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之王国

2019-09-28王哲

中国报道 2019年9期
关键词:史前良渚玉器

王哲

尊玉、礼玉、爱玉的传统,一直存在于中华文明的血脉中,沉淀为中华文明标识性的文化基因。

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物是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重要承载要素。

但在4000多年的时间里,良渚的玉器都湮没在时光里,偶有出土,人们根据不同的形状把它们命名为玉琮、玉璧、玉璜等,唐宋时期的文人们猜测它们可能来自“古老”的周朝或者强大的汉朝。

到了清代,“玉痴”乾隆帝更是对良渚玉器爱不释手,还脑洞大开地让工匠对它们进行了进一步加工,在上面上色,甚至把良渚玉琮头朝下加了个紫檀木底做成笔筒或者花瓶,成了清宫里的摆设。乾隆帝还专门为它们题写了多首御制诗。

最近几十年间,人们才逐渐重新正确认识了良渚之玉。最近,故宫博物院武英殿展出的《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特展,才终于让良渚文化区、其他9个省市出土采集的良渚文化玉器以及故宫的收藏品,第一次跨越时空再次“相聚”。

国之玉脉

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反山西部660平方米的发掘中共清理出良渚文化大墓11座,出土随葬品1200余件(组),其中玉器1100余件(组),是已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玉器数量多、品种丰富、雕琢精美的一处高等级墓地。1987年,瑶山遗址进行发掘,出土玉器共678件(组),按单件共2582件,瑶山遗址的出土玉器在数量、体量、种类以及工艺方面反映了良渚文化高超的艺术成就。

反山、瑶山遗址的发掘,丰富了世人对良渚玉器的认识。良渚玉器在良渚王国中占据极其特殊的地位,是权力与信仰的载体,它承载了君权神授、礼制信仰等理念,同时也在中国史前玉器中独树一帜,成为史前玉文化发展的最高峰。良渚玉器所蕴含的文化精髓,也被后世的中华文明吸收与发展,成为中国价值、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

国家博物馆考古院院长戴向明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良渚玉器在良渚文明中可以說是极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存在,作为良渚古城遗址的重要价值要素,它与良渚古城一起代表了中国在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巨大成就,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无可比拟的证据。

反山12号墓主的用玉级别最高,属于良渚玉器的“顶配”,显然是良渚王国的最高统治者。他戴各种组合的玉头饰,执大玉钺和权杖,拥有大玉琮。他拥有良渚文化的国家重器“琮王”和“钺王”,表明良渚社会实现了神权、王权集于一人的统治形态。

良渚文化区发现的很多玉器上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图案,它就是良渚文化非常重要的母题形象——神人兽面像,又被称为良渚神徽。戴向明介绍说,早期神人兽面像纹饰非常繁复、具体,到了晚期逐渐简化、抽象,形成了良渚文化各种玉器上最广泛标识的纹饰母题。神徽是良渚王国先民共同崇拜、尊崇的至高无上和唯一的神祇,反映了当时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这一区域性国家存在着高度一致的统一信仰。

良渚最高统治者同时掌握神权与王权,这种“神王之国”的国家形态,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国家形态,在这种政教合一的体制下,良渚先民建立了一套通过玉器来标识身份、区分等级的用玉制度,王族、贵族、工匠武士、平民四个不同社会等级的玉器使用情况是不同的。

良渚的琮、璧、璜也成为后代周汉“六器”玉礼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数千年“礼制”的主要源头。其中,玉琮首创于良渚文化。史前时期,北到河北、西至甘陕、南达广东,都能发现琮的身影,影响范围可达半个中国。良渚玉器也为后世所承袭,纵贯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这次特展就展出了历代模仿玉琮风格的瓷器等展品。

5000年前的“黑科技”

良渚玉器制作工艺极为精湛,代表了史前制玉水平的最高工艺。

良渚古城东北方向发现的玉器加工场,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规模最大的玉器加工作坊遗址。考古学家根据发掘现场对加工场的结构布局进行了复原,发现其中可以容纳数百名工匠同时工作,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多么壮观。

良渚高超的制玉技术当然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黑科技”,代表了那个年代全世界制玉水平的最高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对《中国报道》记者介绍说,坦率地说,今天是无法完美复制良渚人创造的物质成就,当然,这里说的完美复制,是指利用当时的资源技术和工具。

秦岭介绍说,在没有金属工具和坨具的时代,良渚人只能拿石头加水加砂子来雕刻石头,良渚玉器使用的原材料软玉(透闪石)的莫氏硬度达到6~6.5(超过玻璃的硬度),非常之坚硬,其难度可想而知。良渚“神徽”——完整的神人兽面纹,其实都是显微摄影照片,那个单体是浅浮雕加细刻纹,在“琮王”四面直槽内,上下排列一共8个,每个高约3厘米,宽约4厘米。

良渚工匠们就是在坚硬的软玉(透闪石)上用燧石工具,没有放大镜、没有图纸、没有照片、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况下,凭着感觉一刀一刀刻的。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原院长赵辉还专门就此请教了当代的微雕大师,大师说,这无疑就是史前时期的“微雕”,一厘米的宽度里刻出五六条花纹,是肉眼所不能及的,完全是手上的功夫,而这竟然是5000年前的人类完成的。

戴向明表示,为后代所叹为观止的大量精致华美的良渚玉石器,不但造型精美,而且运用了多种切割、钻孔、雕刻、打磨技术,并可在方寸之间制作出繁复细密的花纹,这些精雕细琢的物品制作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在良渚古城内已发现多处制玉作坊,它们需要一大批专门的高级工匠阶层,不事耕作,需要专门供养,这说明以发达的稻作农业为基础,良渚劳动分工细化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以玉器生产为代表的高端手工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也发展到了史前社会的一个最高峰。

“当然这些高端手工业品是主要为权威所拥有,是财富与权力的集中体现。但许多普通小墓也随葬有玉石饰件,这与黄河中游仰韶中晚期到龙山和二里头时期大多数小墓几乎一无所有的贫乏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戴向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这本身就是国家经济实力雄厚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良渚社会的富裕程度也达到了史前时期的高峰。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提供

猜你喜欢

史前良渚玉器
5000年前的“良渚人”爱吃什么肉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良渚保护大事记
“玉”见良渚
史前人,都画啥?
浅析玉器的收藏及保养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