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泽州县宋金石刻初探

2019-10-08高元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5期
关键词:石刻

高元宦

摘 要:泽州是山西重要的文化名城,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境内文物遗存众多,石刻便是其中之一。泽州石刻遍布全境,内容涉及政治、民俗、军事、水利等方方面面,为我们研究泽洲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泽州宋金石刻是泽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泽州宋金石刻有助于我们了解泽州的宋金石刻的特点、地域特色以及社会价值等。因此,作者以《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泽州县卷》为基础,梳理分析泽州宋金石刻的特征及价值。

关键词:泽州;宋金;石刻

泽州县现隶属晋城市,坐落于山西东南端,晋豫两省交汇处,为山西通向中州的要冲。泽州县东与陵川县为邻,西与阳城县衔接,北与高平市毗连。全县人口约53万,总面积2023平方千米,辖14镇,3乡,633个行政村。泽州县风景秀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古志》记载泽州“力勤耕种,淳而好义,俭而用礼”①。《祝志·风台》也有记载:“近太行之麓,水土深厚,性质朴,气豪劲,多文雅士,衣冠礼让,为诸郡先。”②這一方面体现了泽州人民具有勤快朴实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也说明泽州是文人墨客的诞生地。《三晋石刻大全·晋城市泽州县卷》分上、下两册,收录了上自三国曹魏,下迄当今的800余通石刻铭文,收录完备,年代清晰,门类齐全,其中既涉及皇家圣谕等重大历史事件,又涉及神话传奇、民风民俗,是研究泽州石刻的必备资源。

1 石刻概念界定

石刻听来陌生,在当代也并不是史学研究的主流,但石刻研究由来已久,自宋代以欧阳修、赵明诚、洪适等为代表的金石学家把原来奇珍玩物等金石材料当作研究对象,金石学兴起,后辈专家学者一直努力探索,直到清代,金石学进入顶峰时期,相继诞生许多金石学大家,如阮元、王国维、叶昌炽等,他们都在金石学领域有杰出的学术成果。然而,究竟何谓“石刻”?各家的界定有所不同。徐自强、吴梦麟在《古代石刻通论》中认为:“石刻就是以岩石为载体,通过人们的劳动加工成的产品。这种劳动产品,就广义言之,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石器时代时,人们用各种石头制作的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有些沿用至今;二是历史时期,人们用石头加工成的各种建筑构件;三是以石头为对象,加工琢磨成的各种艺术品;四是以石头为载体镌刻成的文字材料。石刻学所涉及的,主要是指有文字的这一部分石刻,又叫狭义石刻。”③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中论其定义说:“金石(石刻)者,往古人类之遗文,或一切有意义之作品,赖金石或其他物质以直接流传至今日者,皆是也。以此种材料作客观的研究以贡献于史学者,谓之金石学。”④李玉明在《三晋石刻大全》的《总序》中认为:“石刻,指镌刻有文字的历代碑、碣、造像碑、经幢、摩崖题记、墓志铭、画像石等,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专指‘碑;广义的理解,包括碑、墓志、造像等各类刻石。”⑤笔者比较赞同李玉明老师对石刻的定义,故本文研究的石刻概念基于此。

2 宋金泽州县石刻的概况

泽州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经济繁荣,文化兴盛,是山西的一块宝地。泽州县境内古迹遍布,石刻众多,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叶昌炽在《语石》中说:“大抵晋碑皆萃于蒲、绛、泽、潞四属。”①“泽”就是现在所说的晋城地区,其中最重要的地区当为环绕晋城城区的泽州县。泽州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宋金时期,泽州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宋代,隶属河东路。金天会六年(1128),泽州改南泽州,属南泽州,隶河东南路。金天德元年(1149),复属泽州,仍隶河东南路。金元光二年(1222),泽州升忠昌军节度,属忠昌军节度使。据《三晋石刻大全》(以下简称《大全》)编委统计,泽州县现存宋金石刻60通,佚失7通。这些石刻不仅为研究宋金泽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史料,而且很大程度起到了证史、补记以及弥补、纠正书面历史记载的作用,意义重大。

3 泽州县宋金石刻的特点

3.1 泽州宋代石刻的特点

根据《大全》编委统计,泽州现存宋代(北宋)石刻30通,佚失5通,共计35通。其中《大全》收录但未予录文的佚失存目石刻有3通,分别是法轮寺牒(宋太平兴国三年立石,原在郊区西南晋普山下法轮寺,有宋代四经幢、金元碑额,明释法亮于南都造藏经400卷,604函,建塔藏之,金杨庭秀碑云,创自隋时慧观头陀)、五龙宫石幢(暂系入宋仁宗末年,上书“尊圣陀罗尼之幢”)、宋徽宗大观圣作之碑(宋大观元年立,著录于《泽州府志》)。仔细分析研究发现,宋代泽州石刻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存留石刻全部为北宋时期的石刻,时间跨度大,从宋太祖建国初一直延续到北宋末年,贯穿整个北宋王朝。二是石刻镌刻立石多集中于北宋濒临奔溃的徽宗时期。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宋徽宗热爱文化艺术,大力提倡,地方效仿之。现存宋代泽州石刻中太祖时期1通,太宗时期1通,真宗时期2通,仁宗时期3通,神宗、哲宗时期各4通,徽宗时期15通。《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小南村二仙庙后殿东石柱题记》《青莲寺崇宁元年石柱题记》《北宋大观元年二仙庙记》《北宋政和七年新修二仙庙记》《北宋宣和二年泽州晋城县建兴乡七擀管重修汤王庙记》等,这些或是徽宗年间立石,或是徽宗年间镌刻。三是现存石刻类别多以记事、题名、题记诸此为主兼具其他。泽州现存宋代石刻30通,其中涉及记事类的14通,题名、题刻类的15通,可见这二类在石刻中所占据的比例之大。四是石刻多存于庙宇,碑文记载多与修庙、拜佛等有关。“泽州硖石山青莲寺新修弥勒佛殿记,北宋景德四年勒石。存于青莲寺。梯首,高130、宽78厘米。碑文记述景德年间僧法义化缘乡邑,重修弥勒佛殿事。”②“崇寿寺宋碑,北宋天圣十年勒石。现存巴公镇西部村崇寿寺。碑方形,高32厘米,宽33厘米。碑文记述崇寿寺修建装绘佛殿经过。”③“玉皇庙碑文,北宋熙宁九年勒石。现存泽州县金村镇府城村玉皇庙。碑文记述府城社李宗、秦恕等人赴陵川下壁请信马祈雨及合社同修玉皇行宫事。”④

3.2 泽州金代石刻的特点

根据《大全》编委统计,泽州现存金代石刻30通,佚失2通,共计32通。其中《大全》收录但未予录文的佚失存目石刻有5通,分别是皇统三年立的左泌德政碑、大定三年立的普照禅院牒、福岩院钟铭、明昌五年立的碧落寺创修溪堂记、泰和五年立的崆峒岩题诗。前四通均在《山西通志·金石记》中著录,最后一通被《山右石刻丛编》收录。泽州金代石刻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石刻多立于大定、泰和年间,也就是金世宗、章宗两位皇帝期间。金章二宗是金代比较贤能的帝王,世宗推行吏治改革,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开创大定之治;章宗健全礼制、完善科举、助推汉化,成就明昌之治。所以后世有人评价道“大定明昌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二是石刻类别同样与宋代一样,多以记事、题名、题记等为主。三是石刻篆刻采用字体方式基本全部以楷体竖书,偶见行草等篆刻。“青莲寺许谷石柱题名记,金承安五年勒石。现存青莲寺。行草,许谷书。”“福严院西院许安仁诗碑,金明昌六年勒石。字为行书,清晰可辨。”四是泽州金代石刻保存相对完好,30通石刻中21通保存完好。另外,金泰和六年勒石的大金泽州硖石山福严禅院记碑体略伤一脚,并未损坏碑文。

4 泽州县宋金石刻的形制样式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碑,竖石也”⑤,这说明碑的形制为竖式,石质。宋金时期也基本沿袭这种竖式石刻。一块完整石刻(碑刻)的外形通常可由碑首、碑身、碑座(亦称“碑趺”)三部分构成。碑首与碑身大多连为一体,其底部插入碑座顶上的榫槽内,另有少数没有碑座者则直接插入土中。碑首形状分为圆首、梯首、圭首、平首(或称“齐首”“方首”)、螭首等多种样式。圆首碑指碑首为半圆形,通碑外形上圆下方,隐含着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圭首碑就是上锐下方的尖头碑,因形状与玉圭相似而得名。梯首碑顾名思义就是碑首形似梯形,故名。螭首碑,大约出现于汉晋以后的南北朝时期。螭是一种动物,属于传说中的蛟龙类。碑首多用篆书题写碑名,碑首正中央部位称为“碑额”,其位置类似于人的额头,故名。碑额又称“篆额”或“额题”。额题文字书体通常以篆书为主,也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碑身正面称为“碑阳”,背面称为“碑阴”,两侧称“碑侧”,一般将靠近碑阳碑文首行的一侧称为“左侧”。碑阳刻写碑的正文,碑文逐字自上而下、逐行自右而左书写,亦有少数碑文逐行自左而右书写,称为“左行”。以《大全》为例,泽州宋金收录碑石图片38幅,碑的形状一半以上都是长方形,部分也有正方形样式,或是螭首,或是梯首,或是圆首。圆首宋代有泽州晋城县建兴乡七擀管重修汤王庙记、崇寿寺新修三门记、硖石山福岩院重修佛殿记、新修济渎庙记、金代有大金泽州硖石山福严禅院记、重修玉帝庙记,共计6件。梯首有2件,分别是庾能社阖社建立佛堂碑、新修二仙庙记。螭首有北宋熙宁九年勒石的玉皇庙碑文。其余则为平首,或没有碑首。例如,开宝八年勒石的北宋记税碑、天圣十年勒石的崇寿寺宋碑、崇宁五年勒石的二仙铭记等则无碑首。

5 泽州县宋金石刻的保存地以及保存状况

统计《大全》中泽州宋金60通石刻的保存地点,发现石刻主要保存在现在晋城城区的东北地带,其中青莲寺、高都镇、金村镇、巴公镇保存居多。青莲寺存22通,有青莲寺上院赐额“福严之院”牒、陈竹莃等石柱题记、福严净影山场之记、掷笔台题名记、硖石山福严院创建钟楼台基记等。高都镇存9通,分别是景德寺石柱题名、顿村济渎庙石柱题记、高都东岳庙石柱题记、高都东岳庙门楣题记、新修济渎庙记、高都玉皇庙石柱题记、景德寺题记、高都玉皇庙门楣题记、高都景德寺敕牒碑。金村镇存8通,为玉皇庙碑文、小南村二仙庙后殿东石柱题记、二仙铭记、二仙庙记、新修二仙庙记、金村显庆寺石刻题记(一、二)、重修玉帝庙记。巴公镇存8通,分别为北宋记税碑、崇宁寺宋碑、崇宁寺石柱题记、碧落寺摩崖刻文、崇寿寺新修三门记、崇寿寺门楣题记、普觉寺敕牒、碧落寺杨庭秀题记。其余分散在泽州其他各镇乡村。从保存地看,这些地方宋金时期文化兴盛,寺庙修建频繁,石刻铭记比较流行。从石刻类别内容看,这些地方的石刻基本是类别相近、内容相似,大都是记事、题名、题记,多谈及庙宇修建、宗教信仰、乡规民约等。

6 泽州石刻的保护与价值

泽州石刻是山西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富价值的文献。但是,目前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泽州石刻和其他地区的石刻有同样的遭遇——破环严重,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消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有两种:第一种是自然破坏,如风化剥落、腐蚀侵蚀、裂隙断裂等;第二种则是人为破坏,主要有乱写乱刻、砸损砌墙、敲打触摸等。在这两种情况下,泽州石刻正面临着濒临消失的危险。因此,加强石刻保护就成为当地专家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保护泽州石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搜集,组织专门的专家学者拓印、著录、研究石刻,保护其原貌,挖掘其价值;二是文物部门要加大投入,修建专门的博物馆或者场所保护石刻,减少自然损坏;三是提高认识,加强对石刻文献的重视,制订专门的石刻保护方案,避免石刻消亡。泽州宋金石刻是泽州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大量信息,对研究泽州历史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它为研究宋金时期泽州军事政治、社会文化、民俗习惯等提供文献史料;另一方面,它对研究泽州佛寺道、人物古迹、古庙建筑、雕刻工艺、书法艺术等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自强,吴梦麟.古代石刻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出版,2003:1.

[2]马衡,傅振伦.凡将斋金石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7.

[3]刘泽民,李玉明.三晋石刻大全[M].太原:三晋出版社,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出版,2011.

[4]胡朴安.中国风俗(上)[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55.

[5]葉昌炽.语石[M].姚文昌,点校.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43.

[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石刻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Guilin stone carving 山水间的历史记忆——桂林石刻
千年石刻遭大学生非法拓印
实践文旅融合,拓展“安岳石刻”传承发展之路
五岳独尊
大足石刻博物馆开馆
大足石刻优美的雕塑语言——气功相
大足石刻《牧牛图》艺术的美与宗教义理的结合
南京六朝陵墓石刻探微
渭北民间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