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2019-10-08马群史洋张茂伦

科技经济市场 2019年7期
关键词: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措施

马群 史洋 张茂伦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作用。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改善“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发展迅速,但与一些先进的合作社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了加强农业合作社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农民收入,本文根据实地调查的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以及当地政府实行的有关合作社的各种政策,依靠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寿光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针对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生产方向相同,并具有相同的经济目标的农户自愿联合起来,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经营、共负盈亏的经济合作组织。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的实地调查以及对政府出台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研究,发现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社员学历水平低、合作社农民参与度低、合作社内部决策不民主、融资难、政府职能不明确等问题。为了解决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本文从宣传推广、政策扶持、专业培训等方面提出建议。

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相关理论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界定

(1)合作社成员按自愿原则入社,成员财产独立。

(2)成员平等互利,民主管理。

(3)合作社财产独立,合作占有。

(4)实行合作积累制,部分收入由集体分配,促进合作社规模的扩大。

(5)盈利方式以交易额分配为主。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原则

农业合作社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实行一人一票制,每个成员都有投票权,对于一些社员较多、规模较大的合作社,每个社员都投票使得管理决策繁琐,社员可以通过选出代表,参加社员代表大会,代表社员进行合作社的管理、决策。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通过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来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具有经济互助性,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一般以农民为主体,进行农产品的加工生产,并且依照民主平等的原则,管理民主,实行自愿原则,做到将劳动与资本相结合,其经济互助性保证了其不以营利为目的,社员之间相互帮助,形成新的利益分配制度。合作社经济促进了机械化生产工具在我国农业中的使用程度,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农业的生产力。

1.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依托企业连接农户,具有一定规模,在某些行业以及领域具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企业。目前农业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广阔的市场、敏锐的信息,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促进全区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日益壮大,农业增加值大幅增加。其次,农产品品牌战略深入推进以及农产品销售模式不断创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随着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也获得了越来越好的条件来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意义

农业合作社相对于分散和独立的小农户生产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问题的主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

家庭承包经营可以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专业化程度日益加深。家庭承包经营这种分散的小农户生产中农民势单力薄,单个农户进入市场的优势微弱,难以通过合作解决生产和流通中的问题。这就要求农民联合起来,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合作优势,使合作社经济整体功能大大超过农民自主经营条件下的职能总和,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功能。

2.2 优化元素组合

不同的农户个体拥有的生产资料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多,有的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实现生产资料以多补少,农户不再为缺乏必要的生产资料而烦恼,也不会出现生产资料浪费的情况,优化了要素组合,扩大了生产规模,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从而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3 提高市场竞争力

现代农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分散的小农户生产难以凭借一个家庭的力量在市场中立足。农业合作社是由农民组织起来的,在市场中的发言权更大,大大提高市场交易的讨价还价能力,维护了自身权益,适应了市场竞争的需要。

2.4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俗话说,农民靠天吃饭。农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而自然环境因素大多是是不可控的,因此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大,单纯靠农户个体很难抵御自然风险,通过合作社的合作优势,把农户组织起来共同抵御自然风险,有利于减轻自然风险。另外农业生产周期长,播种与收获的时间确定,难以改变,使得农业供给的弹性小。当市场供需情况发生变化时,农产品早已种下,农户很难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反应。加上有的农户品,如瓜果蔬菜類保存困难,对物流中的储藏要求高,这些都不是单个农户可以应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对来说抵御这些市场风险的能力较高。

2.5 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

单个的农户在决策方面容易出现错误,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实现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同时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通过社员共同讨论做出,广泛地集合社员智慧,可以减少决策失误。合作社的发展涉及到每个社员的利益,因此社员会有效监督合作社管理者,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研究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对寿光市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3 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3.1 寿光市农业发展情况

寿光市是山东省潍坊市市辖的县级市,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耕地141万亩。寿光是一个著名的农业经济发达的蔬菜城,截至2012年底,寿光拥有蔬菜种植面积800000亩以上(有机蔬菜650000亩,国家批准的优质农产品300余种)。农业总产值518亿元,畜牧业总产值1180000000元。寿光的“冬暖式蔬菜大棚”辐射超过200大城市,为全国人民提供了充足的反季节蔬菜。

3.2 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变动情况

2007年到目前为止,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详细情况见表1。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扩大,主要表现在合作社的成员数量、合作社户数以及出资额增加迅速。

寿光市合作社的产业分类情况见表4。可以得出结论:寿光市农民专业合社产业分布广泛,主要以蔬菜瓜果为主,有1680家,占到总合作社数的72.26%,契合寿光市作为蔬菜大市的地位。

如下表3所示,2016年底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在一千万以上的比例较低,只有57户,才占2.4%。出资总额在500万元到一千万元之间的合作社有536户,占比22.81%。出资总额在10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的有1759户,占比74.79%。

2016年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在500人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较少,占比仅8%,50人到500人之间的中小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最多,占比82%。50人以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占比10%。详细情况见表4。可以看出,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极少,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更要求政府加强基础建设,为合作社壮大提供优良环境,促进小规模合作社做大做强。中等规模的合作社结构已经成型,有很大潜力发展成大规模合作社,应为中等规模的合作社提供相应的政策、资金帮助,鼓励中等规模的合作社发展成大规模合作社。

3.3 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类型

3.3.1 种植大户或农业技术专家带头型

通过当地的种植大户,或是农业推广站的科技员带头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地借助种植大户或农业技术专家的资金以及种植经验、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规模,做大做强。

寿光市作为我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为当地人民提供了很好的先天优势。如技术推广员出身的杨玉茂创办的寿光市齐圣果蔬专业合作社。杨玉茂之前是从事教育事业,随着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以及政府对合作社的大力支持,杨玉茂看准时机投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中,并在2008年,创立了星技农作物种植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发展到目前,社员283人,注册资本达到3321.3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3000多户农户,社员收入比没入社之前提高了35%,年促进菜农增收6500多万元,创造效益3亿多元。为了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足,他于2011年创立了寿光齐圣果蔬联合社,注册资金1000万,吸引了农民3260余户,有14个加盟社,种植面积16800亩。能人带头型合作社由专业技术能人指导农民,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和入社的热情,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3.3.2 涉农部门带头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寿光市作为全国著名的蔬菜基地,当地农业部门的力量不可小觑,涉农部门带头创办合作社,按照农户+合作社+政府部门的模式运行,借助政府部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很多问题的解决也就有了保障,农户入社更加放心。更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寿光市洛城农发有限责任公司与农业服务站共同建立的寿光洛城农发苹果合作社,目的是为了给当地农民提供各种服务,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包括帮助农户进行苹果产前、中和产后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农业最新相关信息和农业技术;为农户提供网络问题咨询;培训农民;以及农产品后期的销售工作和宣传,提供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

3.3.3 基础农村组织带头型

村干部为创办人,在农村中,村干部能更早地获取最新信息,并掌握大量资金,且对当地实际情况更加了解。由村干部带头创立并由村干部对其负责的合作社,依托村干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作,相比农户自发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有资金与提早获得信息的优势,更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户中受到拥护,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推广。如寿光市鸡宝农民专业合作社,最开始是当地村委会为了解决当地土地无法耕种问题,经过村委会的研究,借鉴其他村的经验,决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后当地村委会与鸡宝宝合作社取得联系,协议将不能耕种的土地承包给鸡宝宝合作社三十年,当地村委会与鸡宝宝合作社共同投资1200万元建设现代化养鸡场,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村委会灵活运用,不仅增加了无法耕种土地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农民参加的积极性。

3.3.4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

这种形式将合作社作为有限责任制的企业来建设,并设立相应的内部管理机构和财务结算机构,可以有效发挥现代管理理念。如由宏红苹果公司带头建立的宏红苹果专业合作社,由宏红苹果公司对苹果加工生产环节进行管理控制,解决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的销售与宣传工作,农户只需考虑生产问题,而且企业会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与相关咨询,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合作社的发展。

3.3.5 基地带动型

这种模式类似于龙头企业带动型,但有其独自的特點,主要是合作社对农产品的采购、生产、签订合同、包装销售统一标准。如燎原果蔬专业合作社,主要生产无公害食品,燎原果蔬合作社主要向超市、商场销售,通过与农户签订协议雇佣农户生产所需农产品,保证农产品供给问题,也使得农户不再为种什么问题而烦恼,只需按照合作社要求种植,农产品销售有保障。同时对合格的蔬菜高价回收,提高农民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及其自身收入。

4 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4.1 社员学历水平低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那些成功的合作社大多拥有先进的管理体系和优秀的人才。但通过对寿光合作社的调查发现,合作社农民教育水平普遍低,大多是初中和小学教育,高中和大学教育的比例很低。受社员教育水平的限制,农业技术的推广受到很大阻碍,合作社的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困难,大部分社员还不了解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对一些机械设备的操作也不熟悉,更不能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缺乏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一些问题无法有效解决,不能很好地进行管理,因而倾向于坚持原有的合作社发展管理经验。他们没有接受新的现代管理技术,很难有新的发展创新。

4.2 农民的参与度低

农民合作社的宗旨是为农民服务,有利于提高农户的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在指导思想上,不仅要把合作社作为一个国家和政府的发展政策来看待,而且要把合作社看作一个自治的、自主发展的阳光大道。

但现实却是因为农民获得的信息有限,很多农民都没听说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更是无从谈起,也有的农民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看作是大跃进时期的公社。因此,大多数农民即便是听说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却不了解其性质,也不愿意参加。另外,农民获得信息和资金的机会有限,所以合作社社员大多是基层村级领导或当地大户,一些有先进思想的农民因为资金受限,也无法加入合作社。当地农民有的不是不想参与,有的则是缺少机会。

4.3 内部决策机制不民主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虽然加入合作社,但在决策过程中,农民很少参与,一些社员对合作社组织出现的许多问题或重大事项根本不了解,觉得自己的意见并不重要,心中有自卑情绪,没有完全融入合作社;社员对一些重大事件缺乏知情权,管理人员并不重视农户意见,即使他们参与其中,也缺乏发言权,农户不懂得合作社规则,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决策不是“一人一票”的民主决策。

4.4 农业合作社融资难

虽然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体发展迅速,但合作社大多规模较小,受资金不足的限制不能发展壮大。规模较大的合作社的继续发展也离不开资金问题,合作社的投资决策都建立在资金的基础上。

目前寿光市大多数合作社仍处于起步阶段,依靠自身盈利和资金的积累,很难满足扩大设备采购和农产品收购的需要,尤其是技术资金的缺乏使得他们难以发展壮大。而农业合作社的融资问题也一直是个难题。由于合作社规模小、盈利低,政府部门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扶持,为农业合作社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4.5 政府职能不明确

政府宏观调控要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作用。但通过调查却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在某些时候政府的意志取代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愿,偏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些偏离轨道的做法可能会导致这些宏观调控误导合作社成员。第二,政府直接干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具体事务,干涉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的发展,并将其建立为外部衍生机构。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设立专门行政公共组织管理,干涉内部事务,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农民成员显得多余,不能对重要决策发表自己的意见。

5 寿光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建议

5.1 加强专业性人员的引进和培训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兴的事物,因此人才的培养需要很长的时间,尤其是在合作社发展的初期,更需要积极吸收人才。比如,寿光市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高校毕业生、技术人员或企业管理者提供实习培训机会,吸引外界人才。

为进一步加快本土人才的培养,寿光市在一边吸收外界人才的基础上,还需要创新培训体系,培育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的专业人才。还要普及相关技术信息,来提高当地农民的总体素质,这将会大大有利于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的推广。例如,可以为农民提供网上免费教学的有关农业技术管理的课程,利用互联网使农民及时准确地了解最新信息。

5.2 加大对合作社的宣传力度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新生事物而言,大多数人都不怎么熟悉,大部分农民都对新生事物比较保守,因此,为了提高参与村民的热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合作社的宣传需要政府力量,具体可以在乡镇挨家挨户发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小册子,每天固定广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知识,还可以与网络媒体合作,在当地电视台播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节目,或是开展几次大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型专家讲坛活动,为那些观望的农民答疑解惑。需要注意的事项是政府只需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宣传工作循序渐进,不要做密集的宣传,更不可强制农民参加,这样会引起农民恐慌,效果会适得其反。

5.3 提高基层农村专业合作社干部的能力

改善农民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观念,需要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上入手。上级决策,下级的施行也很重要,农村基层干部更加了解本地基本情况,更能因地制宜的做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工作。但由于大多数农村基层村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够深入,还有的基层干部并不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工作,导致宣传工作很难实施下去。因此寿光市政府需要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先让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工作有所重视,可以先培养一批专业的基层干部,带动其他基层干部。然后建立乡镇和市级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更加广泛地培养基层干部。同时对一些有意向的農村大户重点培训,让其学习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知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内部保障。

5.4 提高财政补贴力度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成人员大多是农民,农民的可用资金并不是很充足,大部分资金需要用于生存支出和购买生产资料。很少有人会把资金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新生事物,这就导致了农民们有心无力,打击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直接投入财政资金,扶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吸引当地农户入社。合作社成立并通过审核便有资金补贴,降低合作社成立的门槛。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流通领域等涉及的各种税务,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予以减免或不征,从而侧面减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出。同时需要注意对那些用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幌子骗取国家资金补贴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查处那些名存实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秩序。

5.5 加强品牌建设

加强品牌建设,一方面合作社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工商登记,设计注册商标,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食品标识,并根据当地特点创建自己的品牌商标,建立自己的品牌理念,并实施品牌战略。同时通过寿光市蔬菜博览会做好宣传工作,从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有了良好的知名度更需要不断创新推广宣传方式,注重对注册商标的保护与管理,加大打假力度,真正把商标维护好、建造好。另一方面要注重产品的质量问题,努力实现合作社生产的规范化,规范管理,统一投入采购和供应,统一产品销售等。

参考文献:

[1]邓衡山,徐志刚,应瑞瑶.真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在中国难寻?——一个框架性解释与经验事实[J].中国农村观察, 2016,(4):74-85+98-99.

[2]姜长云.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关系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8.

[3]王军.北美农业合作社发展新动向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3).

[4]田艳丽,赵大军,修长柏.国外农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实践及其经验借鉴[J].世界农业,2017,(1).

[5]应瑞瑶.论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与现代合作社的制度内核[J]. 南京社会科学,2004,(1).

[6]高瑞娟.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

[7]冯慧.从典型合作社看现状、思发展——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7,(3):44-46.

猜你喜欢

寿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措施
2021年寿光市玉米品比试验分析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及其附近菜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2-04-27)
山东省寿光市农产品物流园市场食用菌(鲜品)价格(2021-02-25)
寿光市蔬果配送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