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彩斑斓的鸦科动物

2019-10-07张楠

科学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尾羽印加蓝绿

张楠

黑喉鹊鸦:尾羽飘逸纤长

美剧《生活大爆炸》令许多人认识了黑喉鹊鸦,片中一只不请自来、不告而别的蓝色小鸟撩动了患有鸟类恐惧症的“谢耳朵”的紧张神经。这只鸟虽被主角称作“Blue Jay”(冠蓝鸦),但细究起来,它并非冠蓝鸦,而是原产自墨西哥北部的黑喉鹊鸦。那纤长的身姿、黑蓝白三色相间的羽色,都与冠蓝鸦大相径庭。

黑喉鹊鸦具有令人瞩目的修长尾羽。它头尾全长约60厘米,尾羽占到体长的一半以上,这个比例在鸦科鸟类中是很少见的。除了尾羽之外,近8厘米的羽冠也为这种鸟的颜值增色不少。

在墨西哥中部、西北部的密林中,黑喉鹊鸦或成对或成群,时而在枝条间专注觅食,时而發出沙哑刺耳的叫声。它们的食谱很杂,包括水果、昆虫、其他鸟类的蛋等,觅食通常要耗费大半个白天。

1993年以后,人们观察到黑喉鹊鸦的野生种群数量开始减少。这与森林砍伐导致的栖息地丧失是紧密相关的,而人类以宠物买卖为目的的捕捉也难辞其咎。

松鸦:擅长模仿声音

仅从分布范围,你就能发现松鸦的适应能力极强。亚欧大陆北至挪威、瑞典,南至越南、老挝,东至日本,西至英国以及非洲大陆的西北部都能找到松鸦的踪迹。在平原、山地等不同的环境中长期繁衍,松鸦如今已形成约30个亚种。每个亚种的外貌略有差别,叫声也稍有不同。

松鸦不仅喜欢鸣叫,还擅长“学舌”。它们将其他鸟类的叫声模仿得惟妙惟肖,还能学习砍树、锯木头的声音。有观察者发现,松鸦会学习猛禽的叫声,吓唬白天睡觉的猫头鹰。猫头鹰是松鸦在夜间的天敌之一。

松鸦是杂食性动物,不仅吃橡子等坚果,也吃虫子、鸟蛋、水果、鼠类等。同时,它们和其他鸦科鸟类一样,会为将来作打算。为了过冬,松鸦会储藏大量食物,储藏方法主要是把食物埋起来。橡子被埋在土中,时间一长便生根发芽,长成了新树木。据研究,每只松鸦每年能“播种”超过1 000颗橡子。

印加绿蓝鸦:鸦类颜值担当

印加绿蓝鸦栖息于南美洲的北部和西部,是鸦科鸟类中的颜值担当之一。它的羽毛色彩斑斓,嘴根部的羽簇酷似八哥,高低错落的叫声有时密集刺耳,有时平缓低沉,展现出它宽广的音域。

之所以名字中有“印加”二字,是因为这种鸟的分布范围在安第斯山脉附近,这与11—16世纪存在于南美的印加帝国的疆域相近。印加绿蓝鸦,这种体长仅约30厘米的鸟儿,也许见证过帝国的兴衰,至今仍然活跃在当地的山林、丘陵之间。

印加绿蓝鸦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觅食。它们吃各种水果、坚果、虫子、蜥蜴、蛙类甚至鼠类,食谱荤素兼半,肉食略多于素食。夜幕降临后,鸟群聚集在树上,借助群体的力量警戒天敌,抵御恶劣天气。

浓冠鸦:环境适应力强

浓冠鸦原产自中美洲,栖息在中低海拔、温暖潮湿的森林中。与我们熟悉的乌鸦相比,它的体型偏小,体长仅有30厘米左右。

泾渭分明的羽色是浓冠鸦的名片。它的上半身大部分是黑色,像戴着劫匪头套,下半身主要为蓝色,像穿着保安制服,叫声则是长短相接的“喳喳”声。

由于中美地区伐木业、农业的发展,当地的森林退化严重。对于大部分鸟类来说,失去家园将面临灭顶之灾,但观察浓冠鸦的种群数量,竟有不降反升的趋势。这是为什么呢?

和多数鸦科鸟类一样,浓冠鸦食性很杂,可谓吃嘛嘛香。当人工环境替代了山林,原本成群结队、在森林底层落叶中翻找食物的浓冠鸦举家搬迁到人类的农田和种植园中,以谷物、水果、咖啡豆等农作物以及田间的小动物为食。正因为它们环境适应能力强,与人类保持了较为和谐的关系,种群数量才得以维持,甚至增加。

团队育雏也是浓冠鸦的有趣行为之一。每年4月前后,浓冠鸦一雄一雌组建家庭,搭建巢穴,但在此后的孵蛋、育雏过程中,不仅亲鸟参与其中,鸦群里的其他雌性也会协助鸟妈孵蛋,许多“叔叔阿姨”会主动承担起喂养雏鸟的责任。

蓝绿鹊:羽色蓝绿变化

初识蓝绿鹊的人也许会纳闷,明明是一种绿色的鸟,名字里为何有个“蓝”字?这与蓝绿鹊的羽色变化有关。生活在树林、竹林中的野生蓝绿鹊羽毛颜色主要是鲜艳的绿色,但是若被人工饲养或者死亡,它们的羽毛会变为浅蓝。

蓝绿鹊是雀形目鸦科动物,体长大约38厘米,比乌鸦、喜鹊都小一圈。从分布范围上看,它们主要栖息在亚洲的东南部,譬如中国、尼泊尔、泰国、印尼等国。白天,蓝绿鹊穿梭在林间,花费大量时间寻找食物,它们偏爱吃荤,以昆虫、蜥蜴、鸟蛋、鼠类等为主食;夜间则躲在树冠中休息。

蓝绿鹊的嗓子也是极好的,不仅能发出嘹亮的大叫、尖锐的口哨,而且能模仿周围的声音,甚至是人类的说话声,多变的叫声是蓝绿鹊交流、警戒和自我保护的手段之一。

猜你喜欢

尾羽印加蓝绿
孔雀想多了
女性灵动风采
秘鲁“国饮”是如何打败可口可乐的
在秘鲁,可口可乐低下了高贵的头
打败可口可乐的秘鲁“国饮”
印加果
快慢羽基因对坝上长尾鸡早期体重与羽速生长的影响
本期导读
孔雀开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