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护理对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研究

2019-09-28李春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

李春媛

【摘要】 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理对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 64例妇产科接受开腹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感染预防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 切口总愈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中实施感染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促进切口愈合, 提高切口愈合率。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愈合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86

开腹手术是妇产科临床中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由于开腹手术需要对患者腹部行较大的切口, 给其身体造成了较大的创伤, 且手术较为复杂, 具有侵袭性、手术时间长等特点, 使医院感染风险增加, 常常发生切口血肿、发炎等并发症, 给患者身心均带来严重影响, 致使病情进一步发展不利于预后[1]。鉴于此, 本研究选取32例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感染预防干预措施, 旨在降低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促进其切口愈合。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本妇产科接受开腹手术的64例患者, 其中剖宫产1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15例、子宫切除术14例、卵巢囊肿摘除术20例、其他妇科手术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2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3~64岁, 平均年龄(43.5±20.5)岁。观察组患者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44.0±21.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参照《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符合妇产科相关疾病诊断标准者;②无严重血液性、传染性及恶性肿瘤疾病者;③年龄20~65岁者。排除标准:①伴有肝、肾、心、肺等实质性脏器功能异常者;②免疫功能、凝血功能异常者;③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者;④患者或家属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案,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静脉输液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等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感染预防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①完善手术室护理流程和标准, 使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有章可循, 并结合介入手术室护理工作相关实际内容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 明确医院感染控制、检查的相关标准;②感染预防知识培训, 加强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卫生消毒知识的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和预防医院感染的警惕性, 促进医护人员严格遵循质控标准进行工作,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③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关闭手术室门, 医护人员按照手术室要求穿戴整齐后从专用通道进行全身消毒、严格按照外科洗手、消毒步骤进行手卫生操作后方可进入手术室;④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3℃左右、保持湿度为50%,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 减少患者身体应激反应, 术前对患者基本信息、手术通知单等进行核对, 确保“人、证、单”信息的一致性, 对于部分特殊情况患者可采用红色、黄色或蓝色圆形标签进行标识, 并将其粘贴在显眼位置, 如输液架、患者病历表等, 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等;⑤术前严格按照无菌化要求进行操作, 按照消毒标准对手术切口位置皮肤进行消毒、清创等处理, 手术器械均由供应室进行集中清洗和消毒, 以免引起感染;⑥手术间环境的管理, 每台手术后均采用专用消毒液对手术间地面进行拖擦, 用75%乙醇对仪器表面进行擦洗, 室内空气进行消毒1 h并记录;⑦定期、不定期对手术室消毒情况、清洁卫生进行评估和检查,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纠正。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切口感染情况以及愈合情况。伤口愈合判定标准:伤口愈合良好, 无红肿、硬结等为甲级愈合;伤口基本愈合, 但仍然有红肿、线头炎以及硬结等情况为乙级愈合;伤口裂开或感染为丙级愈合。总愈合率=(甲级愈合+乙级愈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切口总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妇产科开腹手术属于侵袭性手术、需要使用较多医疗器械, 且手术操作复杂, 术中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手术创口以及较大的失血量, 导致患者身体机能、抵抗力下降、大面积暴露等, 极大地增加了患者医院感染的风险[2]。术后切口感染是开腹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 近年来医院感染控制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重点关注问题, 为了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手术室感染预防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殷晓梅[3]研究中对行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 可有效降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 提高护理满意度。刘立敏[4]在研究中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后, 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切口愈合,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本研究中, 对妇产科行开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切口感染干预措施后, 患者切口总愈合率得到显著提高, 同时切口红肿、化脓、硬结以及线头炎等切口感染发生率均得到显著降低, 此结果与陈倩仪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对手术室护理流程和标准进行完善, 加強手术室医护人员卫生消毒知识、感染预防等培训, 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医护人员责任心和感染预防意识;通过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手术环境、对患者进行标识等有效减少手术应激反应或个体差异出现的不良事件;通过规范手术室无菌化要求、加强手术室清洁、消毒处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感染风险[6, 7]。

综上所述, 对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感染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 提高切口愈合效果, 是有效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罗欢平, 罗然尔, 罗晓华. 手术室优化护理在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临床医学工程, 2017, 24(11):1625-1626.

[2] 李梅平. 手术室优化护理管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中国卫生产业, 2017, 14(10):155-156.

[3] 殷晓梅.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探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8, 18(33):207.

[4] 刘立敏. 手术室综合护理在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9):180-181.

[5] 陈倩仪, 李芸, 曾兰芬, 等. 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效果观察. 齐鲁护理杂志, 2017, 23(14):82-83.

[6] 潘丽莹, 刘翠花, 杨满芳, 等. 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医疗装备, 2015, 29(7):199-201.

[7] 闫玉菊. 手术室优化护理对预防妇产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35):6910-6911.

猜你喜欢

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
腹腔镜辅助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临床效果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
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治疗
术后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
循证护理在预防剖宫产切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探讨手术室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