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有效性

2019-09-27可新苹

好日子(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信息技术

可新苹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标准的逐步完善,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的意识,已成为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急需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有效教学模式的创设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首选方法,一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应该是在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不仅需要完成教师给予的学习任务,更应掌握具体的方法和技能,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众所周知,要保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一切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保我们的教学内容能够最大程度的被学生接收,通过由表及里的教学,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也逐渐深入,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提高。一堂课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程度,而这需要教师对于讲课内容的设定符合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教学内容要贴合教学目标,教学各类资源充分利用,教学各个环节开展顺利,只有保证教学这些环节落实到位,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够真正高效。

一、“熟悉教材内容 ”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二、创设情景教学,丰富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因该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想听、想看、想学,教学效率才会提高。信息技术可以依靠自身学科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各类软件为学生创建生动的情境画面,向学生阐明所要讲授的重点内容。比如,我们可以先一段播放 Flash 动画片,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然进行 Flash 动画制作的学习。动画的的展示,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与炫酷,在兴趣与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果会更好。

另外,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更丰富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使学生大脑活跃起来,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够被激发出来。比如,我们讲解“计算机的应用”时,可以课前让学生预习,

让学生自己梳理出計算机的结构,上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与学习彼此自学的成果,在学生彼此意见不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将自己最终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对教学进行总结与补充。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的思维保持活跃,课堂学生的自主性大,学生学习状态良好,保证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三、“有效教学方法 ”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交互的氛围中,以真实情境下的“任务”为驱动,通过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它的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进行“任务”设计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任务设计要吃透教材和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为教材中的每一模块设计一个大任务,此任务中包含这一模块中的所有知识点。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每一课完成一个或几个小任务。例如学习“Word 的功能和使用”这一模块时,笔者设计的大任务是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电子报刊。本

章有以下5个知识点:(1)Word 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的图形功能;(5)Word 的表格功能。笔者把大任务分成5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中隐含着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另外,结合时尚的、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设计任务也非常重要。如在教学“自选图形”时,笔者设计的任务是:运用自选图形设计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由于学生对这一任务非常感兴趣,因而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很快就掌握了各种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

3.2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注意渗透方法

任务设计要有层次,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例如,学习“在 PowerPoint 中插入声音”一课时,笔者制作了任务卡和升级卡。基本任务卡是:要求学生能在文件中插入声音,在设置自定义动画时能加入声音;升级卡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声音素材,然后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如 Windows 中的录音机、超级解霸等)制作多媒体作品。学生制作出了很多具有个性的作品。例如,有位学生的作品《古诗欣赏》,其中不但配上了优雅的古典音乐,还加入了学生自己的朗诵录音,作品非常有创意。

3.3 任务设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中明确指出 “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也就是说要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例如,拼音教学可以与拼音输入法教学结合,有利于解决目前学生汉字输入难的问题;小学生口算训练可以与数字键盘的认识运用结合;音乐教学可以与简单计算机作曲 结合教学;美术教学可以“画图”结合学习 等等还可以利用Inter网上丰富的资源,与各学科很好地整合。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学生适应社会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特别是在现今信息时代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发展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是信息技术得到了大家的重视。学校要重视对于学生这项基本社会技能的培养,它已成为除语言外最具工具性的学科。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能力,着重学生的发展,确保上好每一堂信息技术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方俐.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十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集(议题二: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7:12.

[2]吕红敏.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

[3]蔡晓萍.浅谈信息技术课中有效的课堂管理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J].福建电脑,2011,2705:176-177.

[4]舒育林.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总第4辑)[C].:,2015:1.

[5]杨晓.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3:126.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