也呈上升趋势。另外,棉地改种中草药的情况在近4年里从无到有。2019年最新的调查数据表明全县以青蒿、瓜蒌、石昌蒲等为代表的中草药面积已达到1000 hm2, 发展势头良好(见表3)。

3  安乡县棉花生产展望

3.1  棉花种植规模有望在目前水平维持

安乡有悠久的植棉历史,一度以来棉花都是全县农业经济的支柱。近些年棉花不景气,对棉农的打击很大。但从最近的生产调查来看,2019年全县棉田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或略降,已经有触底迹象。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目前安乡县种植棉花的农户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这些人在棉花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种别的作物不在手,与其冒险不如安安稳稳摸几亩地棉花,反正是自已的地,不算地租也不算人工成本,一年下来也能有几千至万把块钱收入;二是条件好的棉地大部分都改种了,剩下一部分实在是水源或位置条件不怎么好的地块,除了种棉花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

3.2  棉花面积在近期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低

往大的方面来看,从2015年开始抛储到现在,国家的棉花库存已经回落到较安全的水平。今后一段时间的棉储政策将会以保障市场供给稳定为主,棉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小。另一方面,持续的中美贸易摩擦对纺织品行业的不确定性影响,导致棉花行业近期内难有大的动作。

从安乡县实际来看,农业劳动力缺乏的影响甚巨。上一代棉农渐渐老去而新一代农民不太愿意继续采用传统方式种棉花。不解决棉花耗工多的问题,种植规模就不会有大的起色。

3.3  棉花品种和生产方式需要根本性突破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安乡县进入杂交棉种植时代。以杂交棉为基础的稀植大棵的技术路线一直持续至今。这种方式种植的棉花生育期长,采收期更是从8月初持续到12月份。过于繁琐的农事操作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农村生产形势的变化。为改变这种情况,安乡县农业农村局一度尝试在不同农事阶段实行机械化应用,走过了不少弯路,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其中,棉花油后机械直播技术通过多年的摸索总结已经较为成熟,能显著降低人工成本,获得了业界专家和示范区棉农的一致好评。棉花病虫害的飞防作业也随无人机技术的进步有望得到较快普及。

但是,仅实现播种育苗和病虫防控的机械化还远远不够!目前棉花生产中最耗工的就在采收阶段,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也集中于此。南方地区棉花的收获期不像新疆那样干燥,雨水和烂桃直接影响到机械化采摘的效果。

为了大幅减少用工量,也为了使机械化采收成为可能,我们要尽可能的使棉花吐絮期缩短并集中起来,同时要求吐絮的棉花在遇到一段时间的雨水后不会使品质下降太明显。然而目前安乡县所有的棉花品种很肯定的不能做到这两点。在缩短吐絮期后要保证产量,必定要大幅增加种植密度。这样长期以来以杂交棉为基础的稀植大棵的技術路线就要被推倒重来。

一旦要推倒重来,适宜品种的选育首先要得到突破。也只有通过棉花品种的突破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一地一品,突出地域优势,解决当前生产中品种多乱杂的问题。

从品种的变革开始到配套种植技术的再度精简化以及机械化的成熟应用,只有实现这些条件安乡县的棉花才会有再次飞跃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卜茂平,施大治,张友平,等. 洞庭湖植棉区棉花油后机械直播栽培配套技术[J]. 棉花科学,2018,40(5):43-45

[2] 张运胜,孙冰,卜茂平. 对湖南省安乡县棉地结构调整的思考[J]. 棉花科学,2015,37 (4) :3-5.

[3] 季柳炎. 近七十年棉花政策简史回顾[J]. 纺织科学研究,2018(07):34-38.

[4] 安乡县水利局. 安乡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经验与思考[J]. 湖南水利水电,2012(0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