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三观”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9-10-08陆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三观渗透英语教学

摘  要: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课程,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三观教育,贯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英语教学;三观教育;渗透

作者简介:陆艳,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1-0081-02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飞速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学生接触的信息往往没有经过筛选,一些不良信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青少年处于“三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英语课程教学有着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责任。

“三观”是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观点。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应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世界。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青少年应该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青少年应该拥有高尚的人生追求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社会实践中成就出彩人生。

让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除了依赖德育课程,还需在其他课程中进行三观教育。英语作为主要的文化课程之一,除了要教授语言知识技能,传播人类文化,也需要在教学中渗透三观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英语教学中渗透三观教育的可行性

1.教材内容易于和三观教育结合。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语言是观念的外在表现,观念和思想通过语音、字词、语篇等语言形式表露出来。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也能带领学生领略语言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导向。英语的教材内容往往是积极向上的,其本身就代表了正确的三观,且内容涉及科技知识、历史文化、人物传记、热点问题等。科技说明文和历史文化能让学生了解形形色色的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物传记用朴实的语言描述成功者的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意识,帮助他们了解成功背后的优秀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点问题则是当下价值观最直接的导向,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英语课程具有三观教育隐形课程功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三观的主要途径是德育课程,德育课程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等。然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这种显性课程产生倦怠,缺少对三观教育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英语课程教学作为德育辅助,具有隐形课程功能。学生会在文本阅读、场景模拟、师生交往、语言运用等过程中自主吸收相关信息,慢慢接受并确立正确的三观。

二、英语教学中加强三观教育的实施方式

1.深挖教材内容,建立文本群阅读。英语教材在选择文本的过程中,会选择积极的内容。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下功夫,除了教会学生怎么用英语展开听说读写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时代背景,发现教材的教育意义。同时教师要建立文本群阅读,即搜集相似思想内容的英语文本,让学生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视野,而且能够解决学生在三观认知上的问题,如怎样正确认识世界,理解人生价值等。学生长期进行文本群阅读,就能够强化正确认知,同时加强自我要求,使三观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2.巧用教学环节,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三观教育的渗透,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需选用既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教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三观的教学方法。例如:①“正面引导法”,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自身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利用正面引导语言反复强化,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②“讨论法”,学生通过个人学习、集体学习和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追求真理,提高对三观的认识;③“角色扮演法”,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模拟实际情景,扮演角色,展开对话和交流,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了解哪些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三观。

3.借助互联网,传播正确三观内容。互联网上信息错综复杂,良莠不齐。学生往往不懂得区分和辨别。教师应当做好引导工作,關注学生的上网习惯,抵制不良内容。在日常交流中留意学生上网浏览的信息,帮助学生甄别不良内容,宣传正能量和好网站。教师要学会利用自媒体,传播积极的三观。教师可开通微博、朋友圈或是短视频账户,利用网络语言进行非正式教育,从而加强正确三观的传播。

4.强化师德建设,做好教师示范作用。英语教学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必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师风纯正的教师队伍。教师为人师表,应发挥榜样作用,这样进行思想教育才能让学生信服。与其他学科不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教师的模仿。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动作情绪的过程中,逐渐也会模仿教师为人处世、品格性情。英语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能把深刻抽象的三观内涵具体化、形象化,使三观教育更具说服力和感染性。

三、英语教学中渗透实施三观教育的注意事项

1.配合思政课程,保持方向一致。英语课程是进行三观教育的辅助课程,其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向和内容必须以学校的德育目标为指引。思政课程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导向作用。因此,英语教学中渗透的三观教育需要和学校总的德育目标相协调,同时也要配合思政课程,保持德育活动方向一致,产生强大聚力。

2.突出学生主体,关心学生情感。学生主体性指渗透三观教育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和内心感受。教师要认识到三观教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个体三观的自主建构过程。学生是能动地选择、吸收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他们能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觉地发展自身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在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成就感、满足感、认同感。教师不是给学生强加个人观念,而是引导学生内心去感悟。

3.重视成长阶段,开展针对教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接受和领悟能力,同时也面临不同的认知任务。学生成长的阶段性要求英语教学中的三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和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特点选用不同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只有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成长。

4.关注个体差异,善于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成长高度和速度不尽相同,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个性特点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进行三观教育时,不能使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使用适合的德育内容和方法,打开学生心灵之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 朱毅,陈世润.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思政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 职教论坛,2017,(32):28-32.

[3] 余丽华.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三观渗透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三观壁画
你的三观,我很喜欢
有用的人,都在读无用的书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论《许三观卖血记》中血的象征意义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