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9-10-08徐春霞葛跃田张龙音林琼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徐春霞 葛跃田 张龙音 林琼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文章提出将工作室模式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有机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研究、创新的综合职业能力。文章在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和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案例,从工作室建设、工作室师资、学员的选拔及运行等方面对工作室模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工作室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徐春霞,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控制、职业教育。(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1-0110-03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生产力发展的必备要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数据显示,2020年的中职在校生要达到2350万人,职业院校职业教育集团参与率要从2015年的85%提升至2020年的90%。十九大报告提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生观和价值观模糊,模棱两可;二是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三是精力不集中,把大量时间投入到所谓的“人际交往”和手机游戏中;四是不容易抓住事物重点,表现欲很强。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人才培养高度之间的矛盾,使得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更加重要与迫切。

一、传统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传统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大量使用单一的四阶段教学法——教师讲解和示范,学生进行模仿和训练。理论课注重专业知识的重难点讲解和练习,实训课注重单一技能训练,如焊接电路、网板接线等。两种类型的课程缺少联系,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进行模仿和操作,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和思维活跃的学生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这种简单对待高职学生共性问题的培养方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抹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思维创新的能力。

二、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工作室是指一个人或几个人为了共同理想信念、利益等目的创建的组织。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追根溯源于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其“工艺作坊式”的教育理念,重在从职业素养的习得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美国和英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美国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多学科融合的研究中心或“创新教育工作室”。英国的创业教育体系是政府主导设立的国家层面创业管理机构——科创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美国和英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较为成熟,教学效果良好。

自2002年起,教育部开始大力支持并不断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快速成长起来。尤其是教育部2015年9月下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很多高职院校构建基于工作室模式符合“工作过程”的培养模式,并结合相关专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说明工作室模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可行性。

三、工作室模式的实践

1.工作室建立。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一直紧跟职教方面的大政方针,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为重点,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例如,电子与电气工程系于2013初成立了“创新工作室”,该工作室由专业带头人负责,并从每届系部各专业中选拔品质优秀、专业基础良好的学生加入,与专业教师一同进行专业技术类、创新创业类方面的研究。

2.师资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工作室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技能薄弱或知识背景单一的教师是难以承担整个工作室的运行发展。因此,工作室由系部支持,专业带头人负责,教学团队配合,责任心强、技术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进驻,给学生传授知识。

3.成员选拔。工作室培养的学生能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和国家级、省级或市级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主要是大一学生,但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基本的电学概念。成员纳新定于每年春季四月中旬,大一的学生正处于第二学期,具备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导论及电气识图与制图等专业基础知识。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生涯有所了解,并开始思考规划人生蓝图,对新生事物有较高的热情。以工作室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实践课堂以外的知识与技能,参与更多的项目,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为来年三月底的自治区级技能大赛做好准备。工作室学生的招纳主要有兩种方式,即班主任推荐和自愿加入。通过逻辑理论、绘图基本功等系列考核,在公开公平的基础上录取。对于获得过国家级、省级以及地市级“数学建模大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等各类赛事的获奖者,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成员则以大二学生为主,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些“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能够理解和认可项目开发、问题引导、行动导向等概念和模式,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再经过工作室创新创业类课程的专项培训,学生能够提出更多切合实际的创新创业类想法。创新创业大赛的生力军还是要优先考虑已经进入工作室一年并参加过自治区技能大赛的学生,不足的成员再由“理实一体化”课程的专业教师和其他任课教师推荐,或者由系部各专业二年级学生毛遂自荐产生。

4.管理运行。进入工作室的大一新生采取自愿结合、两两成组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自治区技能大赛的内容,由专业带头人组织任课老师开发“理实一体化”的课程,课程内容以项目为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些任务。例如,在现代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大赛中,考核设备为亚龙YL-WXD-III型高级维修电工实训装置,涉及日本三菱FX系列PLC、FR-D740系列变频器和昆仑通泰触摸屏MCGS TPC7062KS。通过分析近几年的真题,教师可以开发“电气控制技术”一体化课程、“PLC应用”一体化课程和“触摸屏控制”一体化课程。如图1所示的“电气控制技术”一体化课程,主要开发了三个项目:1是模拟电动门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2和3分别是某物料传送系统控制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教师可以将大赛中需要用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编程要素包装成若干项目,规划学习情境,提出控制要求,通过行动导向引导学生完成。此外,每门课还需设计竞赛项目,让小组比赛汇报,增强学生的竞赛意识。以上的每门课程都针对大赛内容开发了侧重点不同的项目,将考核内容化整为零,融入课程学习中。在最后一个月的集训中进行综合应用,通过对每一部分内容的突破和整合,学生能够消除陌生感,增强比赛自信心。

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培训主要采用“以旧带新”的方式,由大二学生担任组长,组员可以有大二学生,但应以大一学生为主,各小组可以一起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导师为学生提供赛事信息、指点创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各小组共同完成创新项目的模型搭建和创意作品核心技术等。这种培训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的运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教学与就业接轨,每位成员都能人尽其才、一专多能,从而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之处与实践成果

1.创新之处。通过工作室模式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利用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实践性强、协作灵活、综合度高等特点,从传统相对单一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向跨专业、跨学科的实验平台模式转变,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研究等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实践成果。目前,工作室模式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供电1231班的陈文喜团队作品“数显电子抢答器”在第九届“发明杯”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三等奖;电气1531班李旭瑞团队作品“鸿升农业科技服务公司”角逐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新疆区比赛一等奖;自动化1531班李翰昭团队作品“一种具有瓶和水分离功能的环保垃圾桶”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新疆赛区荣获一等奖,同年获得专利(CN201720508197.9);电气1532班的张景喜团队作品“一种反锁门关闭室内灯的控制电路”于2018年6月获得专利(CN207503834U);供电1631班李海团队作品“鞋印消消樂”与供电1632班王富成团队作品“自动扎口装置”于2018年9月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疆赛区决赛铜奖两枚;同年11月,“智能鞋底清洗装置”和供电1632班马东华作品“开门开窗、锁门关窗(带异地控制)装置”分别获得“克拉玛依市青少年科技创意发明大赛”二、三等奖;同年,供电1632班王富成和马东华还赢得自治区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胜奖等。

五、结语

工作室模式的创新型人才研究是以工作室为媒介和载体,通过专业技能训练,对创意、创新和创业理念进行指导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工作室模式的运营所取得的成效,使部分学生从中受益,更激励着大部分学生不断创新,但对工作室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还要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青春.高职通识教育与生活教育融通的课程教材开发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7):24-27.

[2] 王晓静.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运行机制研究--以山东省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黄领.“互联网+”背景下以工作室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36-37.

[4] 牛杰.工作室模式的高职院校工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82-84.

[5] 杨建新,孙宏斌,李双寿,付志勇,顾学雍.美国高校创新教育实验室和社会创客空间考察[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27-32.

[6] 谢萍,石磊.英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14):42-47+51.

责任编辑  於  青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