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分段培养教学改革探索

2019-10-08王颖李曙生张斌马彬彬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分段数控技术实训

王颖 李曙生 张斌 马彬彬

摘  要:如何贯彻执行“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办学方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是当前中高职院校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结合数控技术专业“3+3”项目实施过程,对高职教学中涉及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组织实施、教材开发、教学资源开发等环节进行了改革探索。

关键词:3+3;中高职;现代职教

作者简介:王颖,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数控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及制造;李曙生,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张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马彬彬,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2018]12号)和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职教研究一般课题(项目编号:ZY20181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1-0057-02

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国务院在《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中也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做到“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如何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是目前中高职院校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泰州職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与江苏省姜堰中等专业学校从2016年开始开展省级中高职“3+3”分段培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项目试点工作。项目合作企业有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锐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本研究将基于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3+3”中高职分段培养的项目实施过程、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阶段实习、顶岗实习、教材开发、师资培养等环节进行改革探索。

一、校企合作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学校注重中高职联动,根据合作院校各自的优势及特点,推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积极探索中高职联合“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教师注重筛选合作企业,注重教学组织方式的系统设计。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许多优质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不仅包含开展试点项目合作的江苏罡阳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锐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还包括长期合作的中盛光电、海华机械有限公司、天鑫集团、LG乐金电子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均积极参与到数控技术“3+3”中高职分段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研讨工作之中,学生可以在这些企业开展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集中实训、学期阶段实习和顶岗实习等活动。

在顶岗实习中,学校派出专任教师跟进企业,确保学生实习的顺利开展。企业选派优秀一线员工采取师带徒的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企业根据员工考核结果对其定岗定级。同时借助学校顶岗实习汇报平台,学生在线汇报每周实习情况,教师对其进行在线指导。学生在企业轮岗后,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在企业内部竞聘上岗。这种措施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产教融合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平台与苏州科茵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专门从事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改造,其产品集机构设计、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电气控制、工业机器人等技术于一身。公司的产品在学校的实训车间加工并装配,其产品案例可以应用到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践展开学习。有大量铝合金定位元件,其中常有一些定位孔、槽和型腔,非常适合用在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课程中作为编程和加工的教学案例和任务,学生沉浸到企业实践中学习,学习效果得到保障。

另外,企业的技术人员会参与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教师也将参与到企业产品的研发和加工中,实现企业技术人员和教师的互兼互聘,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

三、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随着产业升级,人才需求规格的提高,学院新建成国家级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培训基地,添置了智能制造单元,增设3D打印研究所和实训室。

项目实践中,依据“3+3”分段培养的要求,中高职双方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多次开展研讨活动,分析并修订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多轴联动数控加工实训、3D打印实训、智能制造单元的使用及维护等教学内容,明确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职业岗位的要求,形成“中高递进、技能导向、交替上升”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教学组织实施

结合学生特点,学校专业教师提出了项目化教学方案,即“任务布置→案例体验→理论学习→任务实施”的做中教、做中学的项目化教学组织实施方法。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先通过实践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的应用,然后再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最后再运用所学知识实施任务。通过项目任务的驱动,教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

五、项目化教材开发

教学教材以中、高职教材为主,目的是强化技能训练。其中中职教材理论的要求应适当降低,以定性分析为主;高职教材理论要求突出系统性和应用性。

学校专业教师在此过程中还与企业工程师合作,结合学院最新的实验实训条件和课程要求,根据新的教学组织实施方法,编写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电子技术》《PLC系统编程与调试》《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等多本项目化教材。

六、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

中高职学校分别按照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职业技能要求,配置不同技术标准的仪器设备,同时共享有关实验实训设备,实现中高职实训装备合理配置和线下共享。

另外,学院还建有泛亚MOOC平台及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课程相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课程相关flash动画演示文件、微课,搭建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和精品课程网站,探索和开发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中高职教学资源的线上共享。

综上所述,笔者基于省级数控技术专业“3+3”中高职分段培养项目试点平台,就项目实践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学案例更新、教学组织实施、项目化教材开发、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等进行了探索。未来笔者将进一步探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静.基于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教育质量提升保障的研究——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22):213-214.

[2] 孟繁民.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天津“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J].职业,2016,(36):52-53.

[3] 王丹,王凌云,周立波,曹永洁.《机械机构与典型零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数控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培养教学为例[J].科技资讯,2015,13(23):178-179+181.

[4] 宋艳丽.中高职衔接“3+2”分段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J].生物技术世界,2015,(7):187-188.

[5] 周春华.基于“职业任务衔接”的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5):144-145.

[6] 石媚山.高职院校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9,(14):175-176.

责任编辑  程  哲

猜你喜欢

分段数控技术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2018年—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分段函数的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自动化中的进展运用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应用的探讨分析
例谈分段函数单调性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