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角色转变与课堂有效性重塑

2019-09-27刘勋斋

好日子(下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角色转变教师

刘勋斋

【摘 要】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学生行为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应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保证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关键。教师应由课堂的讲解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员,由教学的主宰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者,由教书匠变为有效学习的研究者。教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塑,对于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非常关键。

【关键词】教师;角色转变;课堂有效性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随着社会高速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当前的高效课堂改革中,作为改革中的核心人物--教师角色的转变已势在必行。而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角色的转变便首当其冲的被推向了改革的前沿。经过几年来的高效课堂改革,我们的小学教师经过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实践,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退居幕后做引领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有效课堂”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带来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如何评价课堂的有效性,评价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它所关注的是教师能否使学生在教师教学行为影响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从课堂讲解员到学习引导员:循序渐进,有效引导

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主宰者和领导者。学生也不是考试标准下为达到一定分数的“学习机器”。如果课堂上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自然就会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课堂上教师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的精神世界。其实,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外,教师更应该精于在课堂中启发、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发挥主体作用,自我学习、主动探究。老师在课堂上应完成从一个讲解员到引导员的转变。教师要精于设计,有效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运用学法促使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比如在一次“习惯养成”的班会课中,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习惯是什么,习惯对人有什么影响等知识。一开始上课,老师站在同学前面让大家一起跟老师做一个交叉胳膊的动作。然后老师让大家载重复做一次,最后问道,“同学们,当你交叉胳膊时有没有想过我应该把左胳膊放右胳膊上面呢还相反?”同学们回答,“没有啊”。这时老师又提问,“这是问什么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习惯!”老师接着又提出问题,“如果把两只胳膊反过来放一下,你会感觉怎么样呢?”同学们于是尝试了一下,有的说,“不自然”;也有的说,“不舒服”。接着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原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让人感到舒服的好的习惯而不是坏的不好的习惯。因而恰到好处的示范比喋喋不休的满堂灌要有效的多。从演讲原到引导员这一角色转变,老师进行了有效的“导”,于是就有了学生真正的“学”。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求知、困惑,探索。求解的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由此可见,老师的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对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必要。这就需要老师教师做好学生的表率,时刻关注学生的举动,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加以引导、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的实现古人所说的“师父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的效果,从而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都得以提升。

二、从课堂主宰者到学习合作者:探究学习、伙伴精神

孔子《学记》所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这一古语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我国长期以应试教育模式下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教师主宰学生被动学习、接受知识的师生关系。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一定程度上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和信息的拥有量甚至比不上学生,教师必然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结成教学相长的“合作伙伴”,做学生探究知识的合作者。从教育教学的主宰者向合作者转变,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作为学生中普通的一员,走进学生中间,放低自己的身份,故意装无知,打消学生的依赖性和等待喂养的习惯,成为学生名副其实的合作者,了解他们探究的情况,互相欣赏独到的见解,相互鼓励别出心裁的创新。和学生一起探究、讨论、解决问题,共同分享求知的快乐,以走进学生的心里,赢得学生的信任、理解和尊重,从而建立一种互相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及时掌握学情,推进教学;又有利于交流和沟通,增进师生友谊,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班级氛围。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点不紧张,教师也很放松,师生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教学的。比如在“习惯养成”班会过程中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的,双方总是处于共同的教学情景中,总是在共同的交往中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因此,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师生关系便成为了教育活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师生关系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授业育人的效果。教师低调进入课堂,为学生学的需要而多做一些辅助参谋工作,提高学生学的地位,师生共同进入教学过程,同时以老师具有的丰富经验和帮助学生迈过学中遇到的沟沟坎坎,达到教学相长的美好境界。老师要甘于做学生的助理和参谋,这不单是角色的变化,更是一種观念的变化。教师的帮助就是一种真切的服务,唯有如此,学生的认识才能得到深化,品德才能得到优化,知识才能丰富,能力才能增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所形成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能够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加深师生间心灵和情感的沟通,让学生在体验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兴趣更为广泛,思维更为活跃,探索和创新的行动更为积极,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健康的心态与正确的价值观。

三、从职业教书匠到教学研究员:有效课堂,持久动力

在传统观念上,研究是学者专家的事,教师只有使用研究成果的份而没有参与研究的权利。新课标是基于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求,这就迫使教师或多或少地要从事实践研究。研究并不神秘,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每天都在研究。譬如,上完一堂课,教师也许会想为什么某些学生学得那么好,而另外一些学生则一无所获呢?样让所有的学生都有长进,我们老师要做许多方面的探讨研究,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

要上好一堂课,研究教材是开展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教师在备课之前必不可少的工作首先就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共同进行一系列活动的方法、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和。教学方法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研究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采职应材施教。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项活动的体现,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当然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它是教学过程中教法与学法两方面的统一体,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研究,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找出学习方法的弊端,剔除不良习惯;对学生方法好的学生做经验总结并推广,做为其他学生学习的借鉴。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不同,根据学生的自身实际帮助其确立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学生行为习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应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保证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关键。教师应由课堂的讲解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员,由教学的主宰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者,由教书匠变为有效学习的研究者。按核心素养要求教师通过转变角色,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塑,对于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非常关键。

猜你喜欢

课堂有效性角色转变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谈新课改后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秋天在哪里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对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理念的浅显认识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美育教师