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研究综述

2019-09-27龙顺云陈东

好日子(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核心

龙顺云 陈东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进行检索,统计了十余年来有关“家国情怀”的研究状况:2006年10篇,2007年22篇,2008年81篇,2009年52篇,2010年59篇,2011年43篇,2012年49篇,2013年67篇,2014年122篇,2015年205篇,2016年197篇,2017年332篇,2018年457篇,2019年779篇。从数据显示来看,在2014年以后,学术界对“家国情怀”研究突破百篇,并且每年增长明显,特别是2017年、2018年、2019年更是快速增长,这与核心素养的提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就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素养研究来看:2014年1篇,2016年1篇,2017年16篇,2018年51篇,2019年95篇。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对历史学科“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概述

(一)核心素养

在国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英国继续教育联盟(Further Education Unit,FFU)最早提出将核心素养用于课程设计,主要分为10大领域:“个人和职业发展;工业、社会和环境研究;交往;社会技能;计算;科学和技术;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操作技能;问题解决。” 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教授苏珊娜.波普在《全球范围历史教学论的总趋势》中提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官方的历史课程,而且要培养学生一般的技巧和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用历史学的方式去思考,去评价他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历史文化信息。单纯被动的接收记忆是不行的,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才能把历史思维技能的训练落在实处”。201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全球学习领域框架(The Global Learning Domains Framework》报告中,把核心素养概括为七大类,即“身体健康、社会和情感、学习方法和认知、算和数学、科学和技术”。此后,世界各国纷纷根据本国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富有本国特色的核心素养结构和组成要素,如日本的“21世纪型能力”、美国的“21世纪技能”。由于价值理念的差异性,不同组织与国家对核心素养的表现形态也有一定的差异,国际上已有的核心素养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以思维的发展为核心基于成功及美好生活取向;以知识为核心体现以人为本的终身学习理念取向的;以价值为核心基于个体发展取向和以关键能力为核心促进教育综合性发展取向的。

关于核心素养内涵的界定有多种,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欧盟和美国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发布的核心素养有共同的取向:个体置于某种情境时候,有满足情境之需要的恰当性、充分性的态度。具体来讲,核心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育过程中渐渐成长起来的、顺应个体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它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核心素养的内在涵义要统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取向,即核心素养不但要满足自我的发展,使其成为幸福的、更好的自己,还要促使社会始终向前发展;二是核心素养不是各要素简单的叠加,而是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和情绪的集合体。

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核心素养的构建立场不同,评价体系也不够完整。因此,核心素养研究的趋势,一是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资源开发,二是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目前,国外关于什么是核心素养及其体系的构建、实践途径与评价体系作了多维度的探讨与研究,但是核心素养体系建构仍然未达到完善的阶段,还需要在解决问题中继续探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对于核心素养研究就更为薄弱。

(二)家国情怀

在国外,围绕家国情怀的研究大多都与人本主义精神息息相关,在人本主义课程论中能够找到其相应的理论依据。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如马斯洛、罗杰斯,他们针对教育教学中“人的发展”方面的观点,曾提出了一系列观点。

从国别上来看,世界各国因为政治局势、风俗习惯、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展状况、教育情况以及宗教等因素的不同,针对家国情怀以及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研究也有很大不同。

我国爱国主义及家国情怀培养方面从具体的关于历史课堂上家国情怀培养研究上来看,特别是普高如何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实践上的研究,还是略显不足。

二、国内研究概述

(一)核心素养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要晚于国外,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发展起来的。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研究风起云涌,主要学术理论成果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解读。

二是关于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的研究。

三是有关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研究。

(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及一些相关观点,历史学科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构建起了历史学科核心素養的基本框架。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建构正一步步进行着,虽然一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整体上都是在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三)家国情怀素养

近年来,对历史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研究一直是我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不同学者都从自己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对这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观念形式、内容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关注到了人,也就是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展开相关研究。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教育领域对家国情怀的重视。

家国情怀素养培养教育是现代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历史学科的人文学科属性也决定了其必须承担起家国情怀培养的职责。目前国内的研究更为具体,相关的研究都是从具体的历史学科教学的角度去分析家国情怀教育实际问题。但是对于在普高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研究比较薄弱。

综上,在国内对于历史学科素养之家国情怀培养策略的研究还不成熟,总体来说目前学术界针对家国情怀所进行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实例性研究成果较多,并且这种实例性研究成果多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对于家国情怀表达的体现,例如对于社会知名人士家国情怀的表彰,对于艺术作品家国情怀的体现等等,都是家国情怀成果的展现,这样的研究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借鉴与指导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要想探究家国情怀与历史学科结合的方法就必须回归到对于历史学科本质和历史教育本质上来进行针对学科的深入研究,这就要求对于家国情怀教育的研究深入到理论方面,并且对实践得来的经验进行高度的总结,对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而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论方面的研究首先要针对家国情怀的理论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研,虽然理论最终是为回归到实践中去,但在现阶段我们缺乏成熟的理论可以去指导实践,当前必须形成对于家国情怀的理性认识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最终使教育出来的人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并为新时代下的社会所需要。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催允漷.核心素养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钟启泉,催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郑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周婧,罗明.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核心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少女情怀总是诗
参考答案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