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9-10-08胡梅军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业课德育中职

摘  要:新形势下中职的德育教育工作十分重要,专业教师应利用在中职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巧妙运用专业课教学方式以及信息化手段,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中做好德育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中职;专业课;德育

作者简介:胡梅军,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电子(德育)学科教学与研究。(江苏 连云港 22200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1-0023-02

2018年,教育部启动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行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育高度融合。基于此形势背景,笔者认为,中职专业教师应该利用自身教学优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德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德育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一、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 

1.学校重视德育程度明显提升。2014年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中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不断健全和完善体现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符合中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各地中职学校都认真贯彻新的德育大纲,把德育作为重点工作,以实现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为了全面推进素质,学校要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德育进课堂、德育进生活活动,让校园散发出浓郁的德育气息。例如,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就以德育结合连云港的山海特色,构建以山海文化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为路径的道德培育机制,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2.德育内容已被纳入课程教学。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够把德育作为重要内容,渗透到各个环节,但是由于教师个体的差异,使德育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比如,有的德育教师水平有限,开展德育的方法单一、传统,只注重学生的共性问题,不注重学生道德认识与觉悟的个体差异,缺少针对性。部分教师的德育工作还在采用传统方法,教育、引导也多以说教、灌输为主;也有些专业课教师认为德育出力不出活,没有评价、考核机制,就不予以重视,这种消极情绪较大影响了德育工作,使德育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能够主动接受道德教育。当前,各校除了传统的班级德育之外,党组织、团委等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中职学生普遍对社团活动较为热衷和喜爱,能够在活动中得到德育方面的教育;但由于教育时效性短,无法形成内心的自觉。中职学生大多在15-18岁,属于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最佳发展时期。中职生由于心理等方面尚在健全阶段,需要长期长效的德育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择业观、创业观。

二、专业课教学对德育工作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教师要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教师既管教学,又管思想。专业课教师与德育教师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教育优势,决定了他们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

1.专业课教师是中职学生学习信心的重塑者。中职专业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学生只要细心多练就能够掌握,这无疑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可以说,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是新的开始,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往往有重新开始的心态,以往基础课程学习中的挫败感会变弱。同时,专业课更容易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包括学生上课学习的态度、实验操作的职业规范、各个环节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等,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自信。

2.专业课教师是中职学生今后工作的启蒙者。专业课教师长期从事专业教学研究,对专业认识全面,熟悉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并能帮助学生分析就业现状。对学生的未来就业可以提出决定性建议,有助于将学生领入专业的门檻。专业教师既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人,也是今后工作的启蒙者。当专业和就业联系在一起,他们就能够看到未来的希望,便有学习动力和目标,便能端正学习的态度,克服对未来恐惧、迷茫的心情。

3.专业课教师是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者。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会对学生提出具体的操作规范、职业习惯、专业素养等不同要求,而这些都和德育工作紧密联系,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德育工作。比如在“电工技能”课程中的照明电路,在讲解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实际操作规范,遵守操作流程,确保安全准确操作。对一个线头处理、接线方向都有明确要求,以保证安全安装、使用。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规范要求,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内心,使学生能够从内心遵守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认真负责的品行,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三、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路径 

1.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推进德育渗透。专业课教师除了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之外,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德育,灵活应用教育、教学方式实现德育渗透。如情景教学法,教师要创设巧妙的情境,在营造的情绪氛围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触电的急救”问题时,教师如果只是教授学生急救知识,学生掌握的便只有施救的方法,当学生在现实中遇到需要施救的情境时,往往会因为缺少心理建设而产生胆怯、慌乱、难以抉择是否施救的情绪,无法及时实施救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分别代入被救者、施救者角色,体验不同角色的所感所思,并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法解决道德两难“救与不救”的问题,让学生在施救他人的同时也能确保自己的安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想法,并抓好时机开展德育教学,树立学生的道德规范。

2.工学结合体验教育推进德育渗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已经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专业教师应抓住契机,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德育素养。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员工。教师在给学生提出职业要求的同时,也要展示行业的新科技、新成果,激发他们对职业自豪感,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在工作中,要求他们严格遵守企业纪律,从注意事项、工具使用与摆放、操作流程、工艺流程、环境卫生等方面达到企业标准。强化他们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更要利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让他们感受企业文化,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在中职学校中德育要时时有、处处有,关键是教师能否有一双慧眼去发现这些道德教育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润物细无声地将德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这就对中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艺术和思想品德修养,善于抓住细节去指导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淑芝.中职学校营销专业学生的营销道德教育分析[J].成才之路,2017,(3):46.

[2] 谢海燕.基于“德、技并进”的高职国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文教资料,2013,(23):162-163.

[3] 蔡惠芳.浅谈专业课教学中的课堂德育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41-142.

[4] 康永辉.生涯规划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9):145.

[5] 牛静一.德育在中专文化课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82.

责任编辑  郝  婵

猜你喜欢

专业课德育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英语笔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